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靠出名来收集愿力
就在张其金这样想着的时候,王阳明却提出了另外的一种见解来:“智者,你也不必担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觉得这对你来说未必就是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是好事呢?”张其金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
“智者,你看,就这么一晚上就收集到了够使用三十次瞬间移动的能力,这说不定,你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到时你还怕他们什么。再说了,就是你和夏雨婷的绯闻事件,如果就像这样持续下去,你收集到的愿力就会越来越多,这可比你跟金算子集团合作图书,靠他们的宣传来提高收集愿力的速度不知快了多少倍,你还觉得是坏事吗?”
张其金经王阳明的这一提醒,他当即就说道:“导师,看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就看我们怎么用了。如果把坏事用好了,也能让自己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就像现在,借夏雨婷的知名度来宣扬自己,从而使自己收集了如此众多的愿力,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呀!”
这次的绯闻事件的确比他写书来宣传自己强多了,而且写书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虽然张其金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但在查资料时也得一本一本地看,字也得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电脑,哪怕他的五笔输入法一分钟能打136个字,但累记起来,一天也打不了多少,要创作完《量子机器人争霸》第二部,也得花很大的精力。
写书,在张其金看来,不就是达到两个目的吗?一个就是出名来收集愿力,另一个就是挣钱。
至于挣钱,现在的他已经不缺钱了,没必要再做这么辛苦的事了。
至于靠出名来收集愿力,通过夏雨婷的关系,只要不断地扩大绯闻,就不怕没有更多的人到处传播他,谈论他,何愁收集不到愿力。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靠这种方式,他还不需要投入什么,也不需要花过多的精力就可以实现。
“导师,照这么说来,如果我做明星的话,那收到的愿力是不是会更多?”张其金问道。
“不错,我的意思是,如果把绯闻中的主角夏雨婷换成是你,那收到的愿力,肯定数都数不清了。”王阳明也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继续说道:“你们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速度太快了,而且由于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信息的发展速度太过惊人,如果智者能够利用好互联网竟就能集起这么多人的愿力,那可真的了不得了。”王阳明颇有感慨地说道。
“导师同,这还是他们不知道我的名字情况下收集到的,如果他们知道了我的名字,再宣传出来,人人都在念我的名字,愿力肯定还要翻好几倍。”张其金兴奋地说道。
“是的,智者,你说得很对。”王阳明回应道。
愿力,它源于个人崇拜或坚定信仰的深沉力量。例如,对于如来佛祖的虔诚信徒来说,只要他们心中充满佛祖,口中不断诵念佛号,那么愿力便会源源不断地涌现。这便是佛教中所言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真谛!
种下善因,必然结出善果;然而,究竟何种果实,因果之中有无常变数,皆有各自的前世因缘,是否称心如意?实非人力所能强求。
每一念皆为因,思想得到回应,便无法相忘,这便是果,亦是回响。
念念不忘,付诸实践,多行善举,则必将承受更多的福报,这便是回响。
试想一位美丽女子,念念不忘,自然思想得到回响,日夜思念。倘若付诸实践,穷追不舍,或许会受伤,或许会如愿以偿,又或许会遭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遇,这些都是回响。
因此,我们可以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然而,张其金的愿力回响,却是源于身、口与意三个层面。
如今,人们谈论此事时,仅仅看到了张其金的照片,却未提及他的姓名,这仅涉及到身的层面,因此他所获得的愿力便显得微乎其微。
因为这些关注新闻的人只知神秘人的外貌特征,却不知其名讳。口与意尚未得以展现,而这个意,正是心灵深处的情感。唯有读者能够将心与口紧密相连,方能接收到强大的愿力。如今口与心均未显现,故而他所能接收到的愿力尚不及三分之一。
张其金在阅读完新闻之后,发现路上的行人逐渐增多,于是便放弃了逃跑的念头。他与王阳明促膝交谈,直至到达酒店附近的一家早餐店,他便点了一杯豆浆,十二个馒头和十五根油条坐在早餐店里吃了起来。
在吃这些食物的过程中,张其金仍不忘向王阳明请教:“导师,既然我与夏雨婷的绯闻能为我带来如此巨大的愿力,且仅限于身的层面,尚缺心与口。您觉得,今日我是否应再度寻找夏雨婷,并向媒体公开我的身份呢?”
“智者,你的想法颇有道理,但我担忧,若你亲自前往,恐将使你接近孟笑姝之事变得更为艰难,而且若你如此行事,只怕会适得其反。”王阳明如是回答道。
王阳明果然不愧为心学大师,他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切。
“导师,您的意思是说,我若刻意再次接近夏雨婷,并向媒体主动曝光身份,只会令夏雨婷心生厌恶,孟笑姝可能也会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难道不是吗?”
“儒子可教,我正是此意。”
张其金听罢王阳明的解释,深以为然。若他主动接近夏雨婷,对方必定会怀疑他另有所图,同时孟笑姝也会得知此事。
若是如此,夏雨婷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倒也罢了,毕竟他与她原本就不会有太多交集。但若孟笑姝对此产生排斥之心,那他想要再度接近这位佳人可就难上加难了。
根据心理学中的首晕效应来讲,初次见面时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且难以轻易改变,这便是首因效应的神奇之处。人们在评价他人之时,常常会先入为主,并倾向于相信首次接收到的信息乃是真实可靠的。
首因效应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初次获取信息→初步确立印象→筛选后续信息。
正如中国古典文学巨着《红楼梦》中所述,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脱口而出的那句“这个妹妹,我似乎在哪儿见过?”
这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也奠定了日后两个人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脉络。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在日常与人相处的时候,都非常注重第一次见面前的准备工作。
张其金想了想,微微一笑,说道:“导师的建议非常正确,我给孟笑姝的印象比起颜值更重要,只有我给孟笑姝留下了好的印象,也才更容易成为她对我第一印象评判的标准。”
“是的,人与人之间第一次见面太重了,除了形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气质的展现,举手投足之间仪态,衣着品质的讲究,谈吐言语的优雅大方等。”王阳明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现在不必自己去做,我可以让别人代替我去做我想要做的事。”
“你的意思是你想让龙薇去?”王阳明问道。
“是的。因为昨天在我离开时,这些人不停地拍照车牌号,那些记者肯定去查车牌号了,或许就会查到龙薇身上去。我只要让龙薇把这些事牵扯到我的身上,并把我的名字说出来,不就达到目的了吗。”张其金说道。
“智者,你这样做,虽然有点不厚道,但只要能收集到愿力,我还是支持你的。”王阳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