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授官
宴请大家的目的就是在于此处,李承平不想只得个名声,赔钱赚吆喝这个不实际,他也干不出来。
这些人从他这里晓得的消息,自然是算作送的人情,以后是要还的。
馆选一事,李承平说的其实挺详尽,后面的观政之事也没落下,信息差就要发挥作用。
这些自然不是王明觉一人之言,还有几个师兄的帮助与关照,在京的只有程东,但其他几个师兄的信却自打他进京就没断过。
真心还是实意,李承平是能感受出来的。
其实在座的进士家里基本都没有显赫的长辈,有门路的是不屑于听这个热闹。
他们不是一鼎甲,无法直接去好地方,自然是藏着掖着才有利于自己后面的馆选和观政选择。
这些人李承平也拉不过来,自然是随他们去。
宋盛一事本以为要麻烦王明觉,李承平没想到在师兄这里就给解决了。
程东答应等宋盛观政后,调到六科去,那里有他的好友,若是不成就去通政司。
原以为是很难的事,谁曾想师兄一句话就决定了宋盛的前路方向,不得不说有人是真爽啊!
而且与王明觉的交情也没用掉,可是听说这次殿试正因李承平为他争了光,选侍太子的人选定的就是他。
一旦担任了东宫日讲,以他的资序,后面运作到詹事府无疑是板上钉钉的。
在太子未登基前就在詹事府挂上要职,以后的前途可想而知,这条线是能不动就不动,不说吃王明觉一辈子,最起码要用在关键地方。
尽管李承平想办法把宋盛留在了京城,不过,一直待在京城却不是长久之计。
干什么都不能缺少历练,不加以锻炼能力是很难得到成长,所以在京城把资序熬出头,去地方上历练是在所难免的。
此时要真让李承平去当内阁首辅臣他还真不敢去,“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能力不足是会坏事的。
好在大家胜在年轻能好好锻炼积累。
天还未亮,李承平一边披上朝服,一边探着脑袋看外面人影晃动。
今日是他去吏部授官的日子,原本这个流程是要压后的,但最近朝廷动作频繁,好像是辽东动乱。
正因此,所以吏部想把新科进士的事都给解决了,预防随时发生的京城与辽东人事变动。
穿戴好朝服,李承平自觉一股官威油然而发,不知是他自己想多了,还真是这衣服有气势加持效果。
他这身朝服是由红罗为底,圆领,白绢中单,银色腰带,与进士巾服大致相似,只是颜色不同。朝廷官员的朝服是统一制作和发放,这身朝服是李承平去户部领来的。
衣冠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朝服作为等级地位较高的一类冠服,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礼仪场合,如大祀、庆成、正旦、冬至等。
还有就是在颁降、开读、诏敕、进表、传制等活动时穿着。
授官也是大事,所以李承平早早就将这身衣服拿出来套上。
户部是按照六品文官的官服发放给李承平,但上面没有图案,一把官服会根据品级绣上不同的图案,以此区分官员的等级。
鹭鸶是六品文官的官服图案,它象征着官员的廉洁和正直。
除了鹭鸶,其他品级的文官官服上也绣有不同的鸟类,如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等。
这些鸟类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朝廷的文化和价值观。
李承平这身官服之所以没有图案,主要在于他还没授官,等程序走完户部自然就会差人赶工给他做好。
看了一眼很是模糊的铜镜,李承平咧嘴一笑,“今日之后,我也算是成了衣冠禽兽!”
洗漱好下了二楼,牛蛋已经赶马出来。
君子六艺是朝廷提倡的,其实只要不是身体有碍,大家上值都是乘马而行的。
这匹马是柳安借给他的,李承平轻抚着大马的鬓毛,牛蛋将马鞍往上放好固定紧。
“老爷,你可骑慢点,都跟着也好省些力气。”牛蛋不由想早早换个地方住,“咱们什么时候去新房子住啊!要是以后您上值了,我总不能还跟在后面跑吧!”
城内径直肆意纵马,身份不够更是不许乘马,牛蛋作为随从自然是跟在李承平左右,住的远些,李承平有马自然好说,可牛蛋却是惨了。
沉默片刻,李承平喉头似是滞了下,这确实是个问题。
李承平笑道:“再辛苦几天,后面就好了,宅子我已经找人帮忙给清出来。”
宅邸落灰倒是还好,牙行没卖前都有安排人定期打扫,只是里面的物件不多,桌椅不提,连床都没有,这让人怎么住。
卖的时候就听牙子说过,宅子原先的主人是位户部员外郎,府上自从他搬进来后,就陆续都换成了上好的红木家具。
两年前这位户部员外郎致仕返乡,这些红木家具不知他是搬回老家,还是给卖掉了。
上好的红木,李承平只想说户部油水是真不小,这人是真没少捞,不然指望朝廷俸禄用上红木,怕是只能等后人烧。
李承平已经往家去信,爷奶他们过来还需要不少时日,倒不急着住。
只是牛蛋有点辛苦,为了加快搬家进度李承平不由细细思索起来。
像似是想到什么,李承平不怀好意道:“今日过后,后面还有几处地方要拜访,你到时候去盯着些,把刘孖然带上,他脑瓜子灵光。”
牛蛋轻轻的应了一声,他是真为刘老爷感到可怜,摊上这么个好友。
授官的位置受到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进士的年龄、个人能力,官场关系等。
李承平是一鼎甲不需要考虑这些,授官早已明确到了官职本身,即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这个起点不可谓不高,不谈一鼎甲的其余两位,就拿二甲进士来说,二甲进士共有数十名不等,反正基本不超过百位。
他们一般会授官六部、五寺,例如大理评事、太常寺博士、推官或地方知县(均为正七品)。
京城六部的官缺有限,实际上有有大半二甲进士会外放知县。
尽管县太爷很自在,但历代官场都重内轻外,不少二甲进士都不愿外放,甚至会托病不愿外任。
这是李承平原先没想到的,授了官还能装病不去,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