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出发,南直隶!
“陛下,那德川家光该如何处置?”
郑成功沉声问道。
在虾夷地海战,因为他们突然袭击,幕府的水师根本来不及反应,两方交战,很快便将幕府的人拿下了。
德川家光本想跳海逃跑,可很快就被水师拿下了,一路押送到了江户。
李柯不假思索,应道:“留着无用,杀了!”
现在扶桑都归了朝廷,德川家光自然也没有什么用处了,没必要继续留着。
他倒是更关心那几千万两银子的处置。
思索片刻,他扭头看着郑用,沉声说到:“银子清点好之后,你亲自护送,将银子送入大内,收归内帑。”
“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能动用!”
“尤其是朝廷那些大臣,无论如何,在朕没有回京之前,这笔银子不能动,哪怕是户部也不行!”
听到这话,郑用神色郑重,应道:“臣谨遵陛下旨意!”
······
在见了郑成功之后,李柯又安排了马守应跟侯恂会面,一同商议了接下来扶桑的处置办法。
随后,将事前扶桑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李柯便登上了战船,踏上了归途。
······
大洋之上,大秦的铁甲舰队横行无阻。
远远有帆船看到大秦的战舰,都慌忙避开了,根本不敢靠近。
其中一艘战舰上,郑成功满是错愕的看着皇帝,惊声说道:“陛下,您不准备回京城?”
他没有想到,在回京的途中,皇帝突然改变了路线,决定改道去南直隶。
原本皇帝离开京城已经如此长一段时间了,朝中许多政务都没有处理完,还需皇帝回京处置,皇帝本该回京才是。
现在转道去了江南,之后再回京城,又不知道该等到什么时候了。
李柯瞥了郑成功一眼,笑道:“朕早想去南直隶一趟了,只是苦于朝廷事务繁忙,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刚好从扶桑回来,顺路可以去一趟南直隶。”
顺路?
郑成功神色错愕,北直隶跟南直隶,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哪里顺路了。
可他仔细一想,要说绕路,倒也不算。
从地图上看,扶桑距离南直隶,其实并不算远。
真要按照扶桑到东南沿海的距离来看,南直隶还真是距离扶桑最近的地方。
从博多往西走,很快便能到南直隶。
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跟大明的朝贡贸易中,日本使臣都是在宁波市舶司登陆了。
见郑成功有些愣神,李柯笑道:“你下去准备吧,去松江府,然后沿着大江,去应天府!”
听到皇帝这话,郑成功赶忙应道:“臣遵旨!”
虽然他对于皇帝临时改道的事情有些惊讶,可对于皇帝的做法,他自然不反对。
皇帝神武无双,办事自然有独特的目的。
他身为臣子,照办就是。
见郑成功退了出去,李柯扭头看着一旁的奏疏,眉头皱了起来。
他临时改道,自然不是突发奇想。
前些天,侯恂到达江户,随他一同到的,还有一批奏疏。
这几天他仔细翻阅了一遍,好几份奏疏中都提到了一个紧要问题。
粮食!
朝廷缺粮!
尤其是西北,更是缺乏粮食。
虽然李自成的义军已经被他收拾了干净了,可导致义军频频出现的根源,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解决。
之前解决李自成之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去了辽东,一番征战之后,耗费的粮草自然不少,朝廷就更加没有粮食来救济灾民了。
加上这一次出海,耗费的粮食也不少。
原本,因为他继位以来的强势和无与伦比的权威,使得朝中大臣都不敢提出异议。
粮草短缺的事情也一再被压下来了。
可现在,事情已经十分的紧急,朝中许多大臣也等不了了。
这才有好些官员写了奏疏,过来探口风。
对于粮食短缺,李柯自然十分重视。
还在江户的时候,他便让马守应收集粮食,运回京城。
扶桑的百姓可以苦一苦,可不能让大秦的百姓出了问题!
但从扶桑搜刮的粮食,也只能缓解一时的困境。
根源还是在江南。
大明的江南可谓是聚集了全国大半的财富。
哪怕是到了明末,天下动乱不已,可江南一带依旧是十分安逸。
也正是因为富足,使得大明朝的高官们,大多出自江南。
而这,也引起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朝中官员多,自然不可避免的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江南官员们自然也会护着自己的家乡。
哪怕崇祯皇帝为了筹措粮饷,多次加派各种税银,可实实在在落到江南的,少之又少。
可粮饷是一个定数,江南摊派的粮饷少,自然其他地方摊派的粮饷就多了。
这也就导致其他地方的百姓,根本难以存活。
也不怪西南等地动乱频发。
想要改变西南百姓的困境,自然要对江南下手。
“希望江南的士族们能老实点,别让朕下死手!”
李柯低声念叨了一句。
虽然他希望能够和气的解决这件事,可他也知道,想要动江南士族的利益,自然会有人反抗,不见血是不可能的!
一天之后,战舰出现在松江府外。
透过雾气,依稀能够看到岸上的碉堡。
早在战舰靠近之前,郑成功便派人上岸准备去了。
等战舰一到,便有驻守在松江府的卫所将领等在岸边。
看到皇帝所乘的战舰,众人纷纷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柯站在甲板上,看着岸边的众人,挥了挥手,也没有下船,扭头朝着一旁的郑成功说道:“去应天府!”
此时的松江府,虽然处在长江出海口的位置,可这一带还十分的荒芜,根本没有后世的繁华景象。
尤其是前些年,因为倭寇袭扰,松江府在沿岸设置了诸多的碉堡,沿岸的百姓也都迁入内陆了,这些年就更显荒芜了。
对于这片荒芜之地,李柯没有必要多停留。
等顺着大江进入内陆之后,一切便开始繁华起来。
两岸屋舍俨然,楼宇众多,一副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烟雨中,尽是江南的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