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 第125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

第125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你登基第十个月,军队的训练基本完成。

    你将四千人撒到了全军基层,剩下的一千人,则是被你编入到了羽林卫中。

    你的思想,进入到了军队基层。

    公元前48年,八月,你登基的第十二个月。

    你种植的玉米成熟了,由于施肥得当,这一斤玉米变成了一百八十斤玉米。

    按照这种速度,只要再过两年,你就能在一些地方试点推行玉米的种植了。

    土豆在上个月就已经收获了,但产量方面比之玉米还要少很多,仅仅只有七十斤左右。

    这是没办法的,毕竟一斤土豆种子总共也没几个。

    另外,纸张的改进,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虽然他们弄出来的纸张成色,相对于后世来说,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但用来简单书已经没有问题了。

    现在只需要将工序固定下来,开启批量生产就行。

    另外焦炭方面的制作,也取得了较大成果,基本上能够初步使用了。

    军队方面,由于有你撒出去的四千人,此时你已经初步的执掌了整个大汉的军队。

    虽说这支军队自从你继承皇位之后,他们就已经是归属于你执掌的。

    但在你心中,只有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初步掌握了军队。

    除了以上的成果之外。

    过去的一年中,你没有对其他的政策进行太多的调整。

    大汉主体上还是之前的大汉一样。

    还是使用着宣帝时期的体制。

    前48年,九月。

    你在朝堂上稍稍提了一下改变军制。

    西汉的军队,一共分为四种。

    首先是皇帝近卫,期门军,羽林军,羽林孤儿。

    这三军的人数大概是四千左右,他们的服役时间是最长的。

    二是京师的南北两军,这两支军队各有万人,这些人是一年一换,属于征兵,也就是兵役。

    他们的来源是郡县训练中优秀者,以及清白者。

    三是武帝时期设置八校尉,不过常备的也仅仅只有五校尉而已,人数大概在一万左右。

    五校尉属于募兵,算是职业军人。

    四是边军,西汉的常备边军人数大概在十二万左右, 另外还有两万多驻扎在西域各国的军队,也隶属于边军之中,共计十四万左右。

    这些边军也是一年一换。

    也就是说,大汉的总兵力,在十八万左右。

    除了这十八万之外,还有十八万郡县兵。

    西汉的兵役制度是两年,一年在郡县服役,一年则是在京城或边疆服役,前面的十八万是没有算郡县兵的。

    这种制度或许不错,但想要完成你心中的目标,人数方面还是太少了。

    所以,你想改变整个军制。

    第一点,那就是给所有士兵增加军饷,另外增加粮饷。

    第二点,就是征兵制度,从此之后,汉军全部改成征兵制,五营校尉军也得从募兵改征兵。

    第三点,是将大汉正卒的一年一换,改成三年一换,郡县服役一年,京师或边疆服役三年。

    百夫长以上的士卒,根据官职的不同,服役年限也将额外增加。

    另外,征兵年限更改,从之前的20岁到56岁,改成18岁到40岁。

    第四点,是对于征兵数量进行增加,此时的大汉人数在五千万左右。

    一个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仅仅只有十八万正规军,以及十八万预备役,实在是太少了。

    你提出这些之后,毫无疑问的遭到了大量官员的反对。

    有说服役四年,对百姓的负担太重。

    有说给士卒全部增加军饷,粮饷,会极大增加国家负担。

    况且再扩军的话,大汉负担不起。

    反正这些大臣,不是为百姓着想,就是为大汉国库着想,一个个说的都是有理有据的。

    你也没有反驳什么,只是心中默默记住了说得最多的那些臣子。

    这次的改制,不过就是你的一个小小试探而已。

    因为你知道,这玩意根本就不是现在能够完成的事情。

    就算大汉此时强盛,但受制于时代,大汉再强盛,也禁不起这样造不是。

    你这次试探的主要目的有两点。

    一来是给朝中之人漏一点点风声,也算是给他们提醒了一下。

    到以后你正式改制的时候,他们不至于全部蒙圈。

    另一个,就是你想试探试探朝中的这些大臣。

    看看有没有阿谀奉承之辈,也看看,有没有故意让你难堪之人。

    事实证明,阿谀奉承的人,你暂时没有发现,但让你难堪的人却发现了好几个。

    好几人看似是劝解,但在你都表示暂时不提改制的情况下。

    他们的言语中,还是有着一些咄咄逼人之意。

    对此,你只是默默的记了下来。】

    网友【弹幕】:“一年?一年隔壁都打下半个蓝星了,你这却还没有半点动静,会不会玩?会不会穿越?

    你不行的话,就让我来,朕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出兵倭岛,覆灭倭寇。”

    网友【弹幕】:“虽然你这话多多少少有点吹,但对于你上位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朕表示赞许。”

    网友【弹幕】:“新帝登基就发兵万里之外,怎么?你也想当海昏侯?”

    网友【弹幕】:“海昏侯:我才被赶下去几年呐,又来一个?真是不长记性呐。”

    网友【弹幕】:“除非你带系统,不然的话,你登基就跳,下场很可能不会太好。

    如果你带系统的话,那别说一年了,你就是一天通关,那我认为正常。”

    网友【弹幕】:“海昏侯是不可能的,刘洵那是吃过苦的,他不可能给他儿子留下大权臣的。

    不过就历史上的刘奭那表现,刘洵真应该给他留几个权臣。”

    网友【弹幕】:“霍光怎么了?就算是比之周公那也是一点不差了好吧。

    除了娶了个傻媳妇,干了件灭九族的事情之外 ,他有什么错?”

    网友【弹幕】:“九族都没了,那说个锤子。”

    汉文帝刘恒:“提高军饷,提高粮饷的情况下,增加服役年限到也不是不可,只怕就是钱粮不够。”

    汉武帝刘彻:“昭宣之治,两代人的积累下来,钱粮在短时间内应该是够用的。”

    汉文帝刘恒:“崽卖爷田不心疼呐。”

    汉景帝刘启:“就是就是。”

    祖龙嬴政:“没错没错。”

    唐太宗李世民:“是这道理。”

    唐高宗李治:“父皇这是何意啊!??”

    唐太宗李世民:“你还敢说话?快说,武则天到底是谁?是不是武媚娘?”

    唐高宗李治:“这这”

    唐太宗李世民:“你不会在你那个世界,还没有废后吧?

    你朕怎么就生了你们这些儿子?

    就老四让我省心点,你和老大,唉”

    汉高后吕雉:“女子为帝怎么了?朕虽未登帝位,但这大汉若非朕一手操持,估计早就易主了。”

    汉高祖刘邦:“辛苦了辛苦了。”

    汉高后吕雉:“哼,朕为了你们老刘家忙活一生,到头来,这大汉江山到与我吕家没了丝毫瓜葛,呵”

    唐太宗李世民:“还不是你自己作的?把亲儿子吓死,还把亲外孙女,嫁个亲儿子,导致你儿子也没个后人接手皇位,这能怪谁?”

    汉高后吕雉:“你活该你大唐被女子夺位!”

    唐太宗李世民:“你吕家还在你死后被全灭了。”

    汉高后吕雉:“将军忠于大唐而被杀,你李家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唐太宗李世民:“总比你这千古毒妇好。”

    汉高后吕雉:“千古毒妇?哈哈哈,对,朕是千古毒妇,但朕杀的终究也不过就是些外人罢了。

    朕可比不上你,囚父杀兄,你对亲人挺能下手的啊!

    更是开创了亘古未有的玄武门传承制。

    致使你李家后人,不是父杀子,就是子囚父,不是弟弑兄,就是兄杀弟。

    你这千古一帝可真厉害啊!真了不起!

    朕佩服之至。”

    唐太宗李世民:“皇权之争,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历史也证明朕是对的。”

    汉高后吕雉:“你就是皇权之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朕难道就不是了?

    你皇权争斗,管理好国家,就是千古一帝?

    朕皇权争斗,也管理好了国家,就成千古毒妇了?

    你这小辈,可真会狡辩呐。”

    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高祖,你不劝劝?”

    汉高祖刘邦:“哈??劝什么?”

    隋炀帝杨广:“明太祖朱元璋,别管闲事,这种跨时代的吵架,你能看到几次?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侄媳妇嗯侄孙媳妇你不说两句?”

    明太祖朱元璋:“你是真会拱火啊!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