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新的征途(5)
在很多不明就里的外人看来,对沈家公司经营策略转变,感到十分不解。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析与模型测算,都认为沈家公司在金融交易领域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变得膨胀了,所以开始大举向实业进军。
而沈家公司由于缺乏实业的经验,所以收购的8家上市公司与众多非上市公司,行业相关性并不高,像是为了做大规模,而进行的东拼西凑式的并购。如此的战略方向,肯定是有问题的。
一方面各个行业互不相关,无法产生整体行业的协同效应,没有形成某个产业全链条的竞争优势,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即增加了管理费用的开支,又无法有效的协同管理,这种做法简直是自取灭亡。
另外一方面,沈家公司摒弃了自己最具有优势的领域,而冒然快速进入实业领域,大举收购,消耗了巨大的现金储备,而那些实业的利润率要比金融交易市场的利润率低的太多,沈家公司这是耗费巨大的现金,放弃了高额利润,而大举进入低利润率的实业,简直是丢西瓜捡芝麻的做法。沈家公司未来的整体盈利能力将出现大幅下滑,这对沈家公司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
莫雯雯每每听到身边的熟人或者某些学者善意的提醒,或者某些财经记者在媒体上发布分析文章的时候,她都只是淡淡笑笑,从不会去回应什么,也不会去进行任何解释。
因为莫雯雯心里非常清楚,她做这些收购最真实的目的与沈家公司未来整体战略方向,到底是什么。
沈家公司这几年所做的事情,正是在实施《发财指南》中最后的那一部分内容,既“基于产融结合的资本良性循环”的模式。
说白了,虽然表面上看,沈家公司收购的企业五花八门,互不关联。但实际上,这些收购背后,却有着非常简单与统一的思维模式。
那就是获得——“自由现金流”。
从现金流的重新组织与配置的角度来看,则沈家公司的战略是一目了然,非常直观而清晰的。
沈家公司所收购的这些企业,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现金流情况非常优质。
这些企业负债率不高,账面上往往存在着巨大的现金资产,每个财务周期的现金流非常稳定与巨大。
而这些企业自身运营的不错,而且发展的也比较稳定。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现金流往往远超各类资本支出,这些现金流在一定时期内,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所以这些现金流也叫作自由现金流。
而这些企业暂时用不到那么多现金,因此他们往往会将这些暂时的闲散资金,去购买一些低风险类的理财产品或债券,获得几个点的年化收益。
而沈家公司便是看中了这些极为稳定与充足的自由现金流。通过低成本的收购,沈家公司虽然付出了一定的资本金,但是却实际上控制了更多的现金流。沈家公司将这些现金流通过企业自营或委托理财等方式,由公司专业化的金融交易团队进行专项管理与操盘,再加上有充沛现金流作为投资交易的坚实后盾,无论怎么样的市场变化,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则能够产生更多的利润。只要把时间拉长,风险控制做到位,投资交易赚钱几乎成为了必然的事情。
而这些投资交易的利润则又能够进一步提升那些实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再加上沈家公司强大实力与背景,能够使得这些企业获得更低成本的融资,因此在长时间里,这些企业也能够稳定而适度的扩张规模,产生更多的优质现金流。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资金循环。
这些战略的运转模式,与沈家公司与那些优质酒店资产的运转模式完全一样。这也是《发财指南》中详细介绍的“产融结合”的企业发展模式。
说的再细致一些,沈家公司现在的发展战略,与世界闻名的“股神索菲特”的发展模式,如出一辙,完全一致。
……
当然这种产融结合的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企业经营的稳定性、现金流的成本、投资交易的收益,必须全部匹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链条有可能出现资金缺口,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的流动性出现崩盘式的危机。
它就像是悬崖峭壁上的凌霄花,很多人都想摘取,但无数人也因此而坠崖丧生。
……
而莫雯雯则保持着非常冷静克制的态度。一方面对企业的现金流情况与现金流的成本都经过了细致的精算。有的时候,为了获得更低成本的现金流,莫雯雯宁愿放缓甚至牺牲所收购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市场份额,为的便是保持企业现金流的稳定与低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沈家公司本身是一家基于量化策略的投资交易公司,其投资交易策略既有短线高频、也有波段对冲、更有长达数年的趋势跟踪策略。因此其投资的多样性,能够将不同性质与时间期限的现金流进行有效的匹配。
比如,沈家公司旗下连锁零售业务,自由现金流的期限大约为3个月左右,主要是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结算周期差异,让其能够在三个月内自由支配这些现金流。
针对这种类型的现金流,沈家公司则主要投入到其高频和短线日内交易的量化投资业务中,从而在短时期内能够产生不少的超额收益。
再比如沈家公司收购的几家中型保险公司,其财险业务现金流期限大约2-3年,寿险业务现金流期限大约为5-8年左右。
那么沈家公司就会将这些资金投入到一些大的波段性的,运作时间较长的投资交易中去。
但保险资金也有些自身的问题,一方面是来自监管的要求。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一般而言保险公司的资金投入二级交易市场是有规模限制的。
而在这方面,肖敬雨大叔传给莫雯雯的那些神秘资源,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一些特殊关照与复杂涉及下,这些保险资金通过层层包装与合规性隔离,最终也基本全部进入了金融交易市场。沈家公司做到了表面合规即可。而相关的监管机构,也都不会深入追溯了。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也是有成本的,像米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保险资金的长期综合成本大约为25,而国内保险资金总体长期成本大约为6。
也就是说,长期而言,国内保险公司的长期综合投资收益不超过6,则会发生真实的亏损。
而在沈家公司保守稳健策略的影响下,他们收购的这几家保险公司的长期资金成本为0,在一些时候甚至是-2--3&。
也就是说,从长期而言,沈家公司运用这些保险资金是零成本的,甚至这些现金流本身就是赚钱的,等于人家花钱来让沈家公司使用这些现金流。
但获得这种低成本现金流也是有代价的,那便是沈家公司控制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再扩大,甚至有些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开始出现了一定下降。
沈家公司之所以宁可旗下保险公司不再扩张,甚至业务有所萎缩,也要获得远低于市场平均成本的现金流。主要为的就是为投资交易创造更大的资金优势,从而实现更多的盈利,从而扩大保险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
虽然短时期内牺牲了市场份额和规模,但从长远讲,这些保险公司发展的动力是强劲而持久的。
其他收购的企业,也都是围绕着自由现金流的重新组织与分配的思路,而进行的。
……
至于体外公司那些矿产、还有沈家公司旗下的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对沈家公司来说也是优良资产。但从自由现金流使用与分配的角度来看,并不是莫雯雯想要的企业。
但这些事情,其实她做不了主。这便是她承接肖敬雨大叔那些神仙资源所要付出的代价。对于这些非自愿持有的公司与资产,莫雯雯则是异常谨慎与小心,更是建立了迷宫般的股权隔离防火墙。这一点上,倒是与肖敬雨大叔保持了一致性的风格。
……
一开始,神仙们还想使用原来的套路,将一些规模巨大的重资产的工业企业与资源类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放在莫雯雯所掌控的公司名下。
但莫雯雯出于谨慎的考虑,通过坚持不懈而又困难重重的劝谏与引导,终于获得了神仙们的认同。最终同意了莫雯雯整体的发展战略,并将相关资源向沈家公司倾斜。
…
通过数年的运转,公司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但规模快速增长,真金白银的利润更是不计其数,而沈家公司则每年都会对相关股东进行巨额分红。这些股东们赚的真是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