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古代版炮兵轰,步兵冲
自界桥之战以后,强弩兵变是袁绍麾下一支极其重要的存在。
毕竟,哪怕是在界桥之战以后,公孙瓒依然保有一支规模巨大的骑兵部队,而当中,袁绍骑兵有限,想要扼制住护公孙瓒的骑兵部队,弩兵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等公孙瓒骑兵损失惨重以后,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又变成了攻击防战,而在攻城当中,弩兵是压制守军的重要存在。
所以,袁绍麾下的强弩兵数量也不少。
袁绍的强弩兵不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数量众多,最重要的是,袁绍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便是,袁绍有钱。
袁绍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有如此称号,自然不是吹出来的,因为袁绍有钱,所以可以大规模使用强弩。
在修建好望敌楼土山以后,袁绍将大量强弩兵派上去,居高临下的对曹军营垒进行打击。
因为袁绍的强弩兵占据高点,曹军的活动被对方看的一清二楚。
自然,曹军一旦活动,也会被袁绍的强弩兵作为打击目标。
这使的,曹军如果想要活动,只能顶着盾牌才可以。
当然,袁绍可不单单只是建望敌楼和土山。
毕竟,强弩兵杀伤力再强,曹操只要把军队调动到远离弓弩射程的地方就没事了。
毕竟,你射不到,弓弩再强有什么用?
所以,和强弩兵互相配合一起作战的,还有其他部队。
袁绍先是派遣弓弩手占据高点,然后,发动其他部队对曹军营垒发起进攻。
这时候,曹军将面临两种选择。
一,前往营垒边缘顶着袁绍弓弩手的箭雨,和攻垒的袁绍军交战。
在一面和攻垒袁军交战的情况下,一面还要防御袁绍弓弩手射出的箭矢。
对于防守军队来说,压力非常大,同时,伤亡也非常大,因为,袁绍军的打击,从单面变成了多面。
二,不去营垒边缘,不管袁绍军。
可这意味着,发起营垒防御,直接放袁绍军进来。
哪怕曹操事先在官渡修筑了不少营垒,形成了多道防线的防御体系,理论上来说,就算被袁绍占据一线营垒,曹操依然还有地方坚守,可如果,袁绍每一次推进,都使用同样的办法呢?
你曹操有多少道防线可以让袁绍这样推进?
所以,曹操方面,只能选择一面和攻垒袁军交战,一面承受着袁军的箭矢。
到后来,袁绍方面,甚至采取了这样的战略。
派出部队在曹军营垒外,假装攻垒,把曹军吸引到弓弩手射程范围内。
然后,袁绍军用弓弩手狂射曹军。
曹军撤退下去,列阵在外的其他袁绍军便冲上来破坏营垒外面的拒马,鹿角,栅栏,准备攻入营垒内部。
曹军冲上来和破坏营垒外围防御工事的袁绍军打吧,袁绍军撤下去,让弓弩手继续狂射曹军。
堪称古代版的炮兵轰,步兵冲。
曹操这边根本没什么反制的手段。
因为,曹操虽然也有强弩,可是,首先,数量没有袁绍的多,另外,袁绍占据制高点,不管是精确度还是射程,曹操这边都被压制了。
另外,和弓弩手配合攻垒的袁绍军,以重甲步兵为主这些重甲步兵防御能力出色,哪怕曹操派出弓弩手对袁绍军进行打击,造成的杀伤也比不上袁绍军的弓弩手。
在袁绍军这种组合打法下,曹操这边罕见的出现了畏惧心理。
要知道,曹操数年来,屡战屡胜,一直带着麾下部队的打胜仗。
多年的胜仗打下来,让曹军心里养成了有我无敌的想法,所以,之前在面对袁绍军时,曹操这边才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可现在,曹操这边居然出现了畏惧心理。
曹操知道,自己必须扼制袁绍的组合拳打法。
于是,曹操再次派出了于禁,让其率领泰山兵,去和攻垒的袁军交战。
而于禁也没有辜负曹操的重托,率领泰山兵在袁绍军再次发动攻垒行动时,主动和袁绍军精锐的重甲步兵交战。
于禁带着泰山兵,顶着袁绍弓弩手的箭雨,以一种极其疯狂的方式,和袁绍军的攻垒部队展开了交战。
于禁很清楚,如果安排加班的话,自己不可能取得胜利,因为,袁绍的弓弩手太强了。
所以,于禁想到的办法是,冲上去,和袁绍的攻垒部队搅在一起。
于禁亲自披挂上阵,身先士卒,带着泰山兵主动进攻,将双方拉进入混战当中。
按照一般情况来说军队作战,是应该结阵而战的。
毕竟,军队最大的优势,其实是组织度。
所以,一般来说,将领会避免自己麾下的军队陷入乱战,混战,因为这代表,指挥的将领失去了对麾下军队的指挥权,控制权,以及战场感知能力。
可问题是,于禁带泰山兵却并不适用这些条件。
泰山兵是从泰山贼当中选取得,也就是说泰山兵的前身是山贼。
相比于从农民百姓当中招募的军队,从山贼当中招募的泰山兵往往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作为地处徐州这样好地方的山贼,没有被正规军剿灭,泰山贼自然是有本事的。
可以说,泰山兵自打组建起,便好勇斗狠。
一群山贼人数往往不会太多,几十百一群,所以,乱战不但对泰山兵不是阻碍,反而还是他们的特长。
由于泰山兵和袁绍军进入了混战,袁绍的弓弩手也无法像之前一样,肆无忌惮的射箭了。
所以,于禁带着泰山兵,以乱战的方式,将袁绍军的再一次攻垒打退了。
同时,泰山兵发挥他们的特长,斩获颇多。
于禁浑身浴血,高举满是豁口的环首刀,放声高喊。
“啊……”
夕阳下,于禁站在遍地尸体的战场上,高举武器,放声高喊,这样的场景,让曹军的士气得以重新振奋起来。
之前被袁绍军压制的低迷士气和产生的畏惧心理,自此一扫而空。
尽管曹操再一次取得了对袁绍的胜利,恢复了大军的士气,但是不解决袁绍的弓弩手,曹操这边的士气依然维持不了多久。
这次振奋士气于静的泰山兵,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上千人的伤亡,才取得了此次成果。
而于禁的泰山兵已经经不起几次折腾了。
所以曹操必须想办法,一劳永逸的解决袁绍的弓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