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 > 第110章 你大爷的

第110章 你大爷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张欣蒙着脑袋哭了一场,哭得再也流不出眼泪,才算是平静了下来重新思考。

    朱允炆的娘吕氏是文官之女,朱允炆的皇后马皇后也是文官之女。

    上辈子公爹杀回京师以后,马皇后确定死在了大火中。

    朱允炆失踪,同期失踪的,还有马皇后的爹,再后来,吕氏也在一场大火后销声匿迹。

    保不齐,这些曾经在推动朱允炆上位过程中立功的人,能救的都被人救走了。

    救走朱允炆则是为了给公爹后来执政埋下隐患。

    公爹为了找出朱允炆,永乐朝可是花了不少冤枉钱。

    朱高炽的死且不说。

    瞻基死后,她想过几个可能。

    积劳成疾——不可能!

    儿子一直是个懂得找乐子的人,也舍得放手,一天里,处理朝政也就固定的那几个点。

    谁能有一个当娘的清楚儿子的作息。

    玩物丧志——不可能!

    儿子什么都玩,棋琴书画,蛐蛐,说沉迷也沉迷,但抽身更快,该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一直门清。

    天生短命——不可能!

    他爹都活了四十七。自己的小儿子活到了七八十呢。

    纵情声色——这个更不可能!

    皇帝上哪里睡,跟谁睡,甚至当晚睡几次,都有记录的,那会儿子独宠孙皇后,偶尔才去别人去。

    外面的人还疯传瞻基学他爹他祖父磕丹药——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公爹跟朱高炽还没有傻到那种程度,玩一玩是有的,痴迷长生不老什么的,那就是扯蛋。

    被公爹跟道衍和尚带着长大的瞻基早慧,十几岁就说过生死有命这样的话。

    他的遗诏也说了——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

    现在朱高炽的这封信。

    加上上辈子自己后来的经历,整个脉络确实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了。

    藏在朝臣背后的士族世家想要一个可以掌控的皇帝。

    而瞻基登基以后不好掌控的趋势越演越烈。

    内阁跟内书堂之争是一件。

    瞻基暴病之前,还干了一件所有朝臣都反对的事。

    这事,包括张欣,都不是很赞成,因为确实劳民伤财。

    宣德九年六月,王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主持船队出使南洋,也就是大明朝的第八次下西洋。

    之前马三保的第七次下西洋,就已经是瞻基顶着朝臣反对,强行让年迈的马三保带队出航。

    马三保死在了回航的路上。

    所有人都以为从此没人可以带领船队,重新起航的时候,瞻基把随马三保出过海的副使王景弘推上去了。

    王景弘没有辜负瞻基的期望,在马三保死后第二年,第八次下西洋。

    这趟远洋在宣德九年十二月顺利返航。

    回国时,苏门答腊国王还派遣了他的弟弟哈尼者罕随船队到北平朝贡。

    王景弘可是正当年的岁数!!!接下来莫不是要年年下西洋?

    而且,又有人来朝贡了,这就是拿破烂来换钱的万国来朝要重启么?

    公爹永乐朝那会,举国上下深受万国来朝其害,到了宣德朝,好不容易才消停了,又要重蹈覆辙的么?

    朝臣们苦哈哈的天天拿胡椒香料当俸禄的日子又要来了么?

    朝臣不能干,于是皇帝必须换。

    自己儿子倒下了以后,换了九岁的朱祁镇上去。

    她这个做太皇太后的,政事大多还是要依赖朝臣,本身她也确实不是很赞同下西洋这事,于是命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

    下西洋一事,彻底停摆,至此,再无大明壮举。

    而,朝臣们,又成功用上了可控又不懂朝政的儿皇帝,跟她这个能懂一半朝政又没有野心干政的太皇太后。

    大家皆大欢喜。

    除此之外,海军从此废弛,这海上的交易再也没人管着了。

    民间“走私”海贸盛行,多少世家大族成了当地豪强。

    还挣得盆满钵满。

    沿海的普通老百姓饱受海寇侵扰,苦不堪言。

    可笑,太可笑!!!

    她信任了一辈子的朝臣,原来都是把老朱家当冤大头!把她当傻瓜!

    怪不得她死后,都把她夸出花来了!

    真真个,你大爷的!!!

    越想越气,张欣几乎咬碎一口银牙。

    现在,就剩下最后的三个问题。

    下手的是谁,什么时候下的手?怎么下的手?

    年前那段时间瞻基并没有住宫里,过年倒是在宫里。

    能下手的人可太多了。

    张欣长长呼出一口气,还没到来的事,先放一边!

    还是化悲愤为睡觉的力量,明天又是在重生的世界里大展拳脚扭转乾坤的一天!

    ~~~~

    第二天一早。

    “咦,大嫂眼睛怎么了?”

    首先发出疑问的是两个小姑子。

    张欣神色萎靡,眼睛肿得像金鱼一般。

    张欣瞪了她们一眼,做不想说话状。

    两个小姑子都很有自觉地没再追问。

    她们俩也清楚,朱高炽在京师做人质呢,张欣嘴上没有说什么,这心里还不定有多担心呢,大哥每次来信,大嫂都看好几遍。

    昨天晚上她们俩从外面回来例行去孝德宫给徐氏跟朱棣请安的时候,徐氏就悄悄的跟他们说了,张欣跟朱高炽分隔两地这么久,新帝也不知道打算怎么样,让她们多宽慰张欣一二。

    讲真,她们不知道怎么安慰,但不说话还是可以的。

    “走吧。给爹娘请安。”

    收拾停当,张欣说道。

    “好。”

    大家都不是太喜欢废话的人,也各自有事情要忙,请安完毕回到延德宫,朱安乐跟朱智明又换了一身普通的衣裳,直接干正经事。

    “嫂子,我跟四妹还是去女子工坊那边哦。”

    “好。一会我忙完了也去。”

    张欣点头应下。

    王府的事情她得安排完了才能出去。

    山东的旱灾果然发生了,从过完年到现在滴雨未下。

    这回可不是只有张秋河遭灾,而是整个山东州府都这样。

    开春撒下去的种子,发芽了以后,一批一批的全部都旱死了。

    眼见着秋天必然颗粒无收。

    已经在北平安顿下来的张秋河灾民,因为各种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成了新灾民的投奔对象。

    北平城从上个月起一直在络绎不绝的进人。

    没有时疫的情况下,大家状态还可以,即便拖家带口的,有接应的亲戚故旧,倒也不用燕王府再花钱赈济。

    就是随着搬过来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这北平城就有点负荷不了。

    首先见底的就是北平的官府粮仓。

    布政使家的张夫人又递了帖子到门房那边求见张欣。

    “臣妇,又厚着脸皮借粮食来了。条陈在这里,我家大人全都填好了。”

    一番见礼过后,张夫人直接开门见山。

    她跟张欣打交道已经很多次了,总算是知道要如何跟张欣打交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