第188章
余荞并没有把这一插曲放在心里,毕竟以后她们应该不会再有交集。
回到娘家,沈梅和周芳,刘小妹都准备个差不多了。一共就准备了四桌,请的都是关系好的人家,并不算很隆重。
余荞回来,沈梅是真的很高兴,放下了手里的活,就乐呵呵的迎了过来,和余荞他们一起进了里屋。
对于她娘的热情,余荞已经没有任何想法了,因为在上次回来,她就有了清晰的认知。现在在她爹娘的眼里,只有她们怀里的三小只。
就算偶尔能分点余光,给的也是郑向国,她这个亲闺女,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果然,这边刚进门,就听沈梅道:“快!快把孩子放下来,这一路上给憋坏了吧!”那语气急切中还带着心疼。
等余荞和郑向国把孩子放下,沈梅眼里哪还有别人。直接把三个孩子挨着摸了一遍。“怎么样,宝贝冷不冷!”
“我的乖乖正是好动的时候,闷坏了吧!”
荔枝扑到沈梅怀里,声音软乎乎的,“没事!姥姥,为了能见到姥姥,我们可以忍受。”
现在正是腊月的时候,外面是真的很冷,不说泼水成冰也差不多了。
所以过来的时候,三个孩子是用大棉袄包裹着来的。
只有汤圆一开始走了一会儿,余荞看他的脸都冻红了,后面就没放他下来。
沈梅听着荔枝的话,真的稀罕的不行。
好吃的,玩的都给了荔枝。包子乖巧的跟姥姥问好,然后就和荔枝一起吃,一起玩。
虽然包子一直都很听话,可是余荞知道,这小子心眼可不少。
三个孩子里,汤圆是老大,心思细腻,人又够聪明,喜欢玩明的。老二荔枝每天虽然叽叽喳喳的,但是心思很直白,所有的心眼都摆在了脸上。
只有老三,余荞也是现在,才慢慢看出来一点,这小子心眼可多着呢!
家里人都被他的外表蒙蔽了,他应该要比荔枝聪明点,比他哥哥还差一些。
但,就这小子,长大了,绝对是个阴死人不偿命的主。
回家的日子过得很快,余荞感觉才回来呢!转眼就要过年了,这时候队儿里也要杀年猪了。
红旗大队养的猪少,所以每家分的肉也不多,够过年包饺子的就不错了。
他们这边的大队每年都种小麦,所以分粮的时候都会分白面。
而不种小麦的大队,过年吃饺子,还要等大队上给分二斤面,过年才能吃一顿饺子。
虽然,这两年日子好过点了,可还是有饿肚子吃不饱的人家。
今年已经1978年了,余荞算着时间,距离分产到户,改革开放已经很快了。
到那时,人们的日子就越过越好了。
过年,是真的很热闹,寒冬腊月,村里的社员们也忙的热火朝天的。
女人就收拾屋子洗洗涮涮,然后蒸些两掺面的馍馍。
男人把院里院外扫干净,然后再往回拉点柴火。
东北的天,就是大晴天,晚上都要飘雪花,所以这院子也是一天一扫。
今年余荞她们在家过年,孙秋年货准备的很足,每天都干劲十足。
年三十那天,八点的时候,村里就开始贴对联了。
一家家大门口贴的红对联,看着就喜庆。
郑建军和郑爱军他们在贴完对联,就都过来了,年三十要吃团圆饭。
今天的周芳和夜晴都老实多了,进门脸上带着笑,虽然不怎么真心,可因为是过年孙秋就计较。
大过年,孙秋没再对她们冷着脸,可也没怎么笑就是了。
只不过指使起二人干活,孙秋可没客气。
看周芳和夜晴干的挺好,孙秋就对余荞道:“你回屋看孩子去吧!这厨房地方小,人多了也转不开身。”
对于孙秋明显的偏颇,余荞没那么实心眼。笑着回了句,“好的,娘!”然后就放下手里的活进屋了。
屋里只有最小几个孩子在,郑向国他们还在院子里。
看到余荞进屋,郑清水领着弟弟妹妹喊道:“三婶!”
汤圆和双胞胎也叫了,“妈妈!”
余荞对这几个孩子还是很有好感的,虽然他们的娘,不怎么样。但是几个孩子,被郑建国和郑爱国教的,还是很懂事儿的。
余荞上炕,拿出点心给孩子们分了点。但也说了,“这个不能多吃,一会儿还要吃饭呢!”
几个孩子有点心吃就很高兴了,听着余荞的话连连点头。
今天三十,那些大点的孩子,像郑清山他们早就跑了。这会儿只有几个小的,因为一早起太冷,被周芳和夜晴拘着过来了。
吃完了点心,没过一会儿,郑清水几人就趴在窗户上往外看,当看到外面出太阳了。直接就高兴道:“出太阳了,可以去玩了。”
那两个也早就待不住了,听到这话急急忙忙下地。出去时还不忘回头对着余荞道:“三婶拜拜!”
看着三个孩子风一样的跑出去了,汤圆也想出去玩。
余荞看出来了,没开口,现在才九点多,外面还是很冷的。余荞准备到十点多,在让三个孩子出去玩一会儿。
今天年三十,一早起就有点阴天,这会儿看着出太阳了,一会估计就又没了。
中午的时候,余荞给三个孩子穿的暖和的,就带着她们出去了。
院子里郑向国他们还在劈柴火,这边有一个说法,年三十攒下的柴火多,代表明年攒下的财多。
郑直树看到三个孩子出来,就把斧头放下了,直接就过来看孩子了。
双胞胎虽然走的很溜了,可是这地上有雪。余荞在给穿的厚点,看着就像两个团子,摔倒了都爬不起来的那种。
余荞看着也没有多少柴火了,就没过去帮忙。
中午的时候一大家子,吃了个团员饭。这次因为过年,饭桌上的气氛还是很和谐的。
吃过饭,郑建国和郑爱国带着孩子回去了。这会儿回去午睡一会儿,然后过来准备包饺子守夜。
周芳和夜晴还是很自觉的,下午两点多就过来干活了。
四个人干活很快,晚上五点,饺子就包好了。村里没有电,大家习惯在白天做出来。
包好饺子,孙秋就把余荞给做的新棉衣穿上了,还让郑直树也换上了,说要除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