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 > 第171章 六局一司

第171章 六局一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徐氏捋胳膊挽袖子要整理公主府那一摊子事。

    张欣责无旁贷的又提前接手了宫务。

    晚间找吴尚宫了解完了目前的大致的情况。

    第二天就召集了六局一司的人过来开大会。

    “你们都是原来宫中得用的人,我初来乍到,有什么做不到的地方,你们就直说。

    今天大家就是见个面,打个招呼。

    每个人一会都到外面去重新录一份花名册。

    无论掌事还是粗使,都要。

    有没来的,相熟的人补上名字,回头还要带人过来补了指模。

    各司各局掌事具体负责什么,大家都通文识字,都写一份章程交上来。

    这章程里,各司各局现有几人,各自掌着什么事,有什么难题,有什么想法,通通都写明白。

    我从京城也带了一些人过来。

    先前也是宫里出去的老人调教着,什么岁数都有,什么出身也都有。

    原本是打算做王府的管事娘子。

    这会倒也正好,分到各局里,你们带一带。

    考出来了当个女官,没考出来,就跑跑腿。

    另外,这宫中,不需要那么多人,有地方能去的,

    这年底,我打算放一些出去。

    听明白了么?”

    “是,殿下。听明白了,殿下。”

    “各归各位吧。胡尚宫留下。”

    “是,殿下。”

    宫里的人自来都是规矩一流的,退下的时候悄无声息。

    张欣则带着胡尚宫很快回到了临时的住所。

    到了大家都面对面坐下来的时候。

    看着胡尚宫那张很熟悉的脸,张欣很感慨。

    京师的六局,六局的人,张欣也一样很熟。

    上辈子,她跟这些人打交道打了三十几年。

    宫里的这些女官,说起来跟南康公主也差不多。

    即便她们都是有品级的女官,品级也并不低,但始终就没硬气起来。

    在永乐朝,被宦官们挤兑,在宫里的存在感极低。

    硬要比喻,就是秀才遇上了识字的大兵。

    再加上江南那边没人愿意送闺女进宫,后继无人,到了宣德朝,六局一司名存实亡。

    这里面,胡尚宫算是相对硬气的一位。

    如果不是胡尚宫这位实际上的六局头头强势掌着,这宫里的女官在永乐朝就被公爹养出来的那些宦官挤兑得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

    只是后来的胡皇后,也就是她眼前这位胡尚宫的幼妹进宫了,为了避嫌,胡尚宫自请出宫。

    就此,六局一司成了宫中的小透明,然后一点点的式微。

    “这会只剩这么些人了?”

    张欣没有感慨太久,示意挽袖铺开纸张,同时问话。

    六局一司如果人员齐备的话,应该有三百个人。

    但张欣这会看着,也就一百来号人的样子。

    那就先从补足开始吧。

    趁公爹的内书房还没张罗出来,先把该占的位置占住了,后面操作起来会轻松许多。

    “回殿下。六局一司,如今只有一百三十八人了。全都是在册的,没有备用。”

    “娘那边怎么说?”

    “回殿下,皇后娘娘之前说不打算再从江南采选女官,等迁都一事落实了再议。”

    “最缺人的是哪一局?”

    “回殿下,都差不多。”

    “嗯,我自来不喜欢废话。回殿下三哥字最开始讲一次就好了。”

    “是,殿下。”

    “叫你来,有几件事。你记一记。”

    “是,殿下,您说。”

    “第一,我从京城带了两百个女孩子过来,安置那会想必胡尚宫也见过了。

    这些人大的大,小的小,出身各自不一,学了一年多规矩,这会还没完全成事,用勉强也能用。

    你回头让各局掌印的挑可用的,把各局的人数都补齐。

    补不上的别勉强,有空位就先空着,报备就好。

    这会宫里人少,不当紧。

    剩下没挑走的全都归你这边。

    开个讲学堂让各司派人过来继续教着。

    第二,幺娘是原来王府的女医,她带了十几个医女,归到尚食局里面,除了司药,典药,掌药,剩下的都做医女。

    这些都是得用的。

    宫里的人有什么不妥,都可以找她们看。

    别因为怕被挪出去,讳疾忌医。

    过一阵,等理顺了,就算没主动去看,宫里的所有人也要全部让女医瞧一瞧。

    第三,后宫这会没人,你跟中官监的人碰个头。

    整理出几间宫殿,其余用不上的直接封宫。

    原本守着的那些多出来人手也列一张单子出来,看看是出宫还是要怎么安置。

    前面这里也一样,没必要留着那么些人。

    最后一个,尚食局里有没有做饭好吃的,皇上跟皇后娘娘都吃不惯光禄寺的手艺。”

    “是,殿下。女医跟女官臣回头安排人过去交接。至于尚食局,也就能进点点心,甜汤。”

    “这家里总共才几口人,单另个小厨房出来就行。四菜一汤不难,你们要是不会,我使人去教。”

    “是,殿下。”

    “我这边就没什么特别的事了。胡尚宫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是,殿下,臣斗胆问一句,放人出宫怎么放?”

    “啊,对,差点忘了。吴尚宫。”

    “是,殿下。”

    “这事我之前跟吴尚宫聊过,吴尚宫跟胡尚宫说一说我的想法,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之处。你们师徒二人也正好叙叙旧,去吧。”

    “是,殿下。”

    等人全都走了,张欣继续在书桌前写写画画。

    重来一回,总算是可以开始大展拳脚了。

    仙子们说,其实朝代兴亡几乎都是必然的,关键只是长短,重点在于有没有建树。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如果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以有心算无心的话。

    大明朝的传续必然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

    而且开国皇帝在位那三十几年,一点点完善下来的六大部跟五大官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仙子们说话都是点到为止,并不会直接把答案给到张欣耳朵边。

    张欣回来细细的琢磨过,还真就是人家说的那样。

    六大部五大官这个词也很形象,一目了然。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五大——文官、武官、宦官、女官、爵官(宗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