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李金山的心思
李老实的葬礼结束后,二狗又在李家村待了三天。周氏也在李家村陪着二狗,她并没有跟刘大虎回家。虽然刘大虎说回去让她住在东面的边屋,不用再去住那个窝棚了,但她暂时还要留下来照顾二狗,最多就是春节的时候回去过年。
二狗和李金旺、李金来商定,过了年就盖新房子。李金来家先盖,由于老宅子靠着村子主干道的路边,他们不想另找宅基地,就在原址上盖。因此他们需要先拆了旧房子,搬到二狗家的房子里住,等新房子盖好了,再搬回去。李金旺家的房子在村子的东头,正是进村的要道口,和李金山家隔路相望。李金山家在路的北面,李金旺家在路的南面。
李金山是村里经济条件最好的人家,他家一共六间正房,西面四间厢房,都是瓦房,正房坐北朝南。院子也大,不光有前院,还有后院。青砖砌的院墙,青瓦做的门楣。
李金旺家住在路南面,正房四间,背对着路,院门留在南面。从主路进家需要经过东面的一条小路或西面的一个巷子。虽然交通差了些,但是私密性比较好。而且没有后面山坡落石的危险。他家的房子质量虽比不上李金山家的,但是在村子里也算是名列前茅的,有点舍不得拆了重建。但是想寻个新的宅基地又不靠村子的主路,那么好的房子如果建在旮旯里还不如不建,因此也决定拆了重建。
山村的道路都不大平坦,就连村内的主道路也不是直的,基本上是一条顺着山势的平行曲线。轿车根本进不了村,但是牛车还可以。村民的宅子也谈不上规划,老祖宗占个地方就建房子,山上的荒地原来也没个主,都是集体的,谁占了也就占了。路两边自然是最抢手的地方,李二狗和李金来家的老祖屋基本上处于路边的最末位置了。李二狗家在路的北面,李金来家在路的南面。但就是这最末的靠路边位置现在也找不到了,路到二狗家的院门前就断了,再向西面就是个小山包。要想找新宅子用地,只能向南或向北寻找,那交通的状况自然是很差的。村子东面的土地是难得的一点耕地,一般人家是舍不得拿出来建房子的。只有李金山和李金旺家经济条件比较好,才舍得拿自家的耕地和人家调换了宅基地,因此在村子的最东面起了房子。
从修建的年代来看,村子的中间的房子都是最老的房子,向东或向西都要新一些,也宽敞一些。因为老祖宗建的房子都比较小,而且集中在村子的中部。村里的小广场就是在村子中央的位置。那里的一棵老槐树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反正两个人都抱不过来。这里没有人建房子是因为李氏的宗祠就建在这里,也是李家村议事的地方。老槐树和宗祠都位于主路的北面,估计它们的年龄也一样老。山体在这里也向北面凹了一块,似三面合围的样子,自然地就在前面形成了一个广场。因此小广场在冬天是个背风的地方,阳光又好,相对暖和一些,因此晴天的时候大人和小孩都喜欢在这里活动。夏天来了,那棵老槐树又遮天蔽日,提供了人们乘凉的地方,因此傍晚的时候,这里也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当然,小广场也是李家村的信息集散地,所有的流言基本上也是从这里开始。二狗也是在这里被李金富打了一拳。
小广场的西侧,隔着两户人家就是进入后山的道路,道路崎岖曲折,那个全村人吃水的泉眼就在小路的东侧,离村子有一里多路。村子里祖祖辈辈吃水都靠扁担挑,洗衣服就到泉边去洗。夏天,男人和孩子们干脆就在泉边打水洗澡,洗完了再回家。夏天的泉水太凉,女人们多数还是挑水回家,烧了温水洗。
李二狗住的猪圈是以前村里集体养猪的地方,离村子并不远,位于进山小路的西侧,而且离路边还有二十米的距离。因为和村子之间有一个小山包隔着,因此比较僻静。虽然天天有人担水从门前路过,但是关心李二狗的人并不多。
李家村是从这条小路去大后山的必经之地,就相当于是进入昆仑山的一个关口。李金旺之所以能做收山货的生意,也跟李家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李家村至今还没有通上电,也是因为这里靠山最近,离大路最远的原因。现在电已经通到了刘家庄,刘大虎家就快用上电了,李家村通电的日子也应该不远了。
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除了吃穿就是水和电,而且水还和吃有关。李家村守着一眼好泉,自然是很好的资源。如果不是这里有一眼好泉,估计当初李家的老祖宗都不一定选择在这里安家和修建祠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李家村的生存条件越来越不够看了。除了耕地过少、长期通不上电,供水也逐渐落后了。山下的村子,虽无泉水,却靠近河流或蓄水库,许多地方都由政府出资建了拦水坝,生活用水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是李家村却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取水模式。
李金山和李金旺家则是全村离水源最远的人家。李金山早就设想用管道将后山的泉水引到村子里,省得家家户户去挑水吃。但是,李家村实在是太穷了,自己村里饭都快吃不上了,哪里还有钱修管道?李金山也通过行政村向五田乡政府申请过,五田乡也是个贫困乡,根本没钱支持。因此也只好作罢。但是这个事一直搁在李金山的心里。
当李金山看到李二狗在治丧期间展示的实力后,他的心思又开始活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