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天幕直播历史,古人都震惊了 > 第22章 虎牢关之战,一战擒双王

第22章 虎牢关之战,一战擒双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邦感叹:“一战擒双王,在局势不利于己方的情况下,却能凭借一己之力扭转,这李世民果然不同凡响。”

    【在几年的群雄逐鹿过程中,王世充打败了李密,之后废帝自立、占据了东都洛阳,俨然成为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政权,此时气势正盛。】

    【而窦建德虽然出身农民起义军,但他年轻时就颇有义气,在乡邻之间很有人望,他父亲去世时有一千多人前来送行。后来窦建德在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起义中逐渐崭露头角。

    【窦建德每次打仗得胜,都会把所得物资分给其他将领,自己却分毫不取。他与妻子不穿丝绸衣物,吃饭不吃肉食,只吃去壳的粟米,生活简朴,他在百姓中名声很好。】

    【隋朝灭亡后,许多官员与骁果军将士都来投奔他,于是窦建德大量任用隋朝士人,势力进一步壮大。】

    【如果有想离开去投奔别人的,窦建德也会给他们衣食、护送他们离开。于是很多人仰慕他的德行,纷纷投奔于他,为他出谋划策。】

    【在窦建德的悉心发展下,其势力已经占据了河北地区,窦建德以“夏禹”的故事作为依托,自立为王,国号为夏,人称夏王。窦建德兵精粮足,又颇得人心。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李唐统一了天下,那么最后能夺得天下的应该就是窦建德。】

    李渊不满道:“就算窦建德名声在外,最后不过是我儿的手下败将。正如天幕所言,连统一天下都完成不了,如何有威望治理好国家。”

    一旁的裴寂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咽回去了。李渊的性格本来就纠结,当了皇帝后愈发反复无常了。就像现在,一会儿为李二郎未来所做之事感到愤怒,一会儿又为李二郎感到骄傲,真是圣心难测啊。

    【窦建德和王世充早年间就认识,李唐平定关中后,唐、夏、郑(王)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窦建德的谋士刘斌建议道:李唐强大而王世充弱小,如果任由李唐消灭王世充,那么夏国就有唇亡齿寒的危险。如果和王世充合兵击退唐军,那么就能转身灭掉王世充,之后夺取长安。】

    王世充一愣,不由得大骂刘斌小人。

    【于是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荥阳,李世民的军队驻扎在虎牢,两军位置很近。李世民认为一旦窦建德军队与王世充合并,自己就难以应对。于是他留屈突通和李元吉继续围着王世充,自己去与窦建德对决。】

    韩信分析道:“围城打援,分而克之,这李世民不愧是优秀的统帅,对于时机的判断与把控相当精准。”

    【窦建德的运粮队伍被李世民的手下将领王君廓偷袭,窦军惊恐不安。窦建德的谋主凌敬劝谏他应该大张旗鼓北上黄河,夺取河东,这样王世充的围困自然就解了。】

    【但王世充被困城中已久,不愿意窦建德军队就此离开。他派使者贿赂窦建德麾下将士,于是将士们纷纷说凌敬的坏话,窦建德就不听从凌敬的意见了。】

    【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也劝谏他:只要继续前进,夺下山北地区,再加上突厥军队从旁包围,唐军为了保护老家必然撤军。如今大军在虎牢关对峙久了,局势只会越来越不利于我们。】

    【窦建德认为夫人没有道理,打仗的事情她不该多管。而自己既然答应了王世充,就应该和唐军对峙到底。】

    窦建德懊悔不已,悔不听夫人与凌先生之言啊!

    【为了引诱窦建德主动进攻,李世民故意放马的黄河北岸吃草,示敌以虚。果不其然,窦建德带着大军压境汜水,王世充的军队也在南边呐喊,声势浩大,诸将恐惧。让人不禁联想到昆阳之战中,被刘秀和昆阳守军夹在中间的王莽大军。】

    刘秀不由得微笑,窦建德不是自己,唐太宗也不是王莽。

    【但李世民是谁啊,他登高望远,判断窦军气焰嚣张,却没有军纪。逼城而阵,实在轻视自己。于是他按兵不动,任由窦军从早晨喊到下午,窦军兵士饥倦,争着饮水,于是李世民说:“可以进攻了。”之后他“亲率轻骑追而诱之”。】

    卫青扶额,这位唐太宗总是喜欢亲自骑马去引诱敌人,丝毫不顾及自己作为统帅的身份,不禁让他联想到深入大漠追击匈奴的去病。

    【窦建德刚刚回到军队中,还没来得及整阵,李世民就带了程咬金、秦叔宝等人杀了进来。窦军看到唐军的旗帜,顿时崩溃。李世民追击了三十多里,在军阵中活捉了窦建德。】

    【李世民还很凡尔赛地质问窦建德:我本来要抓的是王世充,你为什么要送上门来,犯我兵锋?窦建德很谦虚的回答说:“今若不来,恐劳远取。”我要是不来,还得劳烦你大老远地去攻打我。之后李世民把窦建德带回洛阳城下,王世充恐惧之下,遂开城投降。】

    【李世民进入洛阳城后,分毫不取,封存府库,只是让房玄龄取走了地图户籍。李渊得知消息后欣喜万分,亲自写手诏说:“隋氏分崩,崤函隔绝。两雄合势,一朝清荡。”自从隋朝灭亡后,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就被隔绝,现如今二京收复,天下一统。】

    诸葛亮望着天幕,下写“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八个字。

    【虎牢关之战的意义相当重大,此战过后,彼时天下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基本统一了中原大地,从原来的三国鼎立,变成如今的站稳脚跟。】

    【唐朝能够迅速平定中原,使得政权之间胶着对峙的情况解除,百姓能够早日从战乱中解脱出来。】

    【此战中唐军伤亡损失并不大,保存了军队的有生力量,为后来平定叛乱、消灭突厥打下了基础。其实在窦建德准备援助王世充之前,就曾与突厥可汗有所联络。】

    【如果中原内乱,导致异族入侵劫掠中原,对于百姓来说也是莫大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导致五胡乱华旧事再次上演。】

    【有人可能会想,如果窦建德统一中原会如何?不管窦建德出身如何、品行如何,当他统一天下后,他就已经是皇帝了,统治者的身份不会因为农民出身而改变。这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就好像很多人认为朱元璋出身贫农,他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而忽略了朱元璋已经是皇帝的事实。】

    朱元璋笑了一声,出身贫农却能成为帝王,是令他最感到自豪的两件事。他既不会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反而相当骄傲自己得国之正。同时他也不会舍弃自己身为帝王应该拥有的东西。

    刘邦淡淡地说:“成王败寇,那些人也许一开始是为了反对隋炀帝的暴政,但后来大多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拼杀了。”

    【在窦建德虎踞河北,成长为夏王的过程中,他早已经开始封建化和皇权化了。首先窦建德是个受儒家学说影响很深的人,对于皇权、正统等有着天然的崇拜,士大夫阶级的加入,更是加速了这个倾向。】

    【之后窦建德为了自己的政权范围扩大,而发动兼并战争,因为个人情绪而斩杀功臣。此时的窦建德已经不再是农民起义军,而是地方割据军阀了。而作为一个割据政权,他反而没有李唐政治清明、制度先进,所以最后落败也是情理之中。】

    窦建德愣住了,天幕的意思是,自己作为割据政权无法与李唐相比,而作为农民起义军反而有独到之处吗?

    【也许窦建德能够成为一个还算不错的皇帝,但也就如此了。在探索如何做一个好皇帝的问题上,再如何塑造帝王的准则这一领域,李世民已经做到了封建帝王能做到的极致了,即使李世民也有很多缺点与不足,但在这方面已经很难有帝王超过他了。】

    【有一种论调就是,虽然李世民非常优秀,但是他做的事情除了军功之外,换了别人也能做。而不像秦皇汉武那样,做出划时代的改革。但是,即便李世民这种“谁都能做”的事,从古至今也少有帝王能做到。更何况李世民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首先李世民迅速平定天下就已经是对历史最大的贡献了,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也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有的时候,哪怕国家灭亡了,后面的朝代依旧很重要。如果没有后面的人帮忙擦屁股,那么前朝动乱造成的影响会更恶劣,前朝的政治成果也难以保留下来。】

    杨广不屑:“难道还要朕感谢李渊不成?”

    【就好像汉朝虽然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也将秦制发扬光大。秦朝统一天下纵然是划时代的壮举,但汉家天下四百年,才使得人们在思想上彻底融合成一个民族。汉室的制度深入人心,后世都以恢复汉家天下、收复汉室失地为己任,人人为此前仆后继。】

    嬴政陷入沉思,天幕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一个人立下万世之功确实辉煌,但只有选好继承人、小心经营、为后世计,才能使自己的心血得以保留。

    【回到唐朝这边,虎牢关之战后,李世民封无可封,李渊为他设立“天策上将”的封号,增加食邑两万户,封陕东道大行台,以及前后部鼓吹及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刘邦表情古怪:“我没记错的话,这李渊是有太子的吧。他既不打算废太子,又如此加封李世民,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天下初定,李世民在秦王府中开文学馆,招揽有才之士,甚至不少朝中官员都在秦王府中任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也就是后来的贞观班底,赫赫有名的“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都在其中。】

    李世民感慨道:这二位果然是股肱之臣。

    有官员调侃房玄龄:“这下子房相之名要名留青史了。”房玄龄无奈摇头。

    【由于李渊对于窦建德与河北军民的不当处置,窦建德旧部拥立刘黑闼造反,起义军迅速壮大,兵势大盛,突厥军队颉利可汗也参与其中。无奈之下,李渊只好再次派李世民与李元吉征讨。从李渊的决策也能看出,他对于李世民过盛的军功已经有所忌惮。】

    刘彻淡淡地说:“现在才忌惮,晚了。不过也没办法,李渊确实需要李世民为他征战。”

    【李世民依旧是老方法,截断粮道,固守不战。刘黑闼急于求胜,带着两万人马渡过洺水进攻,李世民亲率骑兵,击破了刘黑闼的军队。】

    【李世民之前在上游筑坝,使水流变浅,刘黑闼军可以渡过。之后又趁着刘军渡河之时,挖开水坝,刘军一下子被冲跑了。刘黑闼带着几百人仓皇逃到了突厥。】

    【至此,李世民全部的头衔为秦王、上柱国、领右翊卫大将军、左右武侯大将军领十二卫大将军、太尉、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大行台、尚书令、天策上将、司徒、中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大冰老师见了都得直呼内行。】

    刘邦直呼好家伙,这么多的头衔加在身上。虽然有的官职他也不太清楚,但是太尉、司徒等官职都是实打实的三公九卿啊。

    刘彻神情疑惑:“你不妨直接把皇位让给他做得了。”

    曹操:“这些名头已经足够继位了,更何况李世民还是李渊的儿子,名分也有了,就差李渊废太子了。”

    【名头只是表面,重要的是背后的权力,比如统领天下兵马,可以开府招募文武官员,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尤其是这个大行台,就是地方军政财长官。】

    【这个陕东道大行台包括东都洛阳,当初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的地盘加在一起都没有如今李世民的地盘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