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好大儿们
闫冰冰正好要去供销社买点用的东西,直到看着楚未快要下班了,才拨通电话的,不想因为自己耽误楚未的工作。
电话挂掉没过多久,楚未就开车出现在了邮局门口。
楚未远远的也看到了媳妇乖乖巧巧的站在那等着自己,那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啊。
闫冰冰在楚未一停下车就开门上去了,第一句话就是那句人们常说的:“楚同志,好久不见。”
“闫同志,好久不见。”
一对近四个月未见的夫妻,相视一笑,此时此刻车里的氛围胜过千言万语。
一进家门,两个人之间这种磁场就被打破了。小豆包像个小炮弹一样冲了过来:“妈妈,妈妈。”
小土豆和小红薯也跟着哥哥学,跑过来抱住妈妈。
闫冰冰蹲下抱住三个孩子,狠狠的一人亲了一口,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亲完孩子们,闫冰冰站了起来,看着在一旁笑着的楚母,笑中含泪的说着:“妈,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儿媳妇的一句话,让楚母瞬间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闫冰冰抱了抱楚母,楚母拍拍儿媳妇的后背说着:“饭菜正好刚刚做好,在锅里呢。你这几个月都没好好吃饭,瘦了。”
“我吃的也可好啦,就是学校的饭菜没有妈做的好吃。”闫冰冰在楚母怀里撒娇。
因为闫冰冰突然回来,也没买那么多的菜,所以就是家常饭菜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
“妈妈,给你吃这个。”小豆包给妈妈夹着饭菜。
“谢谢儿子。”闫冰冰摸了摸儿子的小脑瓜。
小土豆和小红薯在妈妈一边一个,也学着哥哥的样子要给妈妈夹菜,结果夹的桌子上哪都是,两个人也不浪费,都伸手捡起来放进了楚未的碗里。
闫冰冰的内心:你们可真是你爸的好大儿啊。
这一看就是自己没在家的这段时间养成的习惯。
吃过饭,闫冰冰从包里拿出给家人们带的礼物:桂香村的糕点、果脯以及特色花样的布料。
“这个盒子还挺精致,不愧是京市,布料花样真好看。”楚母拿着桂香村的糕点盒子赞叹着。
“也挺好吃的,妈,你尝尝。”闫冰冰给楚母、三个小的,外加楚未一人喂了一块。
这个桂香村的盒子有点类似于大型号的火柴盒,然后最上面是糊上去的好看图案纸。
布料是时下京市特别时兴的花色布料,买回来是给楚母用来做裙子的。
一家人热热闹闹了一个晚上。
躺在床上,楚未终于有时间跟闫冰冰说话了:“媳妇,没给我带礼物,也没给我亲亲,我也要。”说着就把脸伸了过来。
“那不是给你带糕点了嘛。”
“我也要单独的礼物!”楚未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闫冰冰只好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二天一早,芳嫂子就上门了。
“妹子,你这是放假回来了?”
“嗯呢,嫂子,你快进屋坐。”
“我昨天就听见你回来的动静了,但寻思你刚到家得歇歇,就今天过来了。你不在,我可老想你了。”芳嫂子这真是打心眼里想念闫冰冰,这段时间都少了一个可以八卦的对象了,有些话也不好跟崔姨说。
“我在那边也是想着你们哩。嫂子,就是你不来,我也得去你家呢,给你从京市带回来一盒糕点,别嫌少啊。”
“哎呀,这大老远的,还给我带啥糕点啊,快留着给孩子们吃吧。”
“他们都有呢,这就是给你带的,你回家也给大虎二虎尝尝这京市的糕点,好让他们也努力学习。”闫冰冰说完心里默默的同情了大虎二虎几秒钟。
“对,你说得对,这得激励他们也好好学习,争取也考到京去。那我可不跟你客气了。”芳嫂子一听,这得拿回去,鞭策两个孩子努力学。
两个人简单聊了一会儿,芳嫂子就回去了,闫冰冰好久没在家,一直都是楚母在家帮忙,自己这放假回来了,也得让楚母放松放松。
闫冰冰觉得楚母在楚父面前也是娇娇一般的存在,结果在鹿城这给自己顶天立地,特别对不住楚母。
本来想让楚母趁着暑假自己在家,回荣城的,结果楚母没同意。
闫冰冰想带着孩子们和楚母一起回荣城,但又舍不得留楚未一个人在家,两人难得的聚在一起。
直到结婚了才发现,生活有那么多很难权衡的事情。
妈妈终于在家了,三小只这可开心坏了,小豆包每天需要上学,小土豆和小红薯那就是闫冰冰身上的人形挂件,闫冰冰走哪他们两个跟到哪。
楚母一看,好像确实用不着她在家了,得,收拾收拾回去看看老头子吧。
楚长河这个望妻石在家也盼着暑假呢,现在都不奢望能见到孙子们了,能天天见到媳妇都不容易。
自从媳妇去了鹿城帮儿子看孙子们,楚长河只能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来。这就导致我们的楚长河同志更进一步,已经步入军级了,现在应该称呼为楚副军长了。
小豆包是没有寒暑假的,他们的育红班相当于托儿所一样,常年上课的,所以闫冰冰天天把大儿子送去学校后,就带着两个小的到处撒野。
今天和芳嫂子一起带着他们去去海边,明天去去菜地,两个白嫩嫩的小娃肉眼可见的黑了好几个度。
闫冰冰没在家,没想到楚母还种菜地了。就和楚未说着:“咱这三个孩子都给妈一个人带太累了,还种菜地,你又不能天天在家帮忙。”
“那也没办法不是。”楚未也知道自己妈妈辛苦,所以下班回来都是尽可能的多干一些。
“你看这样行不,我思考了一下,小豆包马上就要6周岁了,早点给他送到小学去,早上学早毕业,多好。”
“我看行,上小学后,能早早的学些知识。”楚未表示赞同。
要不咋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两口子居然谁都没觉得把一个5岁半的儿童早早送进小学有什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