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江宁县建书院
“你懂个什么?这些寒门子弟,寒窗苦读多年,都想着金榜题名,到时候好发家致富,心黑得很,这一上任,还不可劲的捞钱的,所以要少取。”
“要不是因为一些因素,我是一个都不想要的,但得给他们一些希望,不能让他们太绝望了,免得生事。”
白辰冷笑道。
“白兄此言荒缪,不见得吧!你是凭空想象的。”
徐妙云根本就不信。
“那你说,他们参加科举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发家致富,那是什么?俸禄也不高,都不如街边卖烧饼的。”
白辰质问。
“自然是为大明分忧。”
徐妙云理所当然的这么认为。
白辰直接就震惊了,居然有这样离奇的想法,当真是匪夷所思,什么分忧啊!一个个都想着发财。
相比之下,大户人家出身,家里有钱,不会太黑,即便是中饱私囊,也会有一个限度的。
而那些穷鬼就不一样了,一上位,什么钱都敢伸手的。
所以,这取仕的时候,得有所偏好才是。
“你想多了,我还不知道他们吗,钱,就是为了钱,为了当主子,反正,从今以后,科举方面,就得看一下出身的。文章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家里有钱的。”
白辰说道。
“照你这样说,那寒门子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徐妙云皱眉,难以理解。
“不是还有举人吗?他们当了举人,随便也饿不死的,举人自然那是不设障碍,你不懂这些读书人,最心黑的其实就是他们。”
白辰淡淡的说道。
这些家伙又是脱产的,读那么多书,付出了那么多,肯定得捞回来啊!所以,不就很明显了吗?
大明天下,本来就是中饱私囊严重,朱元璋之前杀得厉害,还不是层出不穷,实难改观的。
徐妙云还是不解。
读书人一来,应天府就热闹了起来,不少大户人家的小姐,都在等着的。
她们断然不会嫁给穷鬼,等着有人金榜题名,好择为良婿。
那种家境贫寒的,一旦金榜题名,马上就不一样了,立刻翻身。
有不少人拿着拜帖,来求见白辰,估计是想送礼吧!
白辰一律不见,开玩笑,他堂堂的丞相,这些家伙,哪怕是金榜题名,也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进士而已罢了,要是他见了,岂不是失了身份。
想要巴结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白辰也心烦啊!
这次新科开考,由礼部官员监考,白辰不掺和,至于殿试什么的,就没有必要进行了。
朱允文能殿试个什么,白辰也没有那个心思,来进行殿试什么的。
都是进士,中了之后,朝堂有空缺,就安排一部分到朝堂,其余的发到地方上去。
士农工商,这些读书人的身份是很高的,在常人面前,那一个个的都是老爷,等级相当森严的。
白辰觉得不公平的是,那些王公大臣的子孙,那是直接就安排了,也不用参加科举。
可是偏偏,白辰目前还没有办法,他现在不可能把王公大族,给全部安排了。
白辰一手控兵权,一手控治权,让锦衣卫去领兵,监察地方州府。
奏折,就由御史台审批。
地方上,多数就是来要钱的,只要不是什么天灾,一律不批。
有的借口,简直就是离谱,居然连祭神都出来了,地方上祭神,居然要朝堂拨款,太不要脸了。
“丞相,陛下又偷偷骂你了。”
应如是突然来给白辰禀报,朱允炆私底下,又骂了白辰。
这事,白辰都习惯了,完全可以理解。
这就好比,一个家财万贯的人,突然来了外人当家做主,那能不恨的吗?
“陛下一旦长大,亲政了,丞相可是危险啊!”
应如是可不是单纯为白辰考虑的,也得给锦衣卫考虑。
这要是清算起来,他们这些锦衣卫,那也是跑不了的。
“他长不大的,你们放心就是。”
白辰冷笑,朱允炆恨他,怎么能允许其长大呢,现在他也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为了不被清算,只能一直把持朝政。
到时候,等朱允炆生下皇子的话,那么,朱允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个朱允炆,也挺孤独的,他的叔叔们,都在外面,也不会管他的,势单力孤,那是无力改变什么的。
把持朝政,也没法后退啊!白辰突然明白了,这古往今来,但凡是把持朝政的大臣,只能继续不能退出。
一旦没有了权,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翌日,白辰亲临军营,视察一下军队。
应天府的驻军,有五万,可是精锐。
现在,取消军户,都是募兵制。
服役的年限,可达十年。
待遇,比之前提升了一倍,因此。白辰在军中。还是很有威望的。
另外,但凡当兵的,家里赐点地,有各地方州府执行,同时,还可以免除一部分赋税。
应天府的驻军,可不是兵部能够调动的,没有白辰的命令,那是动不了,当然了,名义上还是要通过兵部。
都城,驻军自然要重一些。
大明的总兵力,现在是六十万,当然了,排除掉藩王所属,那些藩王的兵,自己养活。
朝堂可不会出钱的,毕竟,封地上的财权,那也是他们的。
六十万军,大概有一半,都在戍边。
其他的分散到各州府。
白辰是要把各地兵权,全部收归朝堂的,由锦衣卫派人执掌。
不能允许地方调动。
当然要逐步进行,有名望的将领,需要明升暗降,提拔一个虚职,让其脱离军队。
不抓兵权那是不行的,这不抓,就太危险了。
前车之鉴比比皆是,曾经那些权倾朝野的大臣,就是因为手里没兵,才被整死了。
锦衣卫,白辰是非常优待的,不仅完全免税,俸禄也不少。
不过,也不能过于膨胀了,人数还是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过增加朝堂的负担。
视察完军营,白辰还是比较满意的,然后,他就想着,开办教育了,这教育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搞钱的。
这接下来几年,大明的经济肯定会改观的,那也就意味着,能够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有利可图啊!
这个书院,就建立在应天府,不必建立在府城,而是找个县建立。
划一块土地,把书院建起来,然后就可以收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