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不会带团队,就只能干到死
农林局的工作,以往大家都是各做各的,只有在少部分时间才组成队干活,比如下乡调研之类的时候。
瞿清遥一上来就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自然会有人提出异议。
但是更多的还是觉得无所谓。
工作就那么一些,一个人干还是一队人干,结果都是一样的。
因此大家也没说什么,麻利地将统计表给填了。
就是在填表的时候,大多数还是倾向于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起码有说话偷闲的人。
特别是那几个抱团严重的老职工,想都没想,就将彼此给写了上去。
对此,瞿清遥也没说什么,充分尊重了大家的意愿。
当然了,也有一些敏锐的人,比如办公室的红姐,就要想得多一些。
工作搭子都是精挑细选过的,还特意跟办公室里的人讨论商量,最后组成的队伍里,从脑力和体力,各方面都考虑到了。
事实证明,红姐他们的考虑并不是多余的。
因为紧接着,瞿清遥就根据交上来的统计表,对各农业小队进行了细分。
这时候大家就知道填的工作经历是干什么用的了。
像红姐这样农科出身的,以她为首的小队,被安排到了粮种大棚培育之类的工作。
还有一些农业+肥料的复合团队,则被安排到配比研发及实验新型肥料的业务。
纯药剂人员,除了基础工作之外,还得加强对农药厂安全生产的培训和抽检。
没填擅长项的,全权负责实验地的深翻工作。
瞿清遥列出了一系列正在研究或者准备着手研究的项目,供大家自主选择。
在为她火速的工作安排而感叹的同时,大家也暗自惊讶。
瞿清遥每天到底有多少个小时,为什么手上能有这么多不同方向的研究项,甚至连下属农药厂的问题,她都有功夫注意!
任务下分后,瞿清遥就全权放手,既不管他们的人员安排,也不管大家的时间分配,由大家自己决定团队由谁领导,如何分工。
她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每个节点上,她要看到内容。
成功的,继续推进,失败的,则要复盘。
她的考核标准不按成败来看,但是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有明确的记录。
只要在标准内,可以适当协调任务和时间,否则整个团队都要受到处罚。
毕竟队友是自己选的,众人也没有太多异议。
起初,大家觉得挺自由,但是不过三两天,问题就出现了。
一旦涉及到合作,平时的情谊可不够用。
经常出现一些你推我诿的情况,一次两次还好,次数一多,矛盾就产生了。
特别是那群抱团想给瞿清遥一个下马威的老职工,由于不肯配合,本身分到他们身上,就多是体力活。
第一次任务没完成时,瞿清遥给了个通报处理,第二次,瞿清遥直接就从单位福利上入手了,并且直言,要是有第三次,直接将他们的职级往下进行调整。
职级一调,工资也就跟着调。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踢到了一块钢板。
瞿清遥是真做得出来!
更重要的是,他们向领导反映,王副主任跟他们打太极,赵局长就更不用说了,直言瞿清遥现在作为农科这边的管事人,她说什么算什么。
于是很自然的,抱团分队不得不土崩瓦解。
这下老实了。
见此,瞿清遥才重新给将他们分别分配到适合的队伍里,把整个农科调动了起来。
手段之迅速老练,不仅是王副主任,就连赵局长,都为之惊叹。
瞿清遥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一个小小的连坐制度嘛,很简单啦。
不得不说,瞿清遥上任的这把火烧得实在有点旺。
现在农林局,特别是农业这边的面貌氛围,跟之前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团队一带动起来,把任务分摊出去,瞿清遥自己就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关键项目上了。
年前,她和师父一直在研究的粮种基因培育有了初步进展。
用优点不同的两种小麦种,联合培育,在提高麦苗抗倒伏能力的同时,兼具提产效果。
从进展到育种成功,后面还有田间制种、加工等一系列动作,光是这里,就要耗费近十年,更别说还有推向市场的周期。
搞农业,就是这样一个漫长且很有可能重复失败的过程。
但就算这样,仍旧有无数人,在这个领域前仆后继,继往开来。
就是那个梦想。
为了人人有热饭,家家无饥荒!
忙忙碌碌间,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小年过完,又往后过了两天,到了腊月二十六。
期间瞿清遥收到了林姨那边的来信,说她已经到达目的地,隐晦地表示自己见到了老局长。
而且十分幸运的是,她在路上救了一个晕倒的孕妇,这名孕妇是公社小学的老师,因为身体原因,准备在怀孕到生产后的一段时间,让她到学校代课。
让瞿清遥和王婶刘叔以及张老等不用为自己担心。
得知这个消息,瞿清遥确实松了一口气。
林姨身体不太好,下地劳作,恐怕身体吃不消。
瞿清遥写了一封回信寄了出去。
里面说的都是一些平常事,丝毫没有提别的。
几天前,周涛已经被执行了死刑。
现在的死刑不比后世秘密执行,除了公安会围线控制距离外,执行的时候是公开的。
也是对公众起到一个震慑作用。
周涛的执行地点在河堤上,当天瞿清雅非要拉着瞿清遥去看,结果看了之后回来,被吓得好几天睡不着。
画面确实挺血腥的,当时有不少人立刻就吐了。
瞿清遥除了心理上有点不适之外,倒是没吐。
跟这相比,瞿清遥注意到,当天周涛的神情,真的很不对劲。
双眼无神,眼光呆滞,就跟受了什么天大的打击一样。
什么打击能比死还让人绝望?
瞿清遥没想明白,不过那不重要,总之,砰的一声,脑袋上的一个窟窿,就是周涛这辈子最后的结局。
临走时,瞿清遥还看到了最后面的丑大娘以及蒋明虎。
丑大娘哭得死去活来,蒋明虎满脸的不耐。
这公孙俩,想来以后也不好过。
年二十八,瞿清遥正式开始放假,而瞿父,也托人给她买到了火车票。
中转一趟火车,瞿清遥要到京市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