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 第189章 刘邦的战绩

第189章 刘邦的战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视频继续:

    【关于刘邦的能力,后人对他最直观的认知。

    就是刘邦自己说的那句话。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是刘邦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在计谋,战略方面他不如张良,后勤方面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方面不如韩信。

    嗯,其实打仗方面,他也比不过项羽。

    三门功课就没有一门是第一的。

    但这三句话后面可还有呢。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一句看上去,好像是在说刘邦只是用人能力一流,在那个时代,他用人排第一。

    但是这后面的意思,大家就得好好想想了。

    张良,萧何,韩信是什么,当世人杰。

    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用这三个当世人杰呢?

    你认为刘邦光是会说,这三人会听他的?

    刘邦虽然各科都不是第一,但人家全科都是前三,总分第一才当上的皇帝。

    先是和张良之间的事情。

    张良和刘邦的首次见面是在留地。

    原本张良是要去投靠当时楚假王景驹的。

    可在见景驹之前,张良遇到了刘邦,并且双方之间有过数次谈话。

    张良每次都和刘邦说太公兵法,讲局势,讲战略。

    刘邦每次都能认真听,认真想,而且往往还有共鸣之处。

    刘邦也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敷衍了事,每次听到张良的策略后,都能去实施。

    别以为这个很简单,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听劝就能实施的事情。

    有一句话怎么说的,第一和第二是讨论问题,第一和第十是讲解问题,第一和倒数第一,那就是在说天书了。

    张良当时名气是不小的。

    他是韩相之后,还策划过刺杀始皇帝。

    后面项伯杀人之后,张良还庇护过项伯。

    他在那个贵族圈子里是有名望的。

    愿意听他说这些的人很多,但是真按照他说的那样做的就刘邦一个。

    史书记载,那就是对于张良的话,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而其他人听到张良的话,则是认为他在瞎吹。

    因此,张良也不去见什么景驹,直接就在留地跟了刘邦。

    萧何就不要说了。

    当时刘邦当亭长的时候,萧何的官职是主吏掾。

    官位是县令属官,主管的是县里人员职位的调动。

    说白了,萧何开始的时候,是刘邦的顶头上司。

    而在刘邦起事之后,萧何就一直跟在了刘邦身边。

    让一个顶头上司,放下身份来给刘邦当下属,这就足以说明刘邦的能力了。

    也说明在沛县的时候,萧何就已经看出了刘邦的能力。

    最后一个就是韩信了。

    萧何月下追韩信大家都知道。

    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刘邦重用韩信,开始的时候是看在萧何的面子上。

    也是刘邦胆子大,也是刘邦当时病急乱投医。

    这就是纯扯淡了。

    前面也说了,刘邦的疑心是极大的。

    他不可能真就因为萧何的举荐,就把军权全部交给韩信。

    要知道,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在封韩信之前,可是连韩信面都没见的。

    他全部就是根据萧何的一面之词,就承诺封韩信为大将军。

    这是不现实的,这是完全不符合刘邦人设的。

    刘邦是知人善用,但他不是乱用的。

    萧何的担保,最多只能让刘邦对韩信稍有些信任。

    是绝对不可能直接拜大将军的。

    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刘邦在萧何追韩信之前。

    他就已经了解到了韩信的一些事情。

    在韩信刚来汉军这边的时候,他是被派去守仓库的。

    在看仓库的时候,韩信就展露了一些手段,采取前后仓门同开的方法,提高了当时部队行军的速度。

    后来在一次事情中,韩信卷入进了一件案子之中。

    这个案子是死罪,督办的是夏侯婴,一共是十三人。

    十二个都砍了,到韩信这里的时候,韩信喊了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然后,夏侯婴就把他放了。

    好家伙,感情之前的那十二个,就不是壮士了?

    然后史书上记载,夏侯婴正因为此事,才把韩信推荐给萧何。

    后面萧何几次和韩信谈论,才觉得韩信是个大才,才有后面的月下追韩信。

    但是,夏侯婴是谁?

    夏侯婴虽然在太子方面,他和刘邦的意见有那么一点不对付。

    关于太子的问题,其实整个沛县党,都可以说是太子党。

    可说到底,夏侯婴也是刘邦的死忠,是刘邦身边的人。

    这种大才的事情,夏侯婴难道就真的只告诉了萧何?

    所以刘邦,应该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注意到了韩信的存在。

    后面萧何把韩信追回来后,刘邦连韩信的面都没见,就答应了萧何,要封韩信为大将军。

    可即使如此,若是没有后面的汉中对。

    刘邦也很大概率会找理由把韩信踢下来。

    同样的,若是在汉中对后,刘邦的所作所为没有达到韩信的预期,韩信也会走。

    别看汉中对,好像就是韩信在吐槽项羽,实际上这是一个,刘邦和韩信双方相互考验的剧情。

    所以刘邦真不只是社交能力强,他的见识,他的思维,他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是综合最强的。

    他能和他爹谈论自己和大哥,谁打下的家业大。

    他也能和曹氏谈论风花雪月。

    能在闹市之中,给樊哙这个狗肉贩子拉生意。

    也能和贵族出身的项羽,结拜兄弟。

    能和张良谈计谋,战略。

    能和韩信谈兵法,战阵。

    能和郦食其从高阳酒徒,谈到外交事宜。

    似乎那三教九流的人,就没有他刘邦搞不定的,也没有他不了解的。

    更加让人佩服的,是他进入咸阳之后的事情。

    当时刘邦这个穷苦了一辈子混混,当他踏入咸阳的时候。

    他能和咸阳的秦人约法三章。

    他能在享受秦宫美色的时候,还听的进别人的劝解。

    能立刻终止这种享受,并将金银原封不动的还回去。

    他不是不犯错,一个人犯错,其实只能说他是个正常人,他有正常人的欲望。

    但是,这种刚一享受,却又立即放弃的行为,那就不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了。

    另外,在覆灭暴秦后,当时所有贵族出身的诸侯,他们的志向,都是恢复旧制,都是裂土封王。

    哪怕就是项羽也不例外,项羽想做的,仅仅只是称霸而已,甚至还将劝说他称帝的人给煮了。

    此时的项羽,完全忘记了当年他看着始皇帝座驾说出的那句,彼可取而代之了。

    但是刘邦,他这个草根出身诸侯,他想的却是如同始皇帝一般,他想的是扫清各方诸侯,登基称帝。

    他从来没有忘记过那句大丈夫当如是。

    为了这个称帝的志向,你们知道当时在咸阳时,他抵挡了多大的诱惑吗?:

    换算一下的话,就好比十年之后,你有百分之一的几率,成为世界首富,坐拥万亿钞票。

    但是,那个几率只有百分之一,而如果你现在收手的话,你能稳入百亿现金,你怎么选?】

    网友【弹幕】:“要不说刘邦才是真正的秦二世呢。

    当时十八路诸侯争夺天下,结果一个个的都想着享受,唯独刘邦想把他们都弄死,自己当皇帝。”

    网友【弹幕】:“百亿现金,和百分之一的几率获得万亿,这还要选?妥妥百亿入账不香吗?”

    网友【弹幕】:“所以啊!你不是刘邦啊!”

    网友【弹幕】:“这叫赌狗,这种情况,是个人都会选百亿吧。”

    网友【弹幕】:“比起项羽来说,刘邦也就是在武力值和带兵作战上差一点,咱其他方面真要强太多了。”

    【以上说的,其实都是一些较为笼统的方面。

    大家看的时候,或许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那么咱们就具体的说一说刘邦一辈子的战绩。

    对于刘邦的战绩,很多人都会说刘邦是百战百败。

    哪怕就是入主关中的那一战,也有人会说,是因为项羽击溃了秦军,刘邦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秦军,他是捡便宜的。

    但事实上,刘邦一生小战不谈,就是关乎生死的大战,他打了34场,其中25场都是胜,1场持平,8场败。

    只不过史记中,对于刘邦的武力表现,都记载的很模糊。

    要么就是胜之,要么就是破之,要么就是大破之。

    而对于败仗的记载,就比较详细。

    这也是史家记事的常用手段了。

    赢了的没什么好说,反正都赢了。

    输了可就要记明白点了。

    另外就是,史家对于皇帝的记载,主要还是要把皇帝往治国方面写的。

    对于皇帝带兵事情,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

    刘邦的战绩是如此,李世民的战绩也是如此,基本上都会被一笔带过。

    古人对皇帝的期待,更多是希望皇帝能够把国家治理好,而不是把国家拉入战争中去。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古人很少吃到战争的红利。

    只要战事一开,不管胜负,百姓都苦,所以才造成这一点。

    好了,咱们来看看刘邦一生的战绩。

    看小说应该都知道,小说有个黄金三章,开头好的话,一切都好。

    但是刘邦就不同了。

    开局三场战斗,第一场丰城之战,这是刘邦起兵的第一仗,胜了,这一仗要是输了的话,那估计也没法玩了。

    但是第二场和雍齿的对战,刘邦就败了。

    随后是第三战,在萧西打的,又败了。

    这开局就是三战两败,算是给他立下了百战百败的人设了。

    不过在这两场败仗之后,刘邦就跟开挂一样了,接下来的五场战斗。

    砀邑之战,胜,并且还收拢的军队,手下人首次达到五千余人。

    随后就是再战雍齿,这次刘邦找项梁借兵五千,加上自己手上的,再次大胜。

    东阿之战,刘邦首次和名将章邯遇上,大胜,后面追杀章邯,再次大胜。

    不过这一仗中,刘邦更像是打酱油的,因为项梁项羽都上了。

    后面的雍丘之战,城阳之战,那也是刘邦和项羽一起打的,这基本上没有输的理由了。

    这两位联手,在当时看谁都像是插标卖首之辈。

    以上的八场对局,前面几场是新手局,后面几场遇到通天代,基本上看不出刘邦的能耐。

    但是接下来的对局,可就不同了,那全是刘邦的能耐。

    昌邑之战,刘邦和项羽分开后,进攻秦军的第一战。

    大败

    不过很快,刘邦在白马之战中就找回了场子。

    白马之战,刘邦大破杨雄。

    史书记载的是大破之。

    虽然大破之和破之只差一个字,但是其中含义就差远了。

    大破之一般都是上了规模的战斗才会用的。

    杨雄,这人虽然不太出名,可是他的官职应该不低,能力应该也不差。

    首先杨雄的死,是胡亥派人过来弄死的。

    这就说明了杨雄的官职并不低。

    而后面在卫青霍去病出名之后,有人曾用杨雄来比较卫青和霍去病,这也算是侧面说明了杨雄是有能力的。

    不过在白马之战后的洛阳之战,刘邦又败了。

    但从洛阳之战后,到蓝田之战,也就是入关前的最后一战,刘邦是五战五胜,未尝一败。

    这是刘邦当汉王之前的全部战绩,一共十六场,败了四场。

    四比一的胜败比不低了。

    在入关后,接下来就没什么战斗了。

    直到暗度陈仓之际,刘邦又和章邯对上了。

    这次章邯被刘邦打不成样子。

    史书记载,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

    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

    而后的平定三秦之战,章邯又被刘邦围在了废丘,最后城破自杀。

    注意不管是暗度陈仓,还是还定三秦。

    计谋虽然是韩信提出的,但是指挥的还是刘邦,韩信虽然是大将军,但干的却是参谋的活。

    这很符合刘邦的人设,他不可能让韩信一上来就真的统御全军。

    而且还是打这种决定生死的战役,他就更不可能让韩信这个,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人上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