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看到这个题目,唐寅不由轻轻一笑,也不知道昨日那个押题的考生,会不会吐血。
昨日在同福楼,信誓旦旦的说,县令大人写下赴考二字,县试诗词,必然与此有关。
多少考生听了他的,把心思用在这上面了。
考场上,一名考生,看到诗词题目的时候,脸色瞬间变成了猪肝色。
就因为他的一句话,许多考生回去后,纷纷潜心研磨,把心思放在“赴考”题目上。
现在诗词却是“春雨”,可以想见,县试之后,他得遭受多少白眼。
看完试题,唐寅没有第一时间作答,而是取出草稿纸,在上面将考题,一一墨写下来。
沉思片刻之后,这才开始在草稿纸上作答。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上午匆匆过去,唐寅已经答完一题,匆匆吃了带来的干粮,趴在桌上,眯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保持头脑清醒。
这才爬起来,继续答第二题。
两道题目答完,时间也来到了申时。
唐寅将草稿纸上的文章,仔细检查了一遍,这才伸了个懒腰,活动一下筋骨。
随后,将答卷取出,用镇纸压住,研好墨,端坐好后,开始执笔,将文章抄录在答卷上。
抄录的时候,唐寅很是认真,将自己多年来,练字的功底完全发挥出来。
很快,两张漂亮的答卷,便完成了。
看着上面行云流水般的字体,唐寅很是满意,自己多年的练字,终于没有白费。
又将答卷检查了两遍,没有问题之后,唐寅将答卷收好,开始研究五言六韵诗。
“春雨”这个题目,在古代很常见,经过这么多年,前人已经将这种题目,写出花来了。
要想写出来,其实很容易,按照格式写就是了,只要不是太出格,就没问题,但是要出彩,却很难。
然而,这个问题,对于唐寅来说,却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在的世界,不同,很多诗词,这里都没有。
随便拿出一首,都能够将这里的土包子震撼到。
想了想,唐寅便决定,用诗圣的诗词。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词,在后世,可谓是如雷贯耳,名气大的很,寥寥几句诗词,就将春雨时节描绘了出来,用词老道,用字传神,简直把春雨给写活了。
唐寅下笔如有神,一首诗词,很快抄写在答卷上。
刚刚写完,身后就传来一道声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诗!”
唐寅扭头看去,就看到王县令,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自己的身后。
王县令却是不管他,依旧沉浸在唐寅的诗词当中。
王县令也是进士的出身,自然知道诗词的好坏,方才,他只是好奇之下来看看,这个国舅爷的得意学生,到底是什么水平。
刚才他强出头,给唐寅作保,等于就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虽然有国舅爷这棵大树为后盾,但是到底还是担心的。
要是唐寅才学一般,自己这番表态,即便不会有事,于名声也会有损。
过来之后,正好赶上唐寅写诗,这一看之下,王县令顿时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就凭这首诗词,其他人就没法诟病。
如此诗才,想必文章也差不到哪去。
日后,若是有人问起来,他也有个爱惜人才,不忍有才之人错失县试的借口。
既讨好了国舅爷,又捞了名声,简直是一举两得。
王县令看向唐寅的目光越发的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