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取经之路
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过后,乾尘清醒了不少。
第三场挑战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惩罚,而看似没有惩罚,才是最大的惩罚。
没有惩罚的原因细思极恐,挑战之初,就已经是处于被困状态,挑战不成功,就永远在挑战。
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比惩罚更为残酷。
至于语音播报中,明显缺失的信息,那也只能等碰到所谓的“申猴使者”,才能知晓了。
而此刻,也刚好到了正午12点。
吉时刚到,从不远处传来了一段哼唱声:
大王叫我来巡山,
我把人间转一转,
打起我的鼓,
敲起我的锣,
生活充满节奏感……
……
听到歌声的乾尘懵了,生活充满的不是节奏感,也不是神秘感,总感觉有那么一点便秘感……
而唱歌的正主,此刻正晃晃悠悠,走了过来,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申猴使者”了。
虽说这歌曲的选择有点小儿戏,但见到的“申猴使者”本尊,确是让人眼前一亮。
使者头戴凤翅紫金冠,身穿梭子黄金甲,脚踩藕丝步云履,面戴一张猴脸面具,身后背着一面大旗,一身行头好不威武。
也正如自己歌词所唱的那样,左手提着一个小锣,右手拿着一根鼓槌,腰间别了一个小鼓。
这样的搭配,说实话,倒还挺和谐。
乾尘想着不怕来的是谁,就怕没有谁来。但凡能来个人,自己就有得救的机会。
还没等“申猴使者”靠近,乾尘就已经开始呼喊了起来:“使者大人,使者大人呦,我在这里……”
自己的头位太低,生怕“申猴使者”看不见啊,两只眼睛还拼了命的眨。
这也是出于本能,毕竟全身上下能动的部位,除了一小段脖子,就是五官了,把眼睛眨的像是开了闪光灯一样,光源是眼白不过分吧,毕竟求生欲作祟,卡在山里也挺别扭。
“申猴使者”听到乾尘的呼喊,停止了嘴中的哼唱,在乾尘闪光眼的引导下,走到了乾尘的跟前。
“您好,请问您是申猴使者吗?”乾尘看到“申猴使者”闻讯而来,感动坏了,赶忙打招呼。
“是的。”一个稚嫩的声音发了出来。
“申猴使者”是个孩子?声音很柔和,分不清男女。
非常简洁的回答,紧扣题意,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
还好还好,终于是来了一个正主。作为本部小说思维严谨的男主,必须在任何时候稳住心态,确定眼前的大神,就是本次挑战的关键人物:申猴使者。
也可能是因为角度的问题,从下往上看,感觉使者高大威猛。更靠近一点后,虽然还是从下往上看,但能清楚感觉到,使者是个孩子。
不仅如此,使者背后的旗子怎么好像闪了一下,难道是眼花了?
先不管了,还是先被获救要紧,见接头成功,继续问道,“再下乾尘,敢问使者高姓大名?”
乾尘想着,毕竟人家是自己未来的救命恩人,做人不能忘本,日后相见,必然要好生相谢的。
还没等“申猴使者”回答,使者背后刚才闪了一下的旗子,消失不见了,更加令人崩溃的一幕也随之发生。
消失的不仅是旗子,“申猴使者”本尊也化成一缕白烟,瞬间烟消云散……
“不!”
乾尘见势不妙,想要继续挽回,已经变成徒劳。
“申猴使者”不见了,同时破碎的不仅是乾尘被救的希望,还有一颗破碎的心脏。
这可,如何是好?
曾经想过错过再等一天的规则,可能会用到,却没想到用到的那么快。
到底是哪里不对?
这才刚说上一句话那,怎么就……
对了,一句话,一面旗,这难道是……线索!
也就是说“申猴使者”只能和挑战者有一个来回的对话,一句话后,就消失了?
当然,这只是猜测,而且是硬猜。
消失了,也就意味着当天的机会,就错失了。
相较于第二场寅虎挑战,这第三场申猴的挑战,可谓是时间给足,而且给的过于充分。
对于挑战者来说,时间少难度高,时间多却很是折磨。
此刻,乾尘已经错失了第一天的获救机会,错过机会就必须在等一天,此刻别无选择,只能释然面对。
这下好了,有大把时间可以好好思考问题了,想到当年,齐天大圣被压五行山足足632年,最终陪伴唐三藏西天取经,修成正佛。
自己此刻才被困15多分钟,对于成神之路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
刚才由于并无太多思考时间,以至于审题还不够透彻,现在回过头来,再回顾一下规则的语音播报,似乎还有一些隐藏的线索,就是奖励的内容。
申猴挑战的奖励是“耐力提高5”,本场挑战无时间限制,这些其实都是线索。
也就是说,第三场挑战,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至少目前掌握到的信息是这样。
先撇开如何让“申猴使者”解救自己这个问题,根据初见使者,沟通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了。
一次只能续上一句话,若是想要把情况搞清楚,估计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一个月后,记性差一点的话,估计都要忘了第一个礼拜说了些啥了,这也太可怕了吧。
这还是在一个月后神志还清楚的前提下。
当时看西游记之时,看到齐天大圣被压在五行山下,当时第一感觉是觉得这个画面很滑稽,就露出一个脑袋。
但并没有产生更多的同情之情,一切都是剧情的安排。
而唐僧在取经路上,途经五行山时,看到了悟空时,脸上写满了的是焦急,这是发自内心的善。
如今,角色转换,当自己被活生生的压在五行山下时,一切的想法都变得不同了。
什么叫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此时的情景,才真的算是。旁观者永远无法完全体会当局者的心理。
申猴挑战,可能就是想要表达这样一个含义,只有理解了挑战的内核,才能真正达到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