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正式组建内阁
应天府。
奉天殿上。
“启禀太子,臣怀疑沐春假传战报,并未彻底平定安南!”
“安南陈朝正处于乱贼割据的时局,怎么可能三天的时间内,彻底清缴所有割据势力!”
“就算是前去逛一圈,也不应该这么快。”
“还请太子明察!”
都察院一位御史站了出来,高声喊道!
“臣等附议!”
紧接着一大批御史站了出来,纷纷高呼道。
无他,安南的消息传回应天府之后,所有人都震惊了。
沐春大军平定安南各地的叛乱,速度快的令人发指。
在一群投诚者的带领下,沐春大军几乎等于是兵不血刃拿下了安南全境。
京城内很多官员都无法想象。
尽管传回来的战报,如实上奏。
却是让所有人都怀疑。
颇有一种听到三个人追着一个营的人爆锤。
御史们的话音落下,一时间朝堂上静悄悄的一片,武将们这一刻也没有站出来。
大家并未亲自前去安南,这清缴的速度,让武将们也感觉到不可思议。
大家常年和北元战斗,从未打过如此轻松的仗。
“此事无需质疑!”
“安南民众尚且未形成民族意识,依旧沿用汉字,自古以来便是我华夏的番邦,民众对大明的反感并不是那么强烈。”
“下令犒赏三军,全军将士论功行赏,着沐春大军和七师,全军南下,攻伐占城国!”
“矿司,工部,交易司,派遣人员前往安南边境,沐春拿下占城一地,人员便随之跟进。”
朱高炽沉声道。
说实话,消息传回来后,朱高炽也有点震惊,速度太快了。
快的令人发指。
七师师长同样给他上书,详细讲述了战场的变化,和沐春的战报毫无出入之处。
这还是安南,战斗力稍微强了那么一点,若是换成其他的蛮夷之地,那会更加快。
朝廷大臣们不相信,也情有可原,毕竟大家一直打的都是巅峰战,突然打成虐菜局,有点怀疑也正常。
如今安南全境安定下来,剩下的就是治理了。
沐春大军全军留在安南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是太子!”
御史们闻言,眉头微皱,应道。
虽然太子相信沐春,但他们依旧不信。
只不过现在天高皇帝远的,大家的手也插不到安南去。
想要弹劾沐春,那也是要有证据的。
现在大家找不到证据,仅仅是推断一下,自然不能以推断来定沐春的罪。
……
“启禀太子,十四司战报,张玉率军与十四司副布政使(原大琉球国王)将十四司全境扫平。”
“抓获倭寇三千余人,方国珍,张士诚残部约一万余!”
“斩首敌军三万余人!”
兵部尚书,茹瑺出列道。
“令张玉大军原地修整一月后,伐不臣之国小琉球(湾湾!)”
“倭寇全部运往京城阉割后在京城售卖。”
“方国珍,张士诚残部,全部交由工部处理,一切待遇同僧侣。”
朱高炽,说道。
如今应天府对倭奴的需求量极大,权贵们购买倭奴的积极性格外高涨。
不过人数还是太少了,根本不够权贵们消耗!
反观方国珍,张士诚残部,用于工部修建各项工程,如今工部手头上有很多工程,随着蒸汽机的问世,修路成为首要工程。
其次,随着大明领土的扩张,各地交易司,矿司的工程也是有不少,工部如今成为最忙的部门。
这自然是人数越多越好。
“是太子!”
工部官员们,齐齐行礼道。
“今我大明改革步入正轨,诸位爱卿功不可没。”
“特此成立内阁,今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等九人政绩斐然,令其加入内阁,协助陛下处理政务。”
“内阁大臣,参与议政,起草诏书、文件,并传达给下级部门执行。设制敕房和诰敕房,专门负责书写和校对各种文书。”
“日后人员任免,以政绩,品行,学识等综合方面考核后,由陛下钦点,不得以任何理由采用吏部推荐,禁止内阁内部大臣的推荐,并且宦官禁止进入内阁参与议政!”
“内阁大臣人数不得为双数,必须为单数。”
“内阁大臣的品级暂定为五品!”
朱高炽沉声说道。
内阁刚刚成立,品级不适合定太高,否则六部尚书定然不服气。
内阁制度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宦官专权、党争不断等,但其对于巩固皇权、有效分担君主事务有着极大的功劳。
明朝皇帝有功夫搞木工,不上朝,炼丹等等,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内阁的稳定,才能够让他们高枕无忧。
如此一来,内阁拥有议政权,六部拥有执行权,皇帝拥有决策权。
比起三省六部制,可避免了大权旁落!
通过内阁制度,皇帝能够通过多个内阁成员共同参与决策,避免了单一大臣独裁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权力。
相对于丞相制度,内阁制度的人员任职更加平等公开,减少了因个人关系或特权而进入权力核心的情况。
而历史上,明朝的内阁人员的任免,可由皇帝直接任命,吏部官员推荐,以及内阁阁老秘密推荐,然后皇帝挑选任命。
这就造成了,宦官专权,以及党争!
内阁虽然有丞相之权,却无丞相之名,这使得宦官有机会通过司礼监等机构参与决策,助长了宦官专权的现象。
内阁的出现导致了政风的单一性,文官集团被宦官操纵,形成了难以打破的循环。同时,内阁内部的竞争也导致了朋党之争,加剧了政治腐败。
内阁权力的不稳定导致了朝廷争斗不断。内阁首辅的任命并非由皇帝直接决定,而是通过朝廷官员推荐,这催生了不同党派之间的竞争,使得朝廷政治乌烟瘴气。
是故,朱高炽将这一人员任免的弊端,尽可能的剔除,选用政绩,才能综合能力强的官员担任。
虽然考核之事上,不可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徇私舞弊。
但远远要比朝臣推荐来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