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 > 第59章 之乎者也那种

第59章 之乎者也那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安南?真去啊?”

    朱高煦一蹦三尺高。

    “小声点,你是生怕大家不知道么!!!”

    朱高炽黑线,早知道就不要这么单刀直入了。

    这都是一母所生,差别也忒大了,咋咋呼呼的,一点也不稳重。

    “我想去——我想去——”

    朱高燧也很兴奋。

    “多少条船多少人?什么时候出发。”

    朱高煦被大哥一喝也冷静了下来问道。

    “十条以上吧,人数不知道。具体我也不太清楚,还要等季风。”

    宁王那边还在张罗,朱高炽目前只有一个大概的数。

    “这么少,有什么搞头!”

    朱高煦立刻就表示不感兴趣。

    “是宝船,两千料。”

    朱高炽白了一眼朱高煦。

    “我去,真的假的,这藏都藏不住啊,宁王叔胆子这么大?”

    朱高煦没惊到,朱高燧倒是吓了一跳。

    “这年头,你以为皇祖父真能手眼通天?下面的人,狡猾着呢。”

    朱高炽时常觉得两个弟弟天真。

    还觉得,张欣简直异想天开。

    这么蠢的弟弟,放出去能干啥,还不如圈在王府里养着。

    “那可是宝船啊,隔老远就能看到的,再说,哪来的钱造船?”

    朱高煦回过神来,也觉得不可思议,别说十艘宝船,就算一艘都很扎眼了。

    “咱爹要是想吃羊,难道还得去林子里打,然后再自己剥皮切块?再说,你以为宁王只找了我们么?”

    朱高炽压住自己的不耐烦反问。

    “哥,你这样就没意思了哈,我知道你比我跟三弟都聪明,可我们也比你能打啊,你这语气,好生不耐烦!”

    朱高煦对出海还是挺有兴趣的,但朱高炽的态度,他很不满意。

    “哦,好吧,我错了。要不我给你们讲讲我知道的一件案子?”

    朱高炽被朱高煦说得略有触动,沉吟了一下问道。

    “之乎者也那种?”

    朱高燧一脸的敬谢不敏。

    “哈哈哈,我知道了,以后不之乎者也。你们大嫂说过我好为人师来着。我当故事讲,你们当故事听,听明白了,就明白宝船的事了。”

    “嗯,行吧。”

    朱高煦跟朱高燧勉强地齐声应了。

    “这事,还是你们大嫂跟我说的。就咱们大明朝真事。”

    这样的事,连朱高炽,在听完以后,都觉得不可置信,但它就是发生了。

    话说,这事发生的地方是张欣老家永城隔壁的一个小县城。

    一群小吏搞出来了一单不大不小的案子,整个衙门里几乎所有的人不是进了牢房就是叛了流放。

    张欣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张老爹本就是一个小吏。

    老张家在永城干小吏,一代传一代,很多年了。

    如果没有张欣被选了做世子妃,那张欣的哥哥们,也会继续在这行干下去,几乎等于祖传的行当。

    作为世代干这个的人,张老爹就知道很多很多的事情,很多很多的猫腻。

    有时候也震惊于别人干出来的事,回到家就当成故事跟几个孩子讲。

    也是在张欣跟朱高炽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朱高炽才明白为什么他老觉得张欣对皇权并没有太多的敬畏。

    这都是整个大明朝制度的锅。

    大明朝的官,都是流官,上任两三年,政绩不好就得走人,政绩好也得走人。

    每一个小县城,都是铁打的小吏,流水的官。

    官一个个的换,跟上面的皇帝换了都一样。

    保持面上的敬仰之前就好,实际能管老百姓死活的还是这些小吏。

    小吏这个活呢,不是官,比当官还自在一些。

    衙门里呢,正常有知县,下面是主簿跟县丞,这三位都是朝廷的官。

    除此之外就是三班六房,也就是小吏。

    要是朝廷里一时没有合适的知县派过来,那么就是主簿跟县丞带着小吏管理整个县城。

    这案子,就是发生在一个没有知县没有县丞,只有一个主簿的县城里。

    从一个姓赖的书吏说起。

    书吏就是六房中吏房的人,主要干的活就是这县城里人事调动。

    整个县城的人口户籍,衙门的升迁任免都要经过这位赖书吏的手。

    “升迁任免也是书吏管,不能吧?”

    听到这里,朱高煦有反应了。

    “不能管,可他能不管。他还能使坏在户籍上加加减减。”

    朱高炽很乐意解释这个,他当初也这么傻的问张欣来着。

    “我草。这孙子,胆子够肥啊,大哥接着说。”

    朱高煦顿悟。

    朱高炽这会找到了一点教弟弟的乐趣了,兴致勃勃的接着往下讲。

    赖书吏,就靠着这么点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权利,在衙门里混得如鱼得水,也敛了不少的钱银。

    赖书吏的胃口越来越大,花销也就跟着涨了上去,他手中的这点权利能够索要到的钱不够他用了。

    正好这个时候,衙门里新来了一个户吏。

    户吏属于户房,管一县之地的钱粮的。

    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两个不是善茬的人,一个管钱粮跟一个管户籍的凑一起,他们捞钱的渠道就更大更广了。

    案发的这单,是县衙募民做活。

    衙门招人做活,有的属于徭役不给钱,只管饭管住,有的给钱还管饭管住,招来的人也需要有人去管。

    正好就是户房跟吏房来负责。

    活的类别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收入不一样。

    这如何分配大家干活上面,赖书吏跟新来的那位白户吏都先挣了一笔。

    “主簿不管?”

    朱高燧听得很认真,就是越听越不对劲,这下面的人这么个捞钱法,上面的官不管么?皇祖父一直在杀贪官污吏,这些人难道就不怕?

    “还是很聪明的吗?你觉得他能管?”

    朱高炽有点喜出望外。

    “笨蛋,前面不是说了么,流官,最多三年就走人,他还指着下面的人干活呢,人家挣点钱也没搞出什么怨声载道的事,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过了么!说不好,贪回来的这点钱,他还得占大头。”

    朱高煦不屑的敲了一下弟弟的脑袋。

    “啊,对,前面大哥说了几乎所有人不是坐牢就是流放。”

    朱高燧也想起来了。

    “对头,那你们现在还需要我往下讲么?”

    朱高炽乐了。

    弟弟们也不算太蠢。

    “讲啊,哪有听故事听一半的!!!”

    朱高燧怒目。

    听完整的故事是一回事,这故事跟宁王的宝船有什么干系又是另外一回事。

    【小科普: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载重量约为五千吨。】

    瓜说:这本书的首秀跟上本一样,可怜兮兮。宝宝们,催更点起来。晚点还有一章加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