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烧开水和扔石头
【烧开水对人类的发展。】
发布人:烧开水的老三
发布时间:
【人类,蓝星的小瘦猴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力量小,速度还慢。
若遇虎熊之类猛兽,除了滑铲之力,那也就只能依靠丰富的蛋白质撑死对方了。
即便是遇到豺狼野狗,也会因怕受伤怕痛而逃之夭夭。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手脚无力,怕痛怕痒的种族,却能放牧世界,将所有的豺狼虎豹,变成保护动物。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长,天地之宠儿。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人类掌握了两个极为先进的技术。
烧开水和扔石头。
鄙人不善奔跑,不善打斗。
但鄙人多少会点556或762的格斗术。
你若是觉得这格斗术有点小,那127,鄙人也略通一二,实在不行,那60的,90的,110的,甚至240的,鄙人也能弄出来。
你虎豹虽速,你还能跑过子弹?
你棕熊虽肉,还扛过炮弹??
一切碳基生命,在556到127口径的正义面前,都显得是那么的无力。
这就是小瘦猴子扔石头的威力。
虽然这样扔石头,也就是这几百年的事情。
但是烧开水可扔石头,这两项技能,人类掌握的时间,那可就久了。
远古时期,当小瘦猴子还是恐怖直立猿的时候。
刚从树上下来的他们,就已经学会了这两个无赖技能。
他们先是用扔石子的方式,把其他动物弄死。
然后用烧开水的方式,把猎物煮熟。
而到了现在,除了刚刚所说的正义口径之外。
强大如海洋巨物的航母,它的动力来源,依旧还是烧开水。
哪怕就是核动力的,那也不过就是烧开水的时候,换了个燃料而已,本质并没有改变。
而武器方面,不管是洲际导弹,还是当年在倭岛炸开的两个大呲花。
其本质也是扔石子。
只不过这石子有了那么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威力稍稍大了点。
这个威力大不大,其实是不太确定的,毕竟当年倭岛那些享受过的人,至今没有吭一声。
可能他们都不疼吧。
还有就是扔石子的手段,稍稍改变了一点。
哪怕就是在小说中,外星人也逃不过扔石头的命。
强大如三体老爷,他们的水滴,那也就是一个更高级的石头。】
网友【弹幕】:“日常烧开水。”
网友【弹幕】:“就是,瞧瞧人家鬼子。
当年六千多度的高温,硬是没叫唤一声。
现在的人不行了,四十度的高温,都要开空调了。”
网友【弹幕】:“嗯,确实,鬼子要比三哥耐高温啊!
三哥这段时间,五十多度就嗷嗷直叫了,可小鬼子在那年,数月的时间,每天局部地区的平均温度,都是上千度,峰值更是达到了六千,人家啥也没说。”
网友【回复】:“平均一千多?不是只有两天六千的吗?”
网友【回复】:“你这话说的,一看就是近代史没学好。
你忘的鬼子的老熟人,烧烤大师李梅大师。
这位在倭岛可有不少熟人呐。”
网友【回复】:“对对对,差点忘了这位,这位烧烤大师的手艺那是真不错啊!”
网友【弹幕】:“来了来了,日常三体。
三体人过来,那得先给你一个大逼斗,就你小子天天三体是吧。”
网友【弹幕】:“那三体人估计有点忙,抽大逼斗得把三体人的手都抽肿。”
【今天咱们就着重来说说这个烧开水的技能。
这个传统技能,小瘦猴子们虽然掌握的很早。
算是小瘦猴子们的祖传艺能了。
但是真让这个技能发光发热的,那也就是这几百年。
以前的时候,大家对这个技能,一直都使用在弄吃的上面,不是烹熊掌,就是炖虎骨。
直到1712年,也就是三百多年前,英国一个叫纽科门的人,发明了第一台真正做工的蒸汽机。
后面又过了几十年,瓦特又改进了蒸汽机,然后,工业革命就出现了。
蒸汽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简单到你只要看一眼,你就能造出来。
来来来,穿越党们好好看,好好学,学会了这个玩意,你穿越回去,那是真用的到。
改天换地,当个皇帝那是简简单单。
我这里做了一个简单的蒸汽机动画。
这个罐子就是水箱,水箱必须要密封好,只要一个蒸汽出口就行了。
当然,加水的地方你要留好。
当你把水烧开之后,蒸汽就会从这出口出去。
出去之后是一个通道,也就是气管,气管连接到了活塞这边。
活塞侧面有一个阀门,阀门中间是排气孔。
当蒸汽从左边进来的时候,因为阀门堵住了排气孔,所以蒸汽就只能推动活塞。
当活塞推过去后,阀门就会移动到左边来,排气孔也就打开了,这里面的蒸汽也就能从排气孔排出去了。
而右边也是一样的,蒸汽进来的时候,因为阀门到了左边,所以那边的蒸汽也就只能推动活塞。
随后在活塞推过来之后,阀门也就到了右边。
这一套就是一个完整的做工。
至于阀门为什么会跟着活塞移动,那是因为活塞连接了做工处。
就比如这蒸汽机带动的是车轮,那么活塞这里有一个和车轮连接杆。
阀门那边也有一个,当车轮被活塞带动的同时,车轮也会带动这个阀门。
然后这一切就形成了闭环。
只要你往水箱里面加水,并往水箱下面添柴,那么这个做工就会一直持续。
好了,有了这玩意之后,你到了古代,那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就是降维打击了。
你把这个安装在车上的话,那你就能让你的军队,一日行军数百里。
也可以建造你简易装甲部队,这玩意只要造的够大,拉着火车都能跑,你在古代弄两个蒸汽坦克出来。
那还不得kuku乱杀啊!
你要是觉得这太不公平,太欺负古人了。
你不想这么快就结束战斗,想多过过打江山的瘾。
那你可以把这玩意安装在铁匠铺,把这活塞的连杆按到大锤上面。
那家伙,一天二十四小时,能一刻不停的猛猛砸。
你要是弄几十个这东西,再用这个来造刀枪铠甲的话。
只有原矿足够,那有半年的时间,估计都够你组一支全甲军队了。
不过,老三在这里,还是推荐你,开局就弄蒸汽坦克,一波平推了再说。
大家还是不要小看了古人,古人可一点都不傻。
加上蒸汽机这玩意,也不是个什么高深的技术。
万一让古人给参悟了其中奥妙。
那你可就得完犊子了。
你一个造反的,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你可都比不上人家朝廷方面。】
网友【弹幕】:“很好,现在你穿越了。
你弄出了黑火药,你弄出了燧发枪,你弄出了红衣大炮,你弄出了蒸汽机。
甚至你弄出来了蒸汽坦克,蒸汽轮船。
可现在有个问题摆在你面前。
就在刚刚,就在你开着蒸汽坦克,想要横扫四方的时候。
天上有个人踩了把破剑飞了过去。
阁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网友【回复】:“哈?还有这好事?那我直接就是科技修仙,法力无边。
给修仙界一点小小科技震撼。”
网友【回复】:“还科技震撼?就你那点小玩意,都不够人家一巴掌拍的。”
网友【回复】:“科技和修仙,难道就一定不能共存吗?
那些修仙的,也不一定就人人都会飞啊!现代科技的迅捷,也是能满足一些修士需求的。
再说了,大伊万不一定就比万剑归宗弱不是。
谁还不能开个天门呢?
只不过大伊万开的天门,可能会圆一点,辐射可能会大一点而已嘛。”
网友【回复】:“当你看到破剑在天上飞的时候,你还在捣鼓烧开水。
那么你就应该知道,你和他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了。
人家的修仙体系是已经完善了的,而你带过来科技体系,这才刚刚起步。
还在使用蒸汽提供动力。
这种科技,注定就是人家修仙者的玩具而已。
再说了,你能造,人家修仙者就不能造了吗?
修仙者那可不傻,人家连天地规则都能参悟,参悟不了你这么一个物理规则?”
网友【弹幕】:“为什么老有人觉得蒸汽机的含金量低呢?
这里面很多东西,在古代都很难解决。
比如橡胶你怎么弄?没有这玩意你怎么完成密封。
好,就算是退一步来讲,你完成水箱和管道的密封。
还有气压表呢?没这东西,你造蒸汽坦克?
你怕是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自己就炸了。”
网友【弹幕】:“蒸汽机多麻烦,蒸汽轮机不爽吗?
直接用吹风扇,这玩意他容易造啊!”
网友【弹幕】:“蒸汽机都没弄出来,就想弄这个?”
网友【回复】:“初代蒸汽机虽然是最先发明出来的,但是要论复杂程度,这玩意绝对是排前面的。
up主说的虽然是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但复杂程度那也是一点不低。
但是蒸汽轮机那就简单多了,只要弄点扇叶,弄个密封桶,烧开以后,把气放出来就行了。”
始皇帝嬴政:“你们谁看明白了吗?
朕看的是一头雾水。”
汉高祖刘邦:“这怎么就移过来了,又移过去了?
朕也没看明白。”
唐太宗李世民:“后世这奇技还真有些东西啊!
永乐大帝朱棣,你看明白没有?你离后世挺近的。”
永乐大帝朱棣:“看不太明白,这就说一次,实在有些没弄清楚。。”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好像明白了一点。”
明太祖朱元璋:“还活着呢?你还懂这个?”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朕好歹也被称为鲁班天子不是。
活是活着,就是过的不怎么好。”
明太祖朱元璋:“好好珍惜吧,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不对,你怎么还能看到这祥云视频?
你不会是躲在大明境内吧。”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朕是神州历史承认的正统皇帝。
哪怕就是到了天涯海角,那朕也能看到这祥云视频。
你承认的嘛,你选的嘛。”
明太祖朱元璋:“”
明熹宗朱由校:“鲁班天子?你也配?
你会使刨子、凿子、锯子、斧子吗?
你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作品吗?”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嗯朕主要是喜欢设计。
你们老朱家虽然拿了大元的天下,朕也认了。
可你也没必要这么贬低朕吧。
朕好歹也是个皇帝,亲自下场做这些,未免也太不成体统了吧。”
唐太宗李世民:“明熹宗朱由校,说句公道话,人家这话说的还真没错。
虽然人家是异族,可毕竟他也是皇帝,你不能指望他给你雕个木雕不是。
他怎么会有什么作品留下呢?
明太祖朱元璋,你也管管子孙,是有点咄咄逼人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没看之前的视频吗?
他说的是这意思吗?
管?咱要是能管的住他,咱非得抽死他不可。
连人家至正帝这亡国之君都知道,皇帝亲自下场搞木匠丢份。
但他不觉得啊!”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哦,忘了还有这事。
明熹宗朱由校,你是这个意思的话,比技术的话,那朕甘拜下风,确实有些不配鲁班天子这个名头。
给你给你,都给你。”
明熹宗朱由校:“
那个,太祖爷,其实这个我看明白了,我跟您说说怎么个事情吧。”
明太祖朱元璋:“不用不用,咱现在是当皇帝的,手底下有人,咱看不懂不要紧,他们能懂就行。
咱要做的,就是好好用这些人就行,不像你,事事亲躬,真是好一个木匠皇帝呐。
老四,你们家可真是人才辈出啊!!”
永乐大帝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