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文豪从1978上北大开始 > 第六十六章 群众喜闻乐见

第六十六章 群众喜闻乐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希仁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第二天一早,刘父就买了一大堆报纸回来,上面全都是关于《大宋提刑官》播出的报道。

    这年代的信息传播不便利,一个消息从出现到消失,会经过很长的时间。

    之前《班主任》、《伤痕》等小说就是这样,反复讨论了很长时间,才消停下来。

    《大宋提刑官》的热度没有前两个那么长,毕竟各部门单位的人参与的比较多。当观点同一的时候,是很难维持热度的。

    《大唐》也应该如此,最多一个月左右,热度就会消退。结果京城车站的事情出来了,于是上面为了压下这件事,又在后面推了一把,让《大唐》的热度一直维持到了现在。

    现在《大宋提刑官》播出,自然还要推波助澜一番。于是,就有了这些报道。

    只是,有些投机的人,竟然开始歌功颂德。很显然,他们想要讨好上面的人,只是用力过猛了,看上去让人不适。

    刘红民对此也很无奈,这完全不是他的本意。只是,碰巧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他也只能闷头愧领这份荣誉了。

    中台的收视率,刘红民不需要操心。这时候电视少,电视台更少,观众的选择不多。

    所以热播与否,主要看的还是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越足,说明播出效果越好。

    《大宋提刑官》这个热度,就有点收视率造假的意思了。不过热度起来了,影响力还是造成了。

    刘父看着报纸上的夸赞,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个不错,夸的很到位。”

    刘母在一边打扫古董书桌,看着丈夫得意的样子,鄙视的说道:“好像你懂一样。”

    “我是不懂,但是这帮人懂啊!他们都夸老大的电视剧好,那自然事好的。”

    刘红民有点听不下去了,对着弟弟妹妹招手,“走,我带你们出去玩。”

    什刹海这边的风景还不错,有不少好玩的地方。不过真正好玩的要等几個月,什刹海结冻之后,就可以上去滑冰了。

    到时候冰面上无数的人,滑冰车、冰刀,抽冰尜,老热闹了。很多京城人都喜欢来这里玩,这里承载了京城人从小到大的记忆。

    刘红民骑着车子,带着弟弟妹妹兜风。累了之后,就找了个凉亭休息。

    凉亭里面有几个大爷,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话。

    “昨晚上的电视看了吗?”

    “看了啊!你想问的是那个大宋什么官的电视吧?”

    “您说着了,我还真想问这个。虽然看着挺好看的,但是我总觉着别扭。”

    “可不别扭嘛!这是破案的剧,和正常电视剧不一样。”

    “这样啊!怪不得看着不对劲呢!”

    几个老人可能是没接触过悬疑剧,看着别扭也是正常的。

    “这是一本小说改编的,我看过那本小说,刚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不适合咱们。”

    “我也听说了,不过我儿子倒是很喜欢看。他说拍的不错,保留了原著的风格。”

    “那肯定的,我这个老头子都能看进去,拍的挺好的。”

    刘红军捅咕了一下大哥,“他们说你呢!”

    刘红民瞪了他一眼,“别废话,我们走吧!”

    老人家能够给出这样的评价,刘红民备受鼓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就是对他最大的夸赞。

    回家的路上,刘红民骑车的速度都快乐不少。

    回到家,刘红民将弟弟妹妹放下,去了学校。

    学校内,同学们都在讨论《大宋提刑官》。虽然他们没有看过电视剧,但是从各大报纸上看到评论,他们就可以讨论很久。

    除了和刘红民不对付的人,其他学生都会以刘红民为荣。《大宋提刑官》被改编成电视剧,并且在中台播出,他们与有荣焉。

    这就是名人效应,为什么很多学校都会列出知名校友,就是因为可以增加学生都认同感和荣誉感。

    刘红民这个在校的知名校友,立即成为了同学们看齐的目标。特别是中文系的学生,他们和刘红民经常接触,所以非常羡慕刘红民的才华。

    同时,他们也不是很服气。刘红民一个学历史的,都能成为大作家,我们这些学中文的,怎么能比他还差。

    都是天之骄子,哪怕是朋友,他们也在心里憋着一股劲,想要和刘红民一决高下。

    这些人里面,以陈健功为最。刘红民没有出现之前,陈健功才是中文系学生们追赶的目标。

    刘红民出现之后,瞬间就将他超越了。不仅如此,刘红民还把查剑英也带上了。

    虽然文章没有大小,但是在人们心中,在杂志上发表小说就是比在报纸上写豆腐块强。

    陈健功还在努力写第一部小说的时候,查剑英的《李娘子》已经在《京城文艺》上发表了,并且还引起了不少热度,成为了妇女的典范。

    如果不是查剑英半路出国留学了,恐怕第二部、第三部小说都写完了。

    而陈健功,还没有正经发过一部小说呢!这让他如何能够接受的了?

    他倒不是嫉妒刘红民,只是觉得自己不争气。他不想和刘红民比,但是也不希望被刘红民落的太远。

    竖着耳朵听周围的同学了解电视剧的事情,眼睛却看着手中的《当代》。

    他在研究刘红民的写作手法,看看有没有办法借鉴一番。其实,这些东西老师都教过,陈健功也都学过,但是一到使用的时候,就将这些忘到脑后了。

    最关键的是,陈健功发现写作手法还不是最大的差距,讲故事的能力才是。

    看着书上的文字,他可以想象出沙漠孤烟,两个主人公之间的互动。

    这让陈健功不由得审视自己,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写小说?

    刘红民不知道,他的成功竟然让陈健功开始怀疑人生。

    他现在已经被一大群学生围住了,他们想要听听刘红民对于《大唐》和《大宋提刑官》的看法。

    刘红民高声制止了人群的喧闹,然后说道:“同学们,每个人的看待视物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我自己的评价并不重要,你们的真实想法才是重要的。你们觉得它们好,它们便好;你们觉得它们狗屁不通,它们就狗屁不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