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让四海向他称臣
朱祁钰一边慨慷接受了他们,一边令资深的将军严格训练他们。
而这些主动加入的青壮,也格外的卖力。
哪怕每日赶路十分艰难了,可还是会接受更为严苛的训练。
因为他们这次跟随的元帅不是其他人,而是大明的皇帝。
他们知道,只要从中脱颖而出,那么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也能光宗耀祖,平步青云。
在这样的激励之下,又有哪个有志之士不热血沸腾呢
与此同时,高句丽国,已呈现出了恐慌的势态。
虽然新王和他的亲信们,极力地隐瞒大明皇帝对他们的亲征。
但在一些有心人的偷偷地泄露之下,与大明即将开战的消息,依旧不胫而走。
要与大明帝国开战新王莫不是疯了不成那可是咱们高句丽一直以来的宗主国啊。
若是之前的那个朱祁镇当皇帝时,还好说,他们依旧地理优势,不是没有反抗的可能。
可现在,大明的皇帝可是朱祁钰啊。这两年,哪怕在千里之外的他们,也时常听说过这位皇帝是多么的可怕。
不说其他,就单单是灭瓦剌的也先这一战,就足足让高句丽的各阶层,议论了一年多。
直到老王的崩逝。
如今,在那位大明新帝的治理之下,大明的国力增增日上,不但恢复了曾经的强大。
而且,隐约间还有赶超永乐大帝在位时的辉煌。高句丽究竟拿什么与大明斗就靠新王那残暴无虐吗还是依靠他的国丈崔健与东瀛人的关系
对于此战,不但是文武官员们悲观至极,就连普通的百姓,都感到他们高句丽这是在以卵击石。
甚至,这是灭种亡国的到来。
不过,就算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也是没有办法。
因为新王的残暴无道,又有哪个敢劝谏呢
在这位新王的心中,也许唯有他那个国丈能够劝谏。
可那崔健,一直以来都对大明抱有敌视的态度。让他去劝说,无疑是痴人说梦,绝对不可能。甚至,他不火上浇油就算是好的了…正如高句丽一些开明人士的猜测,此时在王宫里。
崔健正不断劝说着新王。
“王,如此的秘密,定是朝中的左丞相赵欢之传出去的,他曾在大明学习数年,深受其毒害。”
“人虽在我高句丽,但他的心却是向着大明的。”
高句丽的新王听到国丈提到这个人名,不由一怔。
“国丈,赵师在本王登基之前都已经致仕了,口不能言,他怎么会传出去呢”
崔健听了,而后皱着眉头,哀怨道:“我的王啊,您怎么就不明白呢,那人心思狡诈,故意装疯卖傻,糊弄您呢。”
“他虽是您的老师,但您也知道,他可是一直反对您继位呢。”
“只是先王意志坚定,他这才以退为进,装病不上朝,是想让整个高句丽的士人给先王施加压力的。”
崔健继续蛊惑道。
“而且,臣还听说,那赵欢之的门客,可是出走还几个人,而方向正是大明的方向。”
不过,虽然崔健虽巧舌如簧,但这位高句丽的新王始终是缄默不语。
若说这天下,他最害怕的三人。
一是大明的皇帝,而是刚死掉的父王,而第三个就是他的这个老师赵欢之了。
可以说,他是畏惧到骨子里了。
好在他这位老师,在他继承王位之后,就避世不出了。
其实,他一直隐瞒着一件事,那就是他的父王在薨逝的时候,曾给他说过,让他继承王位之后,把老师重新重用。
只是他一直摄于老师的威严,不敢召他入宫为官了。
可现在,国丈却说他的这位老师,通敌卖国,要让他杀一儆百。
这怎么能使得
他也许残暴无道,甚至是无法无天,但现在让他向一直畏惧的老师下手,他还是不敢的。
以他老师在高句丽的威望和地位,若是残害他的话,恐怕天下的士子们,绝对会起来反抗他。
他可以什么都能听从国丈的建言,但今天的这一点,他却不敢答应下来。
甚至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把他往火坑里推。
赵欢之,不但是三朝元老,更是先王,以及新王的老师。
乃高句丽最为知名的大儒,是整个王国的士子所仰望的存在。
所以,哪怕是高句丽的这位新王再残暴,再无道,也不会轻易去找这位老师的麻烦。。
哪怕是他的国丈说其通敌,他也没有轻易相信。
不过,接下来他的国丈崔健一句话,却是改变了他的想法。
“王上,这赵欢之,您忘了他可是一直主张长公主殿下与大明结亲呢。”
崔健不得不拿出了杀手锏。
在长公主奉献给大明这件事上,这个崔健一直以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他的主张是,只要大明的皇帝中,出现一个高句丽血脉的,那么说不定,高句丽的地域还能扩展一些。
所以,以赵欢之为首的高句丽士大夫阶层,都殷切地希望长公主嫁到大明去。
只是当时先王,十分疼爱这个幼妹,不想让他嫁给当时的朱祁镇。
所以,此事也就一直搁浅了下来。
不过,当大明这位新帝继位之后,所展现出来的皇者之气,最终折服了先王。
这才在临终之前,把长公主送到大明。
谁知,还未等到长公主刚入境大明,就被新王给劫持了回来。
此事一出,整个高句丽大为震动。大明那可是自己的宗主国。
而且,当今大明的天子,又是一个皇霸之气者,绝对不会咽下这口气。
事实也是如此,大明的那位天子,竟带大军,亲讨他们高句丽来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新王言而无信的行为导致的。
也是造成如今高句丽举步维艰的罪魁祸首。
可惜,这位新王和他的同党,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即将到来的灾难一般。
如今,还在王宫之中,追查是谁泄了大明攻打高句丽的消息。
矛头更是直指了当今高句丽大儒赵欢之。
这个高句丽新王,一听到崔健所言,立即暴怒而起。
是的,就是这个赵欢之,一直主张长公主上供给大明皇帝的。
可以预料,若是大明的军队到达高句丽国境,这个老家伙绝对会首先率领天下士子投降。
以他的威望和士林中地位,绝对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这位新王越想越是害怕,越想越觉得会发生这样的事。
而一旁的崔健看着这位王上,阴霾重重的脸色,心中大喜。
果然,长公主是王上的逆鳞。只要触碰,就会导致他失去理智。
呵呵,谁能想到曾经那么贤明先王,竟会有这样的一位继承者。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是没有这么一个愚蠢的王上,他又能如何操纵高句丽的大权呢。
又怎能成为一个权臣呢
只要是他通往权臣道路上的绊脚石,那么都得被他碾碎。
而一直与他不对付,曾经令他最为痛恨的赵欢之,就必须除之而后快。
想到这里,崔健继续道。
“王上,您还等什么再晚点的话,说不定那赵欢之就要逃出王城了。”
“若让他逃到大明,那就太晚了。”
“王上,下决心吧。”
高句丽王虽神色阴狠,但真让他真让他下定决心,杀掉自己的老师,那位在高句丽德高望重的大儒,却还是犹豫不决。
“国丈,能不能……能不能把他削职为民,赶回老家”
“哎呀,我的王上,不能有妇人之仁啊。您忘了汉人的项羽刘邦故事了吗”
崔健见王上犹豫,不由着急了。
“王上,您可是将来要成为我高句丽皇者的人,更要杀伐果断。”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是通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呢”
当听到“皇者”两个字后,这位高句丽的新王立即热血翻涌,他心中一直有最大的两个理想。
却始终不敢,也不能透露给任何人。
而其中一个就是能成为皇者,让高句丽的疆域,像大明一样广阔。
让四海向他称臣。
所以,当听到国丈提及这两字后,他立即眼睛发亮。
“国丈说的对,国丈说的对。”
“只要是通敌卖国,哪怕是本王的老师,本王也要大义灭亲。”
“国丈,速速派人擒拿赵欢之。”崔健闻言,不由大喜。
“王上英明,臣这就亲自带人去捉拿通敌卖国的赵欢之。”
很快,一件大事震惊了整个高句丽。不是大明的天子,亲率大军,征讨他们。
而是高句丽当世大儒,三朝元老,两代王师的赵师,被当今王上擒杀。
年迈的赵欢之,不堪其辱,撞柱而亡。而他那刚烈的老妻,也殉情而亡。
至于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当场被杀。小儿子因为游学在外,躲过一次大劫。
不过,赵欢之其他家族人,则是无一幸免,被以通敌卖国之罪,直接拉到街上砍杀。
这次屠杀的人数,虽是新王所杀最少的。但却是很快,传遍了整个高句丽。
因为新王屠杀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他的老师,三朝王师,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赵欢之。
在第二天,各地郡县的士子,纷纷走上街头,聚集在官府的门前,为这位大儒名不平。
而各地官府,似乎早就接到了来自王宫的旨意。
只要参与此次的士子,所有人都会取消其功名。为首者,更是被押进大牢。
新王和崔健一干人,以为这样就能平息这件事的影响。
可是他还是忘了一些士子们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