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纵览?第01讲:马太福音(一)
第01讲:马太福音(一)
今天我要讲的是《圣经》这本书,这是一本教人有智慧,而不是变聪明的书。有许多书能够教人变聪明,但这本书、也只有这本书却会教你得智慧。
我宁可求智慧不求聪明,有聪明只能够赚大钱,但是有智慧才懂得怎么样过人生。每个人读这本书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人把它当药来用,每天读十节,魔鬼就不敢近身;有的人则是借助研经材料,他们经文读得不多,研经材料倒是读得挺多,常常是快速浏览经文以后,接着研读这些经文的注解。
神要我们如何研读祂的话语呢。首先,我要告诉各位,圣经一词的原文是复数形、而不是单数形,源于希腊文的biblia,意思是”书卷合集”,也就是套书、丛书的意思。圣经是许多书卷的合集,有诗歌、箴言、历史书和先知书。
我们读经一定要一本一本地研读,现在的圣经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在圣经里标注章节号码,以致于今天许多基督徒变成照本宣科。如果我要说《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我多半会说成《希西家书》三章十六节,或是随口取个书名和章节,之后便会看到会众翻找着圣经,努力找出《希西家书》三章十六节,但是圣经里没有这本书。有个人听了我的录音带一段时间以后,来问我说:大卫,你是个经学教师,为什么你讲经从不用经文的章节号码呢?我回答他说:因为神从来不打算在经文中标注章节号码,这种做法切割了神的话语,并不符合上帝的本意。有哪一本书像这样,每个句子都有编号的?这种做法不是很奇怪吗。
整本圣经囊括了很多卷书,我们必须了解每本书的类型、写作的目的、还有里面的内容。我写过一本书,名叫《正常基督徒的诞生》,出版以后,我非常的惊讶。书里的内容明明是讲重生,以及如何帮助别人重生。但是这本书出版以后呢,大英图书馆却把它收藏在“分娩”这个书类里,所以如果现在想到公共图书馆去找这本书,得到妇科类才找得到。
一个人到图书馆去借书,不可能借阅园艺书来学烹饪,也不可能借阅小说来学电脑。但是有许多人却会从圣经断章取义,不管前后文,也不问圣经出处或背景,就认定那是神的意思。
有一段经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凡事指的是那些事呢?我常常会问会众:靠着基督你能做那些事?他们会说:作见证、医治、祷告。我说其实这节经文指的根本就不是那些事情,他指的是一个人必须要靠自己的收入为生。这段经文在现今是非常重要的,保罗说:无论什么境况,我都可以知足,我能处丰富也能处卑贱,这秘诀我已经学会了。我最近发现某个教会中有三分之二的会众都在负债,他们需要明白这段经文的意义,要控管自己的薪水,适当分配收入,这全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我能靠着退休金度日非常切身,但是如果断章取义的话,就会完全抓不到他的涵义。经文所属的文本是它的重要背景,能说明经文完整的涵义
现在我们先来谈谈四福音书,福音书可以说是独树一格。新约圣经中有历史书、书信、还有先知书,另外还有四部非常特别的书,这四部书跟其他书卷非常不同,我们称之为“福音书”。
什么是福音书呢?它不是传记,当然更不是自传,因为耶稣从来没有写过书。它不纯然是传记,因为四本福音书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写耶稣的死。一般传记不可能花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描写主角的死,无论这个主角他死的是多么轰轰烈烈。
那么什么是福音书呢?在现代生活里,我能够想到的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新闻报道。福音书就像新闻报导,让人一读就懂,并且让人觉得兴奋,想要找人来分享。福音书最好能够大声的念出来,就算自己一个人在读福音书,如果能够大声的念出来的话,你会有很大的收获。就算如果是念给别人听,自己也会收益良多。我个人很喜欢念圣经给别人听,喜欢的程度甚于讲道,因为圣经的每个字都值得你用心聆听,但是我的讲道不见得字字精彩。
福音书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福音书的作者见证一件事,那是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他们把那件事当做新闻昭告世人,所以福音书确实是广义的新闻报道,这是一开始的情况。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那个时候曾经目睹耶稣所作所为的证人却越来越少,因为他们都相继去世或者殉道,不过在此同时教会却越来越大,拓展范围越来越广,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当年曾经经历这些事,能够传扬这则新闻的人越来越少,而需要听到这则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么一来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把这事写下来,不能拖。在见证人全都过世之前,必须要白纸黑字的记录下来,所以今天我们才会有这些记载耶稣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翻开圣经,我们首先会发现有四部福音书,为什么有四部?如果只有一部不是方便的多吗?而且我相信,读过的人都会发现,四部福音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那为什么要有四部,神为什么不把这四个人找来,共同写成一部福音书?每个人写自己知道的哪个部分,然后写成一部福音书,以前有人这样试过。
多年前,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名叫柯罗夫,在座有他的书迷没有。我住在吉尔福德的时候,尤其爱看《吉尔福德犯罪案》,内容是描述猪背山的谋杀案。柯罗夫是圣公会的司祷员,住在萨里的吉尔福德,他写侦探小说,他对铁路很有兴趣,跟我一样。柯罗夫他决定把四部福音书写成一个故事,结果他真的做到了,这是柯罗夫的《综合福音书》,看起来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可是却少了一点什么,我现在不看这本书了。刚开始我很喜欢,以为会节省我很多时间,因为不要读四本,只要读一本。
后来,我发现四合一的做法抹杀了一个很重要的层面。要知道上帝在圣经中会重复某些事情,在创世纪第一、第二章里两次讲到神的创造,在历代志和列王记中两次讲述以色列的历史,在这里则有四部记载讲述耶稣的生与死,用意是什么?因为有些重要的事情,神要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这样才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全盘的真相。有的时候是两个层面,但是,对于耶稣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认识祂,从四个全然不同的层面来看耶稣。
我没有坐过牢,但是据说坐牢的人要拍照,这个角度拍一张、然后这个角度再拍一张。一个月以前,我这样告诉别人的时候,被一个坐过牢的人纠正,他说现在犯人要拍三张脸部特写,取得犯人脸部的完整特写,以便日后确实辨认。我最爱的飞机之一就是协和客机,我很欣赏协和客机它的造型,它连停在地面上的时候,看起来都像在飞行,这和它的造型有关,要怎么样用言语来形容这样的外型呢,不太容易吧吗,是不是?你可以直接说它是“delta”形,别人就知道它像三角形,那是希腊字母d或是三角形的形状,名副其实。但是如果是这样看,又是什么形状呢?事实上,如果要拍摄协和客机的照片给别人看,至少得拍个四、五张才行,否则绝对看不出它的全貌,它从每个角度看起来都那么令人惊奇。
耶稣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惊奇的人物,因此神启示四个人代替世人从旁观察祂,并且写下他们的所见所闻。简单的说:他们四个人看到的耶稣都不同;也就是同一个耶稣让他们看到不同的表现和特质。
一般习惯这样来区分:马可所看到得耶稣是一位人子,他写下第一部也是最简短的福音书;之后,马太写下第二部,他看到的是耶稣是犹太人的王;第三部是《路加福音》,他看到的耶稣是世人的救主;第四部是《约翰福音》,他看到耶稣为神的儿子。简而言之,有四种不同的角度看耶稣,但我们需要更深入探讨。
有两方面需要我们来探讨。首先,来看看作者,对不起,我跳的可能太快了。我们先来看看中间这个部分,为故人撰写生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写成的通常是那个人的生平作为,讣闻就是说明故人的所作所为,因为大家对故人最先感到兴趣的是他生平的所作所为;等到时间久一点,大家就会想到他说过那些话,于是就开始出版他的书信,还有他的言论;最后到了第三个阶段,人们想要了解的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了他的人格、他的个性,他行事为人的动机,他的厌恶,还有他的喜好。而四福音书可以说正好符合了这三个阶段。
马可只关心耶稣所做的事情,耶稣的作为、神迹、祂的死和祂的复活;马太和路加则更进一步写出耶稣说过的话,他们记录的耶稣言论远比马可福音多,所以篇幅更长了,因为马太和路加都是以马可福音为基础再加进大量新的素材;约翰则是比较少记载耶稣生平的言行举止,他最在乎的我们下一集会谈到,莫过于耶稣是什么样的人,帮助我们来了解祂的性格、祂的内在,了解他是谁。
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三部分。一般可以从两个层面研究福音书:一是从作者的观点着眼 ,他看见什么?他是怎么理解的?他的看法跟其他三个人不同,那么他究竟如何看待耶稣,内心所见的,比眼见的更加透彻,但那只是其中的一个角度。研读福音书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读者的角度来看,读者要问撰写这部福音书背后有什么目的?是为谁写的?为何写的?因为作者不单是说出心里的话,告诉我们他看到哪些事,更是针对某个特定目的,还有一群特定的读者而写作。所以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务必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作者的角度以及读者的角度,作者的看法和写作的目的,他是写给谁看的?希望教导谁?希望我们往后研经都奠定在这个基础上。
现在我们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看马太福音,我们称前三部福音书为“对观福音”,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词,“对观”的英文synoptic是由两个希腊字所组成,syn代表“一起”,optic代表“看法、观点”,就是说这三部福音书采取的观点相似,他们对耶稣的看法雷同,而约翰福音则自成一格。你一定注意到其中有什么不同,马太、马可、路加这三部福音书跟约翰福音不同。
先来谈谈马可福音,马可福音是一部高潮迭起的新闻作品,采取新闻方式写作,像是在公布新闻一样。他很快带过耶稣公开侍奉的前几个月,谨慎的把这段时间分成前两年半和最后半年,这是马可的时间架构。后来的马太和路加也沿用这个时间架构,有三十个月的时间耶稣在北方的加利利传道,那个地方四海一家,各国人都在这里聚集,国家开明、民风开放;但是南部的犹太地区都是民族主义者,人民心胸狭窄、尖刻又孤僻。耶稣在北方广受欢迎,但是在南方却受到了排斥,所以祂才会死在南方而不是北方。北方想杀祂的只有祂的乡亲拿撒勒人,企图把祂丢下悬崖,但是整体而言,耶稣广受北方人民的爱戴,跟随祂的人数以千计,到了南方以后耶稣的麻烦就接踵而至。
就是这样的时间架构,马可渐渐把故事带进高潮,高潮就在南方。耶稣在北方的日子过的从容悠闲,但是一到了南方紧张气氛升高,情势告急。除了渐渐带入故事高潮之外,马可也开始放慢速度,他用几页的篇幅,很快的带过几个月的时间,事实上,整整前两年半,他只花了几页的篇幅而已。后来耶稣上了船就赶快渡到另一边,祂大概坐的是一艘喷射船吧。
每个事件都是立即发生,各位注意到了没有,新闻报道就是会让读者兴奋不已。然后逐年记事变成了逐月记事,接下来的几个月就占掉好几页篇幅,然后逐月记事变成每周记事,每周记事变成每天记事,每天发生的事都清楚记载,到了最后一天,更是描述每个小时所发生的事。你们有没有发现,就像特快车慢慢减速、进站以后最后停在十字架前面。
马可福音所建构的一切都是以十字架为终点,放慢叙事的脚步来带进十字架,一面营造高潮、一面放慢叙事脚步,这是新闻写作的杰作。所以马可福音非常适合给那些完全不认识耶稣的人阅读,帮助他们认识我们所信的这位奇妙的耶稣。我们现在先不管马可福音,来看看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用的时间架构跟马可福音一样,但是内容却做了大幅的改变。首先是篇幅,马太福音的篇幅长多了,他加入的内容包括了耶稣的出生、圣灵感孕、博士朝拜圣婴,也就是圣诞的故事,这部分马可福音完全没有。马可福音是从耶稣30岁开始写起,马太则追溯到过去,加进更多内容,所以时间点更早。他做了很多的修改,等一下我们会再一一讨论。
马太修改马可福音带出另外一个层面,他把迷途羔羊的故事放进截然不同的前后文。迷途羔羊指的不再是罪人,而是一个堕落的基督徒。马太他略去了很多事件,他所侧重的是耶稣的言谈,马太大量的记载了耶稣的言论,并且把他们集结成为讲道训词。马太福音中总共有五篇讲道,最有名的就是第一篇登山宝训,另外还有四篇讲道,这是马太福音的特色,跟路加福音的写法是完全不同的。路加是在叙事过程当中插进耶稣的言论,马太则是把言论集结成为五个主题,这个稍后我们会再探讨,他这么做有特别的目的。
据说耶稣当时说这些话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马太将这些话集结起来成为五个部分。马太是犹太人,摩西律法分成为五个部分,也就是圣经的前五本书,我们称之为摩西五经,表示有五本书。摩西五经、耶稣五训,马太想表达什么?他想说的是新的律法已经来临,如今不再是摩西的律法,而是耶稣的律法,这点我们回头再谈。
马太福音的结构相当有趣,他是以言行交替的方式记载,先记录一段耶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再记录一段耶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这样交替五次,就像三明治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马太福音的结构,每一篇训词的后面都有耶稣的事迹来阐明训词的意义,因为耶稣是言教和身教并行的,所以我们在传讲福音的时候也要身体力行,要让人看见并且听见,这就是马太他所要表达的。马可的做法是直接让我们看见耶稣的所作所为,但是马太要我们听听耶稣的话、再看看他做的事,讲道跟事迹重复的交叠,就形成了五层三明治。在最前面加上耶稣的诞生,最后面加上耶稣的死和复活,就成了马太福音。这是马太福音的结构。
我们在读马太福音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它的犹太味非常浓厚,显然是把读者设定为犹太人。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犹太人不会把神说出口,因为犹太人他们深怕妄称神的名。我从来没有说服过任何一个犹太人,开口说出“雅威”,它的意思是希伯来语中的“上帝”;我曾经诱使他们说出口,问他们神的名字该怎么发音?他们才说个“耶”字就马上住口了,接着他们就告诉我:你骗不到我的。他们绝对不说出口,他们生怕妄称神的名。他们宁可用天来代替神,他们会说“上天帮助你”、“向天祈祷”、“上天赐福与你”。所以在马太福音里找不到“神的国”这句话,在路加福音当中却到处都有。马太在记载耶稣的时候,他用的是“天国”这个词,天国对犹太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在《犹太年鉴》当中我们绝对看不到“神”这个字,但是,常常会出现怪怪的大写的g,接上破折号,再加上一个小写的d。如果你翻开《犹太年鉴》,会看到通篇都是g-d,这个字就代表神——god,但是他们不敢完整拼出来,以免妄称神的名。所以马太用“天国”来表示神的国,可见他是考虑到犹太读者,因为马太看耶稣为“犹太人的王”,正本马太福音都在传达这件大消息。
还有其他线索说明马太是针对犹太读者写作的。例如,他所引用的旧约经文比其他福音书来得多,马太在在写作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强调“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这句话光是在耶稣降生的故事里,就出现了13次之多。马太分别引用了弥迦、何西阿、耶利米和以赛亚的话,这是作者的用心。
虽然马太福音并不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但是却列在新约的最前面。这是因为它跟旧约的关联比其他福音书大,可以作为旧约的延续。如果你把旧约读的很熟了,然后再来读马太福音的时候,那么你就会发现,旧约的预言在马太福音里实现。
马太福音共有29处直接引用旧约经文,而间接提到旧约的地方则多达121处,你们可以把这个数字记下来,121处。马太对旧约圣经非常的熟悉,所以他要大费周章,解释耶稣出生在伯利恒,因为早有先知预言:犹大的伯利恒啊,有一位君王将会从你那里出来。所以马太特别强调伯利恒。有一次,耶稣在讲道的时候,群众里有人问:这人会是弥赛亚吗?有人回答说:不可能,因为祂生在拿撒勒。我很讶异,耶稣当时竟然能够保持沉默。我做不到,你做得到吗?我会大声驳斥说:你错了,祂不是生在拿撒勒,他生在伯利恒!但是耶稣却沉默不语。马太想要清楚的告诉犹太人:耶稣生在伯利恒,所以他详细描写耶稣的出生。好让犹太人知道,耶稣成全了先知的预言。
再来是耶稣被钉十架,这对犹太人是一个大问题。他们不懂,耶稣既然是王,为什么还被钉十架?马太提出了清楚的解释:耶稣是无罪的。他不断强调这点,他不要犹太读者以为耶稣是犯了亵渎神的罪,违反了神的律法,所以才被处死的。
此外,马太福音还强调另外一个重点,是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耶稣来,不要废掉律法,而是成全律法。马太福音里有一句重话是历来基督徒的难题,这段经文说的是: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这段经文让我有罪恶感,因为我正在违反摩西律法——我常常违反摩西律法,还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帮我的——因为摩西律法说,不能穿着混合材质的衣服。米迦勒还是我的守护天使,但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害我违反了这条律法。
你们知道基督所谓的一点一划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厘清的问题。另一条律法是:如果房子里有什么灾病,为了邻居,你得放火把房子烧了。不是找人来消毒哦,为了邻居好,你得烧掉房子。另外,如果你的房子要扩建、设置阳台,那一定要加装栏杆,免得邻居的孩子爬出去以后摔落,这个规定不错吧。此外,还有建筑规定、衣服的规定、以及厕所摆设的规定。
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马太写出这点肯定让犹太人感到如释重负,因为他们以为耶稣来是要废掉律法。马太却说:不对,他来是要成全律法。这也就是说,我们得继续和摩西律法奋战。
虽然说,马太他非常重视犹太读者,可是,整体而言他也很重视外邦人,有一些教导是违反犹太人观念的,马太相当看重外邦人。博士到伯利恒朝见圣婴,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博士应当是外邦人;在马太福音的最后,耶稣说:要使万民做我的门徒,让犹太人以外的万国万族也都来做我的门徒。所以,马太福音不只是针对犹太人所写的,我听过很多人说马太福音是给犹太人的福音。不,它不是,它只是对犹太人最有帮助的福音书。
我遇到过一个犹太人,他读完了马太福音第一章就信主了,你相信吗?第一章是耶稣家谱,全都是族谱。我刚开始读圣经的时候,觉得圣经乏善可陈,只有冗长的族谱,像是谁生谁、谁生谁,从头到尾都是族谱。可是,在马太福音的第一章里,也是这样记载耶稣的家谱。这位犹太人他决定信主,是因为他从家谱体认到耶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点说服了他。因为对犹太人而言,家谱证明一个人的来历,所以这个人他读了马太福音第一章,就决定相信耶稣。可见,家谱有它存在的目的。
在马太福音里,有一章全部记载的是犹太人的苦难。什么是苦难呢?就是咒诅,是祝福的反面。耶稣所说出的咒诅跟祝福一样多。我每次到加利利海边,都会想起耶稣的咒诅,因为现在去到以色列的人,都要住在提比哩亚海边的饭店。但这个礼拜别去,听说那里的饭店全地淹水了。加利利湖的水位上涨,起因是黑门山的雪融化,所以导致了饭店整个淹水。原本干涸的加利利湖至少要四年才会恢复水位,现在却满到淹水了,但是提比哩亚还可以住,知道为什么吗?
在耶稣那个时代,有25万人住在加利利湖边的四大城市,25万人,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地方。现代游客到那里去,会说:很漂亮吧。我眼前的景色,耶稣也曾经看过,绿油油的山陵,浪漫到了极点。曾经有25万人住在那个湖边,现在那些人呢?那些城镇呢?答案就是耶稣说过的话:迦百农啊,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哥拉汛啊,你有祸了!现在这些城市都已经消失了,只有提比哩亚没有受到咒诅,所以至今还在。
我告诉各位,被耶稣咒诅是悲惨无比的。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咒诅犹太人。祂说:爱在会堂居首位的有祸了,喜爱人称你为拉比或父的有祸了。整个马太福音二十三章记载着对犹太人的咒诅,我想马太至少是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虽然是写给犹太人看的,但是他诚实地说出耶稣对犹太人的看法。
马太福音主要锁定的读者是犹太人,为什么马太有对犹太人这样大声疾呼呢?因为在他写作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外邦人开始进入教会,犹太人跟教会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事实上,在主后85年,就是马太福音刚刚完成的时候,主后85年,基督徒就被犹太会堂逐出。在那个时候,犹太基督徒被会堂赶出,他们不准在会堂中敬拜,教会从此分裂。
我记得,有一次我惹了一个麻烦,因为我说亚伯拉罕和摩西如果在今天,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这是事实,只是没有人敢说。一个犹太人可以信奉无神论、不可知论、或是佛教等等,你都还是以色列国民,惟独信耶稣,那是不行的。亚伯拉罕以及摩西都相信耶稣,以利亚也相信,所以他们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那是因为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分歧,犹太人和基督教会之间有很大分歧。
最初,教会里面只有犹太人,门徒跟会众也都是清一色是犹太人,马太专程写这本书给犹太人看,时间点正好是教会快要分裂的时候。他的用意是什么呢?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想告诉犹太人,教会的门永远敞开,他希望和犹太人保持关系。马太是犹太人,那些都是他的同胞,耶稣本身也是犹太人,所以教会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着的。马太要告诉他们,教会永远不会拒绝犹太人。他心里跟保罗一样,渴望犹太人回转相信弥赛亚。第二个原因,马太之所以为犹太人写了这本福音书,是希望基督徒不要忘记,犹太人是基督徒的祖先。马太福音特别强调耶稣是出于犹太血脉,耶稣源于犹太历史,并且追溯耶稣的家谱到亚伯拉罕和大卫。所以,他一方面告诉犹太人不要拒绝基督徒,另外一方面告诉基督徒不要放弃犹太人。马太福音把犹太人和基督徒带回同一条路,他在这项特别的任务上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
我们先休息一下,下一集我们再来谈一谈马太福音对基督徒的重要性。我是一个外邦人,我想在座大多数人也都是外邦基督徒。我偶尔会被误认为是犹太裔基督徒,那是因为长相的关系,这个鼻子是家族遗传的。虽然我不是犹太人,但是我很喜欢马太福音,我喜欢它所传达的信息。好了,我们下一集再继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