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你怎么能说它不价值连城呢?
陕岭史前文明遗迹发掘现场。
这段时间,易国锐总能在弹幕上看到一些网友,给这些新发掘出来的文物取名字。
虽然绝大部分听起来有些绕口,和网上一些玄幻小说里的道具似的。
不过从外表来看,不仅不突兀,反而还出乎意料的贴切。
如今在遗迹里发现了大量的玉石类物品,易国锐意识到需要专业的鉴定。
他立即让工作人员去请,对玉石有着深入研究的玉石专家孙则笙教授。
这几天,孙则笙教授可谓度日如年,无聊至极。
自己千里迢迢,赶到陕岭史前文明遗迹发掘现场,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希望能够破最早发现玉石的纪录吗?
然而,现实却远不如他所愿。
每当有新的发现出土,都让他激动不已,但每次都以失望告终。
因为那些出土的物品并非他所期待的玉石。
这种一次次的期待与失望,让孙则笙的心情越发沉重,失落感与日俱增。
就在孙则笙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了出土了类似玉的东西!
这个消息就像一剂强心针,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于是,孙则笙连忙放下手中用来打发时间的陶罐,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在看到这块玉石的瞬间,孙则笙就痴了。
这块玉石呈现出一种深邃而温润的青色,仿佛是汇聚了天地精华的宝石,流转着迷人的光泽。
整个玉石的直径约为九厘米,边缘被打磨得圆润而光滑,中央则雕刻着复杂而精美的龙纹。
这些龙纹似是由熟练的工匠精心雕刻而成,线条流畅且细腻。
细细一数,竟是多达九条!
龙的身躯蜿蜒盘绕,龙头高昂,龙目炯炯有神,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龙鳞被刻画得清晰可见,每一片都闪耀着神秘的光芒。
拿在手中,孙则笙明显能够感觉到这些玉石的质地细腻且坚硬。
透过光线,内部的纹理如同云雾般缭绕,更是给其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这些玉石的表面是经过精心抛光过的,给人一种温润之感。
孙则笙教授手持放大镜,正全神贯注地鉴定着新出土的青玉龙纹璧。
他脸上的惊喜与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太美了,这简直太美了!”
围观的网友们也被这件瑰宝深深吸引,情绪高涨,弹幕上瞬间炸开了锅。
【卧槽!这玉石也太美了吧!】
【肯定美啊!要是不美能被叫做精璧吗?要是不美,精璧老人还用得着这么喜欢吗?】
【我滴个妈耶!五万年前的文明就带这种玉吗?】
【这比羊脂白玉、和田黄玉什么的美太多了。】
【你看你看,这玉里面好像有神韵一样,还在动!】
【卧槽!这绝对是精璧!绝对的!】
满屏幕的“精璧”二字,彰显了网友们对这件瑰宝的喜爱与认可。
孙则笙教授看着这些弹幕,笑着对易国锐说:“老易,看不出来,你们的科普工作居然做得如此到位?这么多人连璧都分得清了。”
易国锐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以他对这些网友的了解,他深知这并非科普的功劳,而是网友们起哄的结果。
然而,他并不想揭穿这个美丽的误会,于是含糊地回答道:“老孙,怎么说?”
孙则笙并未察觉易国锐的微妙表情,继续沉浸在玉璧的鉴赏中。
他轻轻抚摸着玉璧的边缘,感受着那冰凉而温润的触感,仿佛能透过这块玉璧与五万年前的工匠进行对话。
他由衷地感叹道:“这块玉璧的工艺和品质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五万年前的文明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
为了更深入地解释“璧”的含义,孙则笙引用了古籍《尔雅》中的详细注释:
“邢禹上有详细注释,&39;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39;。”
他指着玉璧的边缘和中央的孔解释道,“这里面的‘肉’指的是玉璧周围的边,‘好’则是指中间的孔。”
孙则笙顿了顿,继续补充道:“如果一块玉的边是其中央孔半径的两倍,那么这块玉就会被称作璧。”
“这是一种具有特殊比例和美感的玉器,也是古代工匠们精湛技艺的体现。”
听到这儿,有网友立马抬杠。
【不是吧?我去博物馆看过玉夔纹大璧、玉兽面纹璧,他们都没有像你说的边是孔半径的两倍!】
看到这条弹幕,孙则笙教授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
“这位网友提到的比例其实是一种理想型的比例。”
“在实际出土的玉器中,确实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这一比例的。”
“但是,像清朝的玉九螭璧、西周的青玉龙纹璧、战国的玉兽面谷纹璧,以及传说中的和氏璧,这些著名的璧都大致符合这一描述。”
说着,孙则笙拿起游标尺,开始小心翼翼地测量新出土的玉璧。
他一边测量,一边兴奋地解释道:
“你们看看这次我们出土的玉器,真是奇迹!”
“这块璧的边的半径恰好是孔径的二倍,完全符合理想型的比例!”
他轻轻抚摸着璧的表面,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经历了五万年之久,这块璧竟然没有丝毫损坏,甚至光泽都依旧动人。”
“你们再看看这上面的九龙雕刻,如此精湛的工艺,这不是精璧是什么?!”
孙则笙越说越激动,他已经完全被这些精美的玉器所吸引。
他感叹道:“我孙则笙活了七十年,鉴定和修复过无数古玉,一直以寻觅和氏璧为梦想。”
“虽然和氏璧至今仍未找到,但今天能看到这般精璧,我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听到孙则笙的话语,易国锐的眉头不经意地一挑,显然也被这意外的发现所震惊。
与此同时,屏幕前的网友们也纷纷发出惊呼,弹幕上瞬间被“卧槽”刷屏。
我们不就就起个哄而已。
谁知道这玩意儿不仅真的是璧。
还他妈是比和氏璧来头更大的璧!
此刻,易国锐注意到自己的得意弟子马唯唯还抱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
他心底暗叹一声,觉得这个弟子有些不争气,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玩手机。
于是,他吩咐道:“唯唯!别发呆了,赶紧去给孙老师倒点水!”
马唯唯这才回过神来,她放下手机,急忙去找水。
当她转身时,发现玉石专家孙则笙已经因为过度激动而有些呼吸不畅。
眼前这位七旬的老人,此刻脸色潮红,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疲惫交织的光芒。
其颤抖着双手,紧紧握住那块精璧,“距离五万年前的史前文明,匠人工艺竟然能够做到如此地步,随便拿出来一块都价值连城……”
听到这句话,马唯唯脑子里突然闪过陆渊小说中的描述。
回想起先前发掘到的玉璧不止这么一块,她脑子一时没转过弯,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
“孙院长,您先甭激动,我说,我是说如果……”
“如果这东西,可能并不像您所说的‘价值连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