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好消息
一个时辰后。
‘铛铛铛’的铜锣声在唐家村外的石桥上响起。
正在干活的数千人,在唐家村人的解释下放下手中的活,全都聚集在了桥口的空地上。
唐成安站在桥上,目光扫视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群,提高嗓音,大声道:“大家伙先安静一下,听我说个事!”
众人渐渐安静下来,纷纷把目光投向唐成安,等待着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唐成安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我们老百姓活在世上本就不易,这两年的天灾让不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大家背井离乡、不远千里地奔波而来,无非就是为了寻条活路……
可谁也不曾料到,赈灾银会失窃,从而导致各地发生了诸多惨无人道的人祸……”
听了唐里正的话,人群中传来阵阵自责和哽咽的抽泣声……
可不是嘛!
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为生,从来不敢奢望大富大贵,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
然而,天灾却让他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为了让幸存下来的老人和孩子能够活下去,他们不得不长途跋涉数千里,只为找到一个可以生存的地方。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他们从天灾中苟活下来,除了一身衣物再无其他。
来时的路上都是靠吃野草、挖树根、喝泥坑中的脏水艰难度日。
一路上,他们不仅遭遇过山匪,遇到过野兽袭击,还目睹过人吃人的惨剧……本来以为到了这里,他们就可以安顿下来了。
谁料想,迎接他们的不是朝廷的救援,和安顿,而是紧闭的城门,以及驱逐和嫌弃……
听到人群中传来的哽咽声,唐成安双眼通红,扫视了一圈众人后。
语气低沉地继续说道:“上苍无情,人有情。”
“如今这世道,县令大人他作为父母官也是能力有限,能做的就是帮你们重新落户,划分好土地,让你们能过回以往的平静生活……
更重要的是,县令大人让人送来了两个好消息。
如今县城人去城空,不仅商铺无人,守城军亦有诸多空缺,身手不错有想去县衙做事的大可趁这难得的机会,去县衙报备。
至于去县城开商铺的,大人也说了,只要进城把商铺开起来,这一年的铺面租金全免。”
话音刚落,人群就沸腾了起来。
有人激动地欢呼雀跃,可以重操旧业去开铺子当老板;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落户后没有一粒种子,无法耕种。
“唐里正,老头厚着脸皮能多问一句吗?”
唐成安循声看去,只见一个瘦弱的老人走上前来。
看着他一脸局促的模样,唐成安缓了缓神色点头。“老叔但问无妨,只要我知道的都会如实告知。”
老人抬手抹了一把眼泪,哽咽着问道:“唐里正啊,我们这些人一贫如洗,除了身上这一身遮羞的衣服,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若不是你们心善,老头我也活不到今日。老头厚着脸皮一问,等我们重新落户,还能来帮你们干活吗?”
老人话落,同样的话语在人群中接二连三的响起。
“对对对,老伯这话也是我们想问的。”
“让我们干多累的活都行,只要能给我们点粮种就好。”
“不用多少,能种半亩地就成……”
听到这话的唐成安看了唐老二一眼,见老二点头,抬手敲响铜锣。
锣声一响,人群瞬间安静。
一个个拽紧衣摆,全都紧张地看向唐成安。
唐成安脸上露出一抹笑容,高声说道:“大家也都清楚,我们用来雇佣你们的粮食,除了我们全村人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那些之外,还有唐秋生家为了给唐晚行善积福送出来的各种粮食。
要不是有他在外奔波弄来这么多粮食,我们村子就算是把粮仓里的东西全部掏空了,也供应不上你们这几千号人!
你们或许不知道,咱们村的唐秋生是出了名的宠闺女,这不,就因为他家小丫头和他撒娇说了一句,想让你们都不用饿肚子的话,这才有了我们唐家村雇佣你们来干活儿的事情……
就连粮种,唐秋生也老早就已经托人准备好了。只要你们手里头有地可以种,那么想要多少粮种就能拿到多少粮种,当然了,唐秋生做这些事情虽然是给唐晚积福,可也不能白送,咱们庄稼人只有亲手挣到的东西,才能用的踏实……”
听完唐里正这话的数千名逃难人,以及唐家村众人,一时都被震惊的张大了嘴。
作为唐家村的人,他们是最清楚唐老二家这些日子送了多少粮食和药材出来。
却不知,这些事情都是因为小丫头的一句话……
而逃难来的数千人,对于唐秋生送粮为唐晚积福的事情,他们来这干活的第二天就已经知道了,却不知,唐家村之所以雇他们干活,都是因为小丫头的一句话。
人群中瞬间有人问道:“唐里正,唐晚可是咱们的大恩人呐,您看能不能让我们见见她?这样我们也好知道恩人到底长啥样,日后才好报答她。”
“对啊!让我们见见恩人吧!”
当听到唐晚这个名字时,人群中突然有人想起了之前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
当时唐里正喊的不正是唐晚吗!
意识到自己猜对了真相的人,脸上瞬间露出了然的笑容。
等他们一切都安顿妥当后,一定得好好地报答她,以及唐家村众人才行。
唐成安环视了一圈众人。“见或不见又有什么关系呢?知道的人多了,难免会给她带来危险。”
众人一听唐里正说的,也不再说见唐晚的话。
他们只想报恩,却不想恩人受到莫名的危险,万一有那心怀不轨的人伤害恩人,向恩人家索要更多的粮食,那他们就是恩将仇报了……
紧接着,唐成安又说起了明天让大家进城去办理落户的事宜,表示只有成功落户并分到土地后,才能赶紧抓住时机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