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武曌,女主天下
【李贤被废后,老三李显被立为太子。之后高宗驾崩,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武则天成为皇太后,更加顺理成章地插手政事。新登基的李显自然有所不满。】
【对抗外戚的最好方法就是提拔新的外戚,于是李显大力提拔皇后家族韦氏,触怒了武则天。李显登基不到两个月,就被废为庐陵王。之后武则天立四子李旦为帝。】
霍光看了眼天幕,这个故事他很熟悉。武太后处理政务多年,李显又有孝道在身,被废也是理所当然了。李显不算特别无能,但确实没看清局势。
李世民心中不妙的预感越来越强烈,这武则天该不会要自己当皇帝吧?他联想到了天幕介绍武氏时的一些奇怪措辞。
【李旦登基后,武太后临朝称制,所有政事皆由其出。李旦则是被软禁在宫中,成了一名傀儡皇帝。武则天将洛阳改名神都,旗帜、官职、官服颜色也都修改了。武则天想要登基为帝的想法已经昭然若揭。】
【为了增强自己的执政合法性,武则天把目光投向宗教。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献上白石,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并声称是从洛水中获得。于是武则天亲自去拜洛水宝图,为自己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载初元年,僧人法明撰写《大云经》四卷,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应为天下主人。“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男宠薛怀义为其注疏,又编造了很多谶纬,核心含义都是“女主代唐”。】
【九月,天降“祥瑞”,“凤凰飞入上阳宫,赤雀上万集朝堂。”武则天也准备好了一切,三请三让之后,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李旦(李轮)变为皇嗣,改名武轮。】
武士彟“扑通”跪倒在地,向李世民请罪:“陛下,臣治家无方,实在罪该万死!”
李世民摆了摆手:“你先起来,朕说过了,不会追究未来之事。”武氏现在只是个小女孩,是一步步接触权力的,这中间也少不了稚奴和大臣们的纵容。
自己的王朝被人取代,他固然有些生气。但女子称帝之事实在令人大开眼界,他想知道武则天能走到哪一步,探究欲压过了其它情绪。
邓绥跟一旁的女官说:“她终究还是迈出了这一步,不知结果又会如何呢?”
邓绥以太后的身份成为国君,权力与皇帝无二。但是假如她真的做了皇帝,又会是什么样?
【想要评价武则天,应该同时考虑她封建统治者和女性的两重身份。在父权制社会,武则天想要成为统治者,必然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她的性别属性已经模糊了,所以更需要公正地评价她的政绩。】
【武则天最突出的政绩是选贤任能,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她派人到各地搜罗人才,也命百姓自行举荐。完善贡试,首创殿试和武举。开元时期的名相姚崇宋璟等人都是这一时期录取的。故而后世评价她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天幕下,前面朝代的人都是眼前一亮。这些政策和思路都是可以学习参考的。
【武则天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武周时期作为封建社会来说,虽然朝廷内部多有波折,但是民间是相对安定的,各行各业都在稳定发展,人口增长还算健康。】
【武周时期多次抵御外族入侵,维护国家安全。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因为朝廷内斗而忽视了边疆战乱,姑息了周边国家,导致战乱反复无常。但放到整个时间线来看,早在贞观晚期,唐朝的军事政策就已经开始战略收缩了。】
【李世民晚年去征讨高句丽,是希望能扫平边患,留给李治一个和平安稳的国家。李治登基后,处于皇权交接时期,为了保证稳定,唐军对西域的战事叫停,并对西域采取和缓安抚的态度。后来又对外大规模用兵,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达成了唐朝最大的版图。】
天幕放出了唐朝的版图,看到这么详细清晰的地图,许多人连忙拿起身边的工具,能记多少是多少。
刘彻也对这唐朝的疆域很感兴趣,他本就是个热爱开疆拓土的人。看了半晌,他与一旁的卫青讨论道:“唐朝的军事压力这么大,可见府兵制的厉害。只可惜府兵制崩塌得也快,导致唐朝内轻外重,才有天幕所言安史之乱的发生。”
【武周时期进行了战略性收缩,这在农业社会这是很正常的事,并不代表武则天彻底放弃边疆。武则天对于边疆的政策是安抚与武力并用,在平定了突厥默啜可汗后,又与其和亲,以此安定西北。武则天重视屯田,保护安西四镇,在军事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可惜的是,武则天在外交战略方面的手段还是有些单一。汉唐版图全盛时期,都是背靠强盛的国家,靠经略达成了长期稳固的统治,如班超经略西域,不费一兵一卒。李世民扶持薛延陀牵制东突厥,又在内部分化薛延陀。可以说太宗“天可汗”的威名背后,是其高超的外交手段和战略眼光。】
【农业社会想要开疆拓土,军事只是一小部分,如何长期治理才是最大的问题。一味靠用兵武力压制,只会陷入到战争泥潭。武则天对于北疆管理手段的生疏,使得中央对北疆的控制力越来越差,总是平了又叛。最后唐玄宗时期确立了北疆节度使制度。】
【还有一点不太好评价,因为军权的特殊性,很多皇帝在选将时难免任人唯亲。武则天的地位本就不稳固,所以她屡次提拔武氏家族的人担任将领,其中还有宠臣薛怀义,但是这些人实在缺乏军事才能。而程务挺和黑齿常之等重要将领,又因为政治斗争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