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天幕直播历史,古人都震惊了 > 第36章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第36章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说回前面,赵匡胤自幼文武双全,长大后四处游历,他看出后周太祖郭威将来必能成就功业,就投奔了郭威。果不其然,郭威推翻后汉建立后周,赵匡胤也得到任用。】

    【郭威的孩子为后汉隐帝所害,他就认了妻子的外甥柴荣为养子。柴荣后来改姓郭,按照习惯,一般依旧称呼其为柴荣。柴荣很得姑父郭威的喜爱,赵匡胤也得到了柴荣的赏识,被柴荣招入麾下。】

    【柴荣继位后,即为后周世宗。柴荣征讨南方时,赵匡胤屡立战功,英勇无畏。之后他参与了柴荣殿前司的扩建,这是柴荣的精锐亲卫军。赵匡胤由此成为柴荣的亲信将领,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柴荣心情复杂,然而唐亡之后,武将拥兵上位屡见不鲜,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只不过,既然赵匡胤能建立宋朝,恐怕自己寿数不丰。

    【为了改变安史之乱后内轻外重的现象 ,五代时期很多君主都致力于建立禁军,取代藩镇的镇军,将军队收回中央。柴荣的改革是这个方向,之后宋朝“守内虚外”的军事政策也是受此影响。】

    李世民很是不解:“守内虚外?军队全用来拱卫中央,那该如何抵御外敌?”

    曹操跟谋士们讨论这后世的军队:“禁军也不一定安全,赵匡胤不就是靠禁军发动兵变了吗?”

    【柴荣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立下“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图壮志。在位仅仅六年,就做到了恢复民生、澄清吏治、整顿禁军、扩大疆域等政绩。】

    【此外,柴荣还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抑制佛教、修订历法,很难想象这是用六年完成的。柴荣为结束割据奠定了局面,此时已经有了南北统一的倾向。】

    【不幸的是,在柴荣率兵北伐时,他本想一鼓作气拿下幽州,却因为生病不得不班师回朝。他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封儿子柴宗训为梁王,安排好后事就驾崩了,终年三十九岁。】

    柴荣不妙的猜想成了真,冷不丁被呛到,咳了两声。

    底下的大臣立刻紧张起来,劝说他保重龙体。内里却心思各异。毕竟赵匡胤改朝换代了,谁知道自己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刘彻感慨:“难怪天幕说选托孤大臣就像开盲盒。”他无师自通了盲盒的含义。

    很难想象晚年的自己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托孤的,是自信朕选的人不会有问题呢?还是怀着警惕猜疑放手一搏呢?

    【柴宗训继位时年仅七岁,符太后临朝听政,孤儿寡母没有政治经验,只能依靠宰相范质、王溥二人。五代十国军阀混战,幼主是很难当的。毕竟后周建立才多少年,不能指望文武官员为了柴家出生入死。】

    【所以为了避免幼主当政,不少人都选择传位给了兄弟,哥哥传弟弟,弟弟再传回大侄儿。但是柴荣别无选择,宗室基本都被后汉隐帝杀了。他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

    朱厚照表示疑惑:“若当时真有兄弟相传的传统,难道真的是宋太祖主动传位于宋太宗的?”

    【柴荣去世时,禁军统帅之间相互制衡。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慕容延钊出任殿前副都点检,王审琦出任殿前都虞候。两人一个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一个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这时的殿前司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赵匡胤的人了。】

    柴荣不由得陷入怀疑,赵匡胤能干涉官职任免,朝中一定也有他的人。

    【新年正月初一,传来了契丹和北汉联兵进犯的消息。朝廷匆忙之下,派赵匡胤领兵出城,军队走了几十里驻扎在陈桥驿。当天夜晚,赵匡胤的亲信赵普,拉着将士们商讨拥立赵匡胤之事。】

    【幼主登基,皇位飘摇。将士们也不想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效力。赵匡胤在军中素来有威望,当时已经有赵匡胤将要取代后周的谣言,于是赵普和将领们达成了共识。】

    【次日清晨,赵匡胤假装酒醉初醒。将士们来到他的营帐,表示天冷了加件衣服吧,拿出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连连推拒,将领们一再劝进,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刘秀看出了套路:“真是好一出大戏,恐怕有外敌进犯是假,想拥兵自立是真。先铺垫自己将得天下的传言,再散布大敌将至的假军情。带着军队离开朝中大臣的视线,之后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军阀的下限是很低的,他们政变时大肆屠杀前朝官员,甚至还有平民百姓。平心而论,赵匡胤的手段还可以,用相对和平的方式完成了政变。】

    【虽然史书美化了一些,不过这场政变死的人确实不多,只有韩通因为想要抵抗而被王彦升处死。赵匡胤治军还是有水平的。从陈桥驿返回开封前,还特意强调了军纪。】

    【宋史记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 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

    刘邦评价道:“既能留下好名声,也能减少反抗。后周皇室不过三代,根基太薄弱,这样一来就更无人抵抗了。”

    【正月四日,赵匡胤正式接受禅位,改国号为宋。从出兵到登基,前后不过短短三天。如此轻松快速的政变,也在赵匡胤心里留下了忧虑。】

    【恭帝柴宗训改封郑王,符太后改封周太后,迁往房州。赵宋皇帝对柴氏后人多有优待,后周的二陵六庙也依旧享有祭祀。】

    【赵匡胤算是一个挺有人情味的皇帝,他善待前朝君臣,也善待割据政权的君臣。虽是为了自己名声考虑,不过他处理事务确实有这个倾向。包括北宋的开国功臣,大多也得到了善终。】

    朱元璋:“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