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宦海沉浮
【首辅夏言原本很合嘉靖心意,是明朝唯一一个活着授上柱国的大臣。然而当国多年后,夏言日益骄傲刚愎,对群臣颐指气使。夏言不拘小节,生活奢侈,违制坐肩舆进入皇帝居住的西苑,对嘉靖的诏令当面阿谀、背后抱怨。】
【严嵩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对夏言谨小慎微,暗地里搜寻夏言的错处。他对嘉靖投其所好,穿御赐的道冠道袍道靴觐见,用轻纱罩住道冠,以示恭敬修玄之心。最终严嵩扳倒了夏言,夏言被斩首于西市。】
【严嵩为了讨好嘉靖绞尽脑汁,废寝忘食地写青词,青词就是修道的祝文,时人称其为“青词宰相”。严嵩柔顺谨卑,在嘉靖因修道皇权缺位之时,掌握了帝国的权力,权势醺天,连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有讨好逢迎严氏的时候。】
朱棣震惊,他设立内阁,只是作为一个秘书机构。可这后世的内阁首辅,权势竟比宰相还盛!
【徐阶是张居正的老师,为人阴重不泄,深沉有谋略。徐阶觉得张居正是个好苗子,这个年轻人外表圆融,喜怒不形于色,内里又有大才和大志向,张居正在一年里从礼部侍郎到入阁,成为礼部尚书,少不了徐阶的帮助。】
【徐阶以退为进,不与气焰正盛的严氏对立,谨慎谦卑。但他们也有争斗的时候,他们的斗争是隐秘而曲折的,徐阶甚至还将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另一个孙女嫁给了权倾一时的锦衣卫首领陆炳的儿子。】
【陆炳的母亲是嘉靖的乳母,二人是奶兄弟。嘉靖对陆炳相当信任。陆炳也投桃报李,其身家性命与嘉靖绑定。卫辉行宫大火,陆炳撞门进去背出了嘉靖。壬寅宫变时,陆炳第一时间赶来救驾。】
【陆炳在世时,锦衣卫稳稳地压在东厂之上,宦官权力被压制。作为特务机关头子,陆炳的手上并不算干净,但却在死后得到了一些人的怀念与称赞。】
【在嘉靖掀起大狱时,陆炳保下其中一些官员。嘉靖生气时,陆炳拖延处决的命令,还劝过嘉靖打开城门让难民入城。嘉靖三十九年,陆炳在任上猝死,嘉靖十分悲痛,追赠他为忠诚伯。】
朱元璋一愣:“锦衣卫?莫不是仪鸾司?还有这个东厂,竟然敢给宦官建立这样的机构!”
【严嵩父子贪污聚敛、卖官鬻爵、排除异己,朝野内外对严氏的不满愤恨与日俱增。嘉靖也终于对严嵩父子厌烦了。】
【嘉靖四十四年,严家被抄家,严世蕃被斩首,严嵩罢官回乡,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死前靠偷墓前的贡品为食。】
严嵩身体一软,倒在椅子上。他猜到了自己的下场可能不好,只是一直撑着。严氏看似权势滔天,其实命运还是被皇帝把控着。
【严家确实贪了很多,《万历野获编》中记载,说严家抄家时,搜出了金累丝帐,甚至还有金马桶!抄家的官员不敢让嘉靖知道,把它们熔成金锭上报的。】
嘉靖斋醮的房间里,传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守在外面的太监战战兢兢,不敢进去。
张居正放下写青词的笔,所以未来严嵩倒了,那之后呢?变得更好了吗?
【夏言被严嵩扳倒,严嵩又被徐阶扳倒。可是徐阶当国之后,张居正期盼的变革没有到来。张居正日益焦躁,徐阶却觉得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徐阶是那个年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徐阶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主张,有文人的治国追求。但他们也是官僚地主的代表,不愿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只是在维持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所以张居正、高拱的想法,对于徐阶来说是幼稚不成熟的,哎呀年轻人还是太年轻了,以后你们就懂了。做官时留一个好名声,退休后享受万亩田宅不好吗?】
【徐阶等人更重视大义礼法,对他们而言,百姓像一个抽象的政治符号,一个游戏里的数值,叫做民心值、稳定度都行,反正不是具体的人。】
不少文人想要反驳,他们治国理政,不就是为了百姓安定、四海升平吗?天幕怎么能说他们不关心具体的人?
一个学子弱弱地说:“天幕是说我们一厢情愿”话没说完,就被师兄捂住了嘴。
【徐阶一类人,保守派、改良派,怎么称呼都行。高拱、张居正则是改革,张居正的理念比高拱还彻底。】
【徐阶为什么欣赏张居正?他觉得张居正像自己,是个搞政治的好苗子,然而张居正谨慎持重的外表下,有着沸腾的热血,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
王安石定定看着天幕,张居正所处的局面与他何其相似!巨大的保守思维惯性,使得新法的推行困难重重。
【早在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完成了庶吉士的学习,正式进入职场,成为一名翰林院编修。初出茅庐的他,就给大老板上了一道《论时政疏》,痛陈时事,用疾病指代国家问题,“血气壅阏”,“臃肿痿痹”。】
【张居正说嘉靖“讳疾忌医”,这个评价很微妙,不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而是生病了不敢看医生。张居正看出了嘉靖的怯懦和逃避。嘉靖把这封奏疏留中不发,正对这个评价。】
【嘉靖是天生的政治高手,靠着一个又一个事件,他将文官集团分化,藩王继位的他收拢了皇权。但是文官集团虽然分化,本质还是内部斗争,嘉靖依旧孤家寡人,缺少政治上的同行者。几次死里逃生,击碎了他摇摇欲坠的信念,所以张居正说嘉靖是在害怕逃避。】
朱厚熜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身为九五之尊,有什么可逃避的?但内心某个角落在反问:若不是逃避,为什么要把《论时政疏》留中不发呢?
【正常的皇帝都想掌握权力,可明中后期的皇帝总是不理朝政。嘉靖前期实行新政,后期退居西苑。隆庆被官员驳回几次意见后,直接不理朝政,放权给高拱等人。万历干脆不上朝,天启躲在宫里做木匠活,崇祯有心掌权,却无能为力。】
【朝廷陷入了君权和臣权的拉扯内耗,这些皇帝尝试了之后,干脆就不拉扯了。反正他们大事办不了,小事不需要他们,于是他们迅速堕落。本来人的意志力就脆弱,出现一个明君很难,还把人往后面推。大臣们既希望皇帝出来主政,又怕皇帝不按他们的想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