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书:我走后,男主成黑莲花了 > 第429章

第42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铜川州知州,今年轮到崔氏了,清河崔氏原本也是煊赫一时的存在,直到大胤朝建立,谢氏和如今的王氏靠着皇朝,压过了当初的崔氏。

    直到谢氏倒台,崔家才不再蛰伏。

    容玉站在空荡荡的军帐里,抬手一一点过面前的册子,她手边的,是各个世家的族谱,百年皇朝,千年世家。

    琅琊这样的世家,早已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年。

    当初她父皇对谢家出手,一个是因为谢家已经水深火热了,其他的世家也对其虎视眈眈,另一个原因,便是陛下只动了谢家,却不曾动世家。

    说到底,外人看来,朝廷近乎干脆利落的解决掉了谢氏,可实际上,两败俱伤。

    世家,哪是那么容易被解决的。

    除非一口气杀绝了,但那个时候,世道也早就乱了吧。

    崔家也一样,她来这里之前,就知道这里是崔家的人,温知渝知道之后,看着容玉“可要,联系一下崔大人。”

    崔大人有不少,但温知渝特意和容玉提起,自然只一个崔元思了。

    “不必,还不到时候,虽然他们那一脉,崔元思是最好的那个,但崔氏可不是只有崔元思一个后辈,所以那个人只能用一次,要用在最适合的时候。”

    但是,容玉点着自己手中小小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崔氏一族的“秘密。”

    谁家打死了家仆,谁家抢了百姓的良田,谁家的女儿被强抢了去,一桩桩一件件,崔家的权利财富都带着百姓的血泪。

    这些,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一个世家大族的崛起,怎么可能真的是一派清流。

    但铜川州这位知州是个又当又立的人,或许是为了让自己到时候升迁更容易一些,别处应该已经有了看好的官职,所以,在铜川,可是个大清官,引得不少人追随。

    容玉一笔一划的写下那一张纸,名声这种东西,既然自己能给,别人自然也可以收回。

    但,世家果然是个大麻烦,她竟然不知道,只一个清河崔氏,就已经有良田万顷了,她没有封地之前,给予公主的产业,加起来也不到千分之一啊。

    历朝历代,为了田亩税,开朝的时候,对土地把控都尤其严格,但通常连十年,二十年都无法维持,就会被豪强和世家吞并,百姓成为佃户,甚至是流民。

    但世家,乱世可保平安,盛世,可富可敌国。

    “抄写一千张,送入城池之中去。”容玉将东西递给文书。

    “你们润色一下,我们不是给那位崔大人看的,我们是给百姓看的。”容玉还记着,她和温知渝辩论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里的“水”,到底是百姓还是士族?

    她们没有争出个结论来,但皇帝曾和士族共治天下,而百姓,是他们手中的武器。

    “扰乱民心之后,准备强攻吧。”

    围城攻防战,拖的时间越久,军心便越散漫。

    只是抄写而已,用不了多少时候,第二天,几个大纸鸢就飞在了铜川州府城的上空。

    府城的百姓也知道,他们要打仗了,叛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府城中的青壮年都被府衙征兵了,打仗还没打起来,那些不值守的底层士兵也能悄悄回趟家。

    “娘,这是发的军饷,我都要了粮食,马上要打仗了,家里不能没有粮食。”宋家一大家子人,男丁不少,但参军的青壮年却只有他们兄弟两个。

    朝廷征兵一贯如此的,等到他们都死了,就会征走他们的老爹和孩子。

    “这一仗都准备了这些天了,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打起来。”老妇人浑浊的双眼看着家里的孩子,捻着手中的麻线。

    “府衙说,马上就会有援兵来了。”

    到时候,应该就不用他们了吧,他们是被临时征调的兵卒,根本不会打仗,真要打起来,就是去当炮灰的,府衙给的粮食和银钱都不少,他们死了,家里人好歹能活下去。

    “崔大人是个顶好的清官,不会亏待了咱的。”他们兄弟两个都是如此安慰自己的,自己死了,好歹自家的妻儿能好好活下去,他们住在府城里,家里没田地,若是不出去做活,一家子人是真的要饿死的。

    反正他们这些人,说到底,那也是烂命一条,不死在战场上,哪一天也会饿死的。

    “哥,我听说,江淮那边,家家户户都给分地。”

    “谁和你说的?别胡思乱想。”前面的兄长沉闷的回了一声。

    “咱家的土地,当初是咋没得,我可记得清楚呢。”

    许久,却只听到一声叹息。

    田地是根本,尤其是他们,不是商籍也不是工籍,分明还是农籍,但却没有田地,一家子人在府城累死累活,才好让自己活下去。

    “那是什么?”

    突然有人惊呼,天上飞过的像是纸鸢,亦或者是木鸾,数个都飞在府城的上空,遮天蔽日,不少百姓都走出门来,探头看过去。

    然后,天上那个雀鸟突然炸开,无数纸张飘落下来。

    落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有人忍不住拿了一张,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字,有人好奇,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大惊失色。

    有认字的念了出来。

    铜川州知州,崔德生,清河崔氏,于宣武十一年入仕。

    有人小声念出前面的字,周围人不知道他们这知州老爷姓甚名谁,但这么一说,心中也明了,这说的就是他们的知州老爷。

    “咋不继续念了?”

    那个认字的人抬眼看过去,周围已经围着不少人了,都盯着他,等着他说话呢,那人有些紧张,他虽念书,但也只是个童生,这毕竟是知州大人的事情,他怎好说?

    可转念一想,他看着漫天遍地的纸条,随手拿了另一张,竟都是一样的,他不说,自然也会有别人说的。

    “宣武十八年,侵吞百姓良田百顷,巧立名目,贪税万两白银。”

    那个人磕磕绊绊的说出这句话。

    而另一边,崔德生也收到了,不只是他的,还有整个清河崔氏的,只一个结论,清河崔氏,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来人啊,大人晕过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