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易中海算计傻柱
1950年6月。
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发生了三件足可以载入四合院辉煌史册的大事件。
第一件事,中院何家当家人,何大清,跟着一个姓白的寡妇跑了,丢下了十六岁的傻柱和六岁的何雨水,哭哭闹闹个不停。
易中海费尽心思的托人打听到了白寡妇在保城的落脚点,好心的帮傻柱和雨水两人买了数天后去保城的火车票,最终在保城被新任后妈白寡妇给挡在了门外,折腾了一天时间,没见到何大清,哭丧着脸回到了京城。
第二件事,为了预防迪特,管委会根据各大四合院院落情况及人员居住情况,设立了大院联络员,职能是居中调解街坊们鸡毛蒜皮等杂七杂八的小事情,组织邻居们清查陌生人,预防迪特,传达管委会下达的各种通知和文件,有些院落用联络员这种简称来代替,有些院落的联络员却闹起了幺蛾子。
95号四合院因为是三进四合院,前院联络员是闫阜贵,也有人称其为闫埠贵,中院联络员原本应该是何大清,却因为跟着寡妇跑了,联络员的头衔落在了易中海的手中,后院联络员是刘海中,许伍德压根就没有竞争。
在聋老太太的建议下,易中海将刘海中和闫阜贵两人喊到家里,吃了一顿饭,最终定下了院内街坊管他们叫做大爷的调调。
对外的称呼,是管事大爷,又在易中海的建议下,按照年龄,给三位管事大爷排了名,易中海因为年龄最大,是一大爷,刘海中次之,闫阜贵老末,为三大爷。
开了几次全院大会。
借着写写算算的由头,落实了每次开全员大会,三位管事大爷居中围坐一张实木桌子,其他街坊站在四周聆听的事实。
第三件事,易中海收了一个徒弟。
姓贾名东旭,家住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中院西侧厢房,亲爹死的早,被寡妇妈从十岁开始一直拉扯到二十出头,接替了死鬼老爹的岗位,成了轧钢厂的学徒,跟在易中海屁股后面学习钳工。
名字叫做张小花,因夫家姓贾,久而久之,贾张氏成了她的代名词,真名张小花反倒被人遗忘了。
带娃寡妇,又遇到了战乱年代,为了活下去,只能胡乱撒泼不要脸,让人尽可能恶心,最终成功的保住了贾家的家业,不至于被街坊邻居及老家的那些人吃了绝户。
成也撒泼。
败也撒泼。
95号四合院贾张氏之名,可谓妇孺皆知,贾东旭的婚事,一下子成了贾家的老大难。
一听说贾张氏的儿子,媒婆齐齐打了退堂鼓,给人家多少钱的红钱,人家都不接贾家这摊子事情,偏偏贾张氏没有自知之明,一门心思的想要找个有工作,最好没有家人,身体健康,有学识,相貌周正,懂得孝顺老人的女同志,给她当儿媳妇。
没工作,身体不健康的女同志,看上了贾东旭,贾张氏不同意。
有工作,有学识,相貌周正的女同志,贾东旭同意,贾张氏同意,女同志不同意。
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乡下寻找,在易中海的帮忙下,距离京城几十里之外的乡下丫头秦淮茹,成了贾东旭的相亲对象,贾张氏就算不喜,却看在自家儿子分外中意对方姑娘的情分上,勉强同意了这件事。
不同意也不行。
谁让易中海给的太多。
贾东旭结婚的酒席钱,易中海包了,甚至还额外送一台缝纫机给贾家,彩礼等其他费用,也都易中海掏,相当于贾家就出了贾东旭一个人。
按理说。
这般天大的好事,肯定忙不迭的举双手双脚同意,贾张氏却觉得这里面有些诡异。
易中海太热情了,热情的有些过分。
猜测易中海在搞对点帮扶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把柄落在了秦淮茹的手里,否则不至于这么尽心尽力的揪心秦淮茹进城吃商品粮的事情。
却因为易中海管事大爷以及轧钢厂高级技术钳工的身份,贾张氏也不能说什么,心里暗下了决心,准备盯紧秦淮茹,看看秦淮茹什么时候生产,真要是过几天嫁进来,六七个月后生下孩子,贾张氏肯定不闹,但会借着这个孩子要挟易中海。
唯有拿在手里的钱,最让人放心。
在1950年6月30这一天,将全院街坊喊到一块,召开全院大会,是因为贾家只有一间西厢房,贾东旭没结婚,贾张氏跟贾东旭娘俩,住一屋,谁也不能说什么。
马上就要结婚娶媳妇了,贾东旭再要是跟贾东旭两口子挤一屋。
说不过去。
房子问题,也是困扰贾东旭娶城内有工作女同志的最大拦路虎,贾张氏明确放话,不回乡下老家。
贾东旭也不可能为了娶媳妇,将老娘贾张氏送回老家。
他真要是这么做了,街坊们的唾沫星子都能将其活生生淹死,易中海也不会让贾东旭赶走贾张氏,为了利益,赶走亲妈,更何况是易中海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养老便也成了空中阁楼。
为了解决房子的问题,易中海打起了傻柱租屋的主意,何大清跟着白寡妇跑了一个多月,在易中海的人为纵容下,傻柱对易中海说不上言听计从,却也百依百顺,而且分外的怨恨何大清。
易中海自认为自己一句话,就能让傻柱乖乖的把租屋贡献出来。
开全院大会,无非面子里子都想要,不想承担欺负孩童的骂名,又有借着大会彰显自己为贾东旭尽心尽力操办的人设,想着双管齐下,将来不能动弹了,贾东旭也不会不管易中海。
经过一系列的铺垫,易中海道德绑架的大棒,挥舞了起来,恶狠狠的敲击在了傻柱的脑袋上。
“柱子,咱大院是一个整体,又都是中院的住户,低头不见抬头见,你贾哥现在遇到了难处,能帮一把,咱身为街坊,就帮一把,更何况是借房子,等你需要,再把房子还给你,两不耽误,你说是不是这么一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