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百姓也能识文断字
扬州各大世家的举动全都被周瑜的眼线尽收眼底。
“看来这些家伙已经准备最后放手一搏了!”
看着手中的情报,周瑜眼神犀利的说道。
“将消息传递给主公!”
既然自己已经做了决定,那就绝不能心慈手软,做事也不可拖泥带水。
另一边的徐州城。
“主公!琅琊郡的世家官员全体请辞!”
“下邳的世家官员全体请辞!”
“彭城的”
“”
看着一份份的奏报,下面陈登、糜竺等人的神色也是越发的难看起来。
自从秦苏铲除了徐州世家后,各个郡县的官员世家纷纷请辞。
所以现在很多郡县因为缺乏官员,大都处于停滞的状态。
“既然这些人不想干了,那就如他们所愿,这辈子都别做官了!”
秦苏不由得冷笑起来。
也许自己几年前还需要这些人,但现在,真的不需要了!
“仲德,所有的请辞人员全都记录下来,以后绝不录用!”
在秦苏的心中,这些世家之人已经被他打入了冷宫。
“另外,告诉前往各州县的学子,只要有空缺,他们都可以顶上去。”
“只要治下有方,未来就算是一州之职,也不是不可以!”
秦苏早就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早早的就安排了五百学子前往各州县。
秦苏并未给他们安排具体的人职位。
原则只有一个。
只要有世家官员请辞,他们就可以顶上去。
只要能够维持县衙运转下去,那就是大功一件!
徐州是秦苏的大后方,群众基础很好,所以若是只维持简单的运转,对于这群学子来说并不难。
一边的陈登等人此刻也是明白了主公的决心!
就算是徐州维稳数年,也要坚决铲除这些世家。
“同时,在徐州各个郡县发布招贤令,只要是人才,无论出身高低贵贱,都可以凭借才学任职。”
既然世家都被自己得罪完了,那现在就只能将目光瞄向寒门子弟了。
“主公,字典的事情咱们可以安排了!”
各个郡县的安排已经完成了,程昱便开口提出了第二个计划。
字典、拼音!
这可是秦苏留下的绝招,准备给世家贴脸开大了!
“字典?”
“那是何物?”
一旁的陈登、陈硅等人忽然心中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
主公做事滴水不漏,真的有后手!
此时的陈硅不禁暗自庆幸起来。
还好陈家没有兼并土地,关键时候依旧力挺秦苏。
“好!发出去吧!”
秦苏点了点头,他觉得现在时机正好。
“字典免费放出去,不要钱!”
“哼!我倒要看一看这些世家能撑到什么时候!”
随着秦苏的各种命令的下达,徐州城内的快马也是向着四周之地奔去。
初平元年,六月。
兖州。
“没想到啊!这个秦苏竟然早有准备!”
“他已经提前装备了一大批学子!”
得到徐州情报的曹操,此刻对秦苏也是佩服不已。
看来铲除世家并不是他一时冲动,几年前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了。
“不好了!”
“主公,你看这是何物?”
门外的戏志才匆匆而来,手中抱着一本字典。
“嗯?”
“何物?”
曹操狐疑的接过戏志才手中的字典,瞥了起来。
“主公啊!有此物在,大汉要完了!”
徐州城,西城门。
此刻正有几十辆奢华的马车向着城外而去。
这些世家之人原本都是准备投靠秦苏的,可现在却被秦苏寒了心。
这样打压世家。
叫他们这些世家出身的人还怎么为他效力?
“秦州牧免费发放一文一本了啊!”
“不要钱!免费发放!”
“有了这些,你就能轻松看懂天下文字!”
“有了这些,你就能轻松追赶世家子弟的文学水平!”
正准备离开的众世家子弟,忽然听闻有军爷在城墙边上大喊。
就算是四周的百姓,也被吸引了过来。
“这位军爷,请问你手里的这个字典是什么?”
“真的可以让人识文断字吗?”
一个百姓走近后,好奇的问道。
“我问你,主公在徐州让大家学习的拼音,你们懂了吗?”
军爷并没有着急回答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
“拼音?我懂!”
提起拼音!
在徐州、扬州这两地,现在拼音已经开始大面积普及了。
秦苏为了推广拼音,还在各郡县专门设置了教学点。
经过一年的普及,大部分人对拼音都比较熟悉了。
“那好!你过来,看看这合格拼音,你将它读出来!”
军爷直接随意的翻开手中的字典,指着一个字对这人说道。
“这个我知道!我知道!读安!”
“你看!多简单,你现在已经认识安全的安字了!”
军爷将字典递了过去,指着刚刚的那个安字说道。
“我认识字了?我居然认识字了?”
男子激动道。
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识文断字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
可现在,识文断字竟然变得这么简单了!
“只要学会了拼音,再加上我手中的这本字典,大家都能轻松的掌握文字!”
“真的吗?只要学会拼音,然后凭借字典就能识文断字?”
“我的天!真没想到我有一天也能认识字!”
“这个字典真是神奇!快给我来一本!”
“竟然免费送?给我也来一本!”
“”
一时间,大家为了得到一本字典,个个都挤破了脑袋。
“大家不要急,排好队,人人都有!”
“这是主公特意给大家准备的,不要钱!”
一时间,大家都激动的不行了。
“主公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是啊是啊!主公不仅给了我们吃的,现在还让我们也能识文断字了,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以后为了主公,我就算是死也愿意!”
“”
一听说字典这么的神奇,四周的百姓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