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章徐念教母
丫鬟接过田氏手中的托盘,放到沈氏面前让你其看了一眼。
当看到托盘中红艳艳的樱桃时,惊讶的用帕子捂住了嘴。
在北疆的夏季都难得见到品质如此上乘的樱桃,更不要说是如此严寒的冬季了。
看着丫鬟手中足足一盘子的量,沈氏讶异极了。
“这么珍贵的东西田妹妹给我送了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了。
环儿,我记得库房有大人收藏的一套白瓷茶具你拿过来。”
沈氏笑着拍了拍田氏的手。
“田妹妹可不要和我客气,我也没什么好东西能回礼的,等你回去的时候带回去。”
“那我就偏得沈姐姐的好东西了。
我原也是借花献佛,我们一路行来哪里还有拿的出手的东西,这都是夫君的友人送来的。”
沈氏听到田氏这此说笑的更开怀了。
絮过话,田氏告辞出了清风堂,不由眼圈微红,多亏了念儿才帮她打开了局面,她也不能让女儿失望才是。
回到住处,放好茶具,拿起另一盘樱桃去了县丞夫人容夫人的院子,当然这盘里的量要比给沈夫人的少得多。
容夫人住的院子和田氏的一样大,不过容夫人身边跟着一个煮饭的婆子和一个伺候的少妇。
少妇原是县丞的通房丫头,不过现在连普通的丫鬟都比不上,起码县令夫人身边的大丫鬟还能得些脸面呢。
田氏将东西交给那个叫话梅的通房后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晚间,因为今日徐念送来的板油,徐耀祖和田氏的饭桌上终于有了一道荤腥。
徐耀祖下值回来,看着饭桌不由调笑道:“今日这是有什么好事,舍得给我吃肉了。”
田氏没好气的白了一眼。
“你以为我不想让你吃好的,还不是为了省银子。
今儿这些也是你闺女送过来的。”
一听徐念来过,徐耀祖不由问道:“念儿来县城做什么来了?既然来了你怎么也不留她住几天再走呢。”
田氏把盛好的豆腐汤放在徐耀祖手边后这才回道:“念儿是和二弟一起来卖棉衣的,过来给咱们送了些银两就回去了。”
徐耀祖见田氏面带愁容,不解道:“可是家里出了什么难事?”
田氏摇了摇头,而是将女儿来之后教她做的事一件一件都说了出来。
“念儿告诉我如果沈夫人送咱们茶具的话,说明容夫人和沈夫人交往密切,那我以后与之相交就要进退有度……
念儿还说,借势不仅能借人的势还能借物的势,果然我给沈夫人送去樱桃后,她态度转变的甚大。
耀祖,你说念儿是不是太过聪明了些?”
徐耀祖放下手中的筷子,肃了面容。
“我们女儿可是被山神娘娘庇佑的人,聪明些有什么不对。
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不管她是智多近妖还是蠢笨如猪都是我徐耀祖的女儿。”
这还是徐耀祖第一次用这么严肃的口吻和田氏说话,田氏不由委屈道:“我也是心疼念儿才多担忧了些,说的好像我是后娘似的。”
“……”
徐念离开县衙后没再在县城逗留,和徐富贵一起回了万营村。
王氏看到儿子孙女赶着空车回来的这么早,就知道棉衣卖的不错。
“奶奶,外面多冷,您怎么还等在这儿了,一上午没看见我就这么想啊?”
王氏看着笑嘻嘻的孙女言不由衷道:“我是等你爷他们回来吃饭,谁等你这个厚脸皮的丫头。”
“等我的当然是美丽无边,最最爱我的奶奶了。”
王氏被臊的脸红,她家这大丫头真是越来越口不遮拦,什么爱呀爱的,不过微翘的嘴角还是出卖了她的好心情。
站在门外的徐富贵满头黑线,他这么一个大块头站在这都没人看见吗!
郑氏和小王氏听到动静也跑了出来,看到驴车上的东西都高兴的帮着往堂屋搬。
妯娌两人高兴的把调料和猪板油等物拿去厨房,现在家里的东西一样样置办的差不多了,她们也觉得日子过的越发的有盼头。
徐念看到站在箩筐旁的两小只,拿出两只糖葫芦递了过去。
“快拿去吃吧,吃完记得漱口哦。”
徐玲和徐材高兴的蹦蹦跳跳,拿过糖葫芦一小口一小口的舔了起来。
徐念把卖棉衣剩下的钱都给了王氏。
“我去县衙看了我娘,给他们留下了20两,这是买东西剩下的钱奶奶收好。”
王氏数过之后发现竟有12两多,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有了这些银钱,奶奶心里才踏实些。”
徐念觉得她奶奶收银子的小动作特别可爱。
“就这儿,您老就觉得踏实啦,等孙女给您挣大钱,让您踏实的不得了。”
“哈哈~那奶奶等着。”
说话间,徐老爹几人也回来了。
看着几个大男人冻的红肿的脸和手,徐念才想起自己买的皮帽子。
“爷爷,我给您和叔叔们都买了皮帽子,出门你们戴上就不怕风吹了。
等我想出个图样子,让婶婶给你们再做个护手的棉套子,到时就能少受些罪了。”
徐老爹想过皮帽子试了试,别说,这玩意儿还挺暖和。
“呵呵~还是我孙女贴心,老三、老四你们也过来试试。”
徐有粮和徐为安都把帽子戴了起来,心里很是高兴。
尤其是徐为安,他算是体会到什么是寒风刺骨了。
徐老爹得知徐念去了县衙,问了问老大夫妻两的情况。
徐念当然是报喜不报忧,不过还是趁着大家都在,将银钱的事交代了一番。
“我看那屋里连个茶壶都没有,人来人往的不免让人小瞧了去,就给我娘留下了20两银子。”
徐老爹点头道:“这是应该的,官场不比咱们乡下,该舍还是要舍的。”
“今天我听我娘说,我爹的俸禄一年大概有58两,看似挺多,但在官场行走恐怕还真不够什么的。
所以我想着,等挣了银钱,咱们家也置办些产业,就是每年只收些租子也是好的。”
郑氏一听,不由有些着急。
“这怎么当了官,花的银钱反而多了呢?那还不如不当这个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