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杀鸡儆猴
这个场面在宋影安记事以来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虽然已经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生活从来没有体验过这么热闹的场面,但是宋影安却意外的没有感觉排斥,相反的是他很喜欢这种其乐融融的场景。
只是在热闹的宴席也会有消散的那一天,桌上的饭菜吃得差不多了也就代表今天该散了。
纪婉清看着身边还在狂吃的女儿叹了一口气,然后又将目光移向宋影安问道:“影安你真的要娶娇娇吗?”
虽然和宋影安没有相处多久,纪婉清却从心底承认了他,不然不会坐下来吃饭,要是不看好宋影安她早就带人走了。
这次宋影安没有迟疑,立马开口满脸认真:“伯母,我是真的想娶娇娇的,我以后一定会对她好的。”
正在狂吃的林宣娇停下夹菜的动作,看着纪婉清心里有点不解,这个问题她妈今天已经问了好多遍了不仅问她还问了宋影安,没想到到了这个时候竟然又问了一遍。
纪婉清这次也没有像往常得到回答就跳了过去,她脸上的表情越发严肃:“影安,你娶娇娇的话我也就直白跟你说了,这孩子被我们养得太过于娇气了,她什么活都不会干,如果她嫁给你了我希望她还能像从前一样生活。”
还没等宋影安回答,纪婉清又接着说道:“毕竟我自己从小宠大的女儿不想让她嫁人之后反而受她之前没受过的委屈。”
林宣娇听了这番话心里有点感动,此刻她看着眼前和自己母亲一样的脸庞心里甚至有点恍惚,在这一刻她似乎看见了那位疼她爱她的母亲。
在林宣娇恍惚之际,宋影安一脸认真,说出得话一点都不结巴:“伯母你就放心好了,早在之前我就和娇娇说过她嫁给我绝对不会让她干一点活计,所有的活我都能干。”
林宣娇也给宋影安证明:“妈,你就放心吧!宋影安在我们刚处上的时候就说了家里所有的活计他都全包,不会让我干一点活。”
纪婉清点头,随后脸上露出温婉的笑:“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
宋影安这个孩子纪婉清也觉得是个好的以后林宣娇嫁给他必定不会受什么委屈,但是该说的也要提前说了。
她在两人都还没结婚的时候说自己女儿什么活都不会干就想看看宋影安能有什么反应,如果反应不对的话她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同意两人结婚。
毕竟她的女儿在家里什么活计都能不干,为什么嫁人之后反而要学着去做她原本不会做的事情呢?
林实甫这时候在旁边小声说道:“这时候保证可不行啊!要看你以后怎么做,要是你以后让娇娇受委屈了,我们可不会让娇娇继续和你在一起,大不了离婚我们家里又不是养不起娇娇。”
纪婉清听了林实甫说得话脸都黑了,这个老东西是老糊涂了吗?女儿都还没有结婚呢!就盘算着离婚的事情了。
还想继续发言的林实甫眼尖的看见纪婉清的脸黑了下来立刻识相的没有说话了。
见林实甫没有继续开口了,纪婉清黑沉的脸色这才缓缓好了起来。
纪松青在要走出门的时候才回头看着宋影安笑着说道:“要好好对娇娇啊!我可就在镇上住着呢!要是以后让她受委屈了小心我的拳头”
林宣娇上前拉住纪松青的胳膊把他往外面扯,“行了,快点出去吧!我还能让他欺负我吗?你们对我也太没有信心了。”
纪松青用手指敲了敲林宣娇的脑门:“你这个没良心的,我这是在给你撑腰,竟然还给我拆台。”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我谢谢你们。”
林宣娇扯着纪松青出了门,本来打算和他们一起回去,可是看着旁边的宋影安她又改变了想法。
既然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林宣娇直接跑到纪婉清和林实甫身边笑着开口:“爸妈,你们就先跟着舅舅舅妈走吧!我在这里还有事。”
看着林宣娇这副模样,纪婉清哪里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呢!想着早晚也是要结婚的人了让她们两人抓紧时间相处也还是可以的。
这么想着纪婉清也就没有强硬的要求林宣娇和她回去,只是强调道:“你可别玩太晚了,不是说你晚上睡不着吗?那就白天多睡点。”
林宣娇连忙点头:“放心吧!就算你不说我也会回去补觉的。”
和要走的家人一一叮嘱,最后林宣娇和宋影安还是决定把人送到村头才一起回去。
这次回去的路就没有上午那条路平静了,因为这时候大家都下工了,他们这一群人走到路上十分惹人注意。
不过碍于林宣娇平时的彪悍行为让这些满肚子好奇的村里人也只能在旁边小声交流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搭话。
纪婉清对于这些人的脸色是看得很是明白的,于是她看向自己女儿的眼神很是奇怪。
林宣娇见纪婉清一直看自己,心里不明白索性直接问了出来:“妈!你这么看着我干什么?”
纪婉清看看村里人又看看这位在她心目中一直是娇软可爱的女儿,心里很是犹豫不定,一脸怀疑:“我怎么觉得这些村里人很怕你。”
林宣娇不假思索直接回答:“不是觉得是肯定。”
纪松青这时候反倒来了兴致追问道:“你做了什么让他们这么怕你,我们这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可不少,愣是没有一个敢看你的。”
林宣娇想着之前这些村里人干得好事,脸上的表情就满是嘲讽:“当然是杀鸡儆猴了。”
“你怎么做的?还杀鸡儆猴?”纪松青是真的不知道林宣娇做了什么事能让村里人害怕成这样,打架这一方面的事他完全没往林宣娇身上想,在他的心目中他的这个妹妹一直都是需要人保护的,哪里会用打架这么粗鲁的方式解决问题。
林宣娇也没有想着隐瞒,直接就说了出来:“当然是打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