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海防沿线,提上日程
“太子,这事情一旦被百姓们知道,百姓们定然怨声载道!”
“他们缴纳的税款,竟然用于番邦土着之人。”
“长此以往,民意沸腾,恐怕难以压制。”
“还请太子明察!”
与此同时,刑部尚书,杨靖站了出来,言辞无比恳切。
“太子,臣附议,此举断然不可行!”
“我大明正是用钱之际,岂能浪费在这上面。”
户部侍郎,慷慨激昂的说道。
看其神情,今天朱高炽要是不收回命令,那他就不下朝了,说啥也要让太子改变命令。
“还望太子收回成命!”
紧接着,奉天殿上所有大臣纷纷行礼道。
这一刻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
无论是儒生还是诸子百家的官员。
无论是什么派系的。
反正现在大家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坚决不同意朱高炽这么做。
要知道现在的小琉球土着还没有彻底归顺大明,就给他们许下这么大的好处。
那一旦等到他们归顺之后,但凡有一个不对,不符合他们的心意的地方,他们定然会心怀不满,甚至是揭竿而起。
虽然这是为了瓦解张凯匪军的政策,可在大臣们看来,这太过分了。
而且在大臣们的眼中,琉球根本不算华夏,当初元朝忽必烈之所以在小琉球设立澎湖司,那也是为了日后攻伐倭国所用,想要以小琉球为中转站,出兵倭国。
至于到了明朝,就小琉球那点税收,那贫瘠的土地,大家更是不屑一顾。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不征之国啊。
一时间,群臣可谓是同仇敌忾,明明不用他们出银子,但仿佛是从他们每个人的腰包来掏一样!
别的不说,即便太子朱高炽准备开拓北境疆土,也没有对蒙古各族,女真各族这么好。
充其量是女真族归顺的百姓和大明百姓享受一样的待遇。
没有归顺的地方,可没有这个待遇,哪怕是张子楚这个吃里爬外的家伙,各种搞事,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反观小琉球,这还没投降呢!
“诸位爱卿稍安勿躁!”
“首先小琉球乃是我大明海防沿线重地,大家可以想一下,若是开国之际,将小琉球完全控制的话。”
“那东南沿海还需要海禁吗?何至于到后面实行海禁,正是因为倭寇以小琉球为跳板,来我大明烧杀抢掠。”
“小琉球可以说我大明东海的门户,无论以前,还是以后,这道门户在,我大明东南沿海无忧。”
“是我大明海防线上的军事重镇。”
“小琉球亦可作为海外贸易司在东海的中转站。”
“唯有彻底平定下来,才能够保证日后我大明的各项贸易安全。”
“万万不可轻视。”
“至于如今他们投降不投降这又有何区别?”
“不投降的是张凯,并不是普通的土着百姓,之前有爱卿也说了,土着百姓甚至不知道我大明。”
“若不以糖衣炮弹彻底将其心扉打开,让其彻底心悦诚服,还有其他之法比的上此法吗?”
“对于土着来说,不管他们如今怎么样,在他们的眼中谁给的生活好,他们就跟着谁。”
“若不以绝对的优势碾压张凯匪军,岂不是等于变相的给张凯休养生息的时间。”
“大家别忘了,当初方国珍,张士诚可没少将资产转移海外,海禁期间,张凯更是经常抢夺私自下海的船只。”
“这些年来,张凯手中也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单单以番邦之民的待遇,恐怕张凯同样能够撑得住。”
“我大明正是用兵之际,哪有功夫和张凯拖太长时间,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是雷霆之势!”
朱高炽认真的解释道。
这朝廷毕竟不是他一个人的,若是群臣都不赞同,势必实行的时候,无法上行下效!
“太子,如今倭寇已除,倭国更是自顾不暇,我大明海防沿线已无寇。”
“我大明防线理当是西北和北境方向,东南海域毫无敌手可言。”
“区区一个小琉球,却是花费如此巨大,此举定要被百姓诟病!”
“其次,这一地番邦如此待遇,那其他番邦一旦得知消息,只怕是会有巨大的落差。”
“几乎等同于变相逼迫他们造反啊!”
礼部尚书,李原名,依旧坚持着。
“爱卿此言差异!”
“首先大琉球是主动归顺,待遇如同大明百姓,而小琉球是想要归顺而受制于人,是故才无法归顺!”
“这与其他番邦情况并不相同。”
“现在是海防无倭寇,但我大军南征北战,尤其是南境亦有不少不臣势力,还有沐春大军攻伐之处,那些逃离的豪族们。”
“这些人在陆地上,定然没有根基,势必要转向海外。”
“目前看来是无妨,但随着我大明开疆辟土,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一年两年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十几二十年后,那就完全不同了。”
“若我大明东海海防空缺,这些流寇,定然会屡屡犯边,到时候小琉球便是第一道防线!”
“短期内,我大明亏本,亏的不是一丁半点,可放长远来看,这是我大明海防固若金汤之举!”
朱高炽,耐心的解释道。
现在大明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海防沿线的重要性,当然这个时期,的确是傲立世界之巅。
但海防依旧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不能轻视。
给小琉球一个无法抗拒的福利待遇,以后就算有人想反,那也没有人愿意跟着他反。
话音落下。
整个奉天殿静的可怕。
群臣皆在沉思。
说实话,这个问题,他们还真的没有想过。
放在以前,那么长的海岸线要是真的全部布防,说实话,大明国库都吃不消了。
可现在不同,小琉球,大琉球防线一起,那东海沿线就可减轻海防压力了。
“太子高瞻远瞩,臣等自愧不如!”
“太子圣明,实乃我大明之福!”
“太子深明远虑,臣等佩服!”
“……”
很快,奉天殿上响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群臣一个个虔诚而又恭敬无比的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