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琼林宴
礼单上的林家,牛蛋回忆一番。
站在一旁想了许久,最终牛蛋挠挠头说:“这我就不是很清楚,只听说林家好像是京城的一个名门望族。”
外戚荣光不长久,勋贵倒是与国同休,但受到家族培养机制的限制难以一直出人才,再就是常青大族,以经义传家累世不衰。
能被称之为望族,累世官宦都算是轻的。
家族必然是传承有序的,普通人数代经营都难以企及,所以京城里无非就那么几家。
李承平对这个林家不是很了解,但依牛蛋所言林家应该底蕴深厚,出过许多官员,而且在朝堂之上盘根错节。
不过对此李承平没太放在心上,皇权至上的权力架构下根本就没有什么百年望族、千年世家。
说的好听,顶多是个权势在握,不构成威胁的文官家族。
林家说不准就是这么传承的,在恰当的时候,给每科一鼎甲送礼或是每个高中的进士都有礼品,只是李承平身为状元多些罢了。
不为别的,单纯的想结个善缘而已,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这类家族大多如此。
不过,这么干应该会有声名传出,可李承平好像没怎么听过这个林家。
难保林家人就是那种善于结交各方人士,尤其是那些有潜力的进士。
这种行为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深意。
他们通过送礼,与这些官场新秀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林家来说,这只是他们手段中的一部分。
林家的真正目的到底如何,这些与李承平无关。
也许他们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和计划。
毕竟,人心难测,谁也不知道林家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第二日大清早,天色刚微微亮,李承平便起了床。
利索的换上了那身进士巾服,便往礼部赶去,准备参加琼林宴。
这套进士巾服还是他昨天去礼部领取的那一套,状元袍终究有些扎眼,还是低调为好。
尤其是一鼎甲跨马游街时,李承平可是见程长捷眼睛血红一眨不眨的盯着这身衣服,真的害怕别人给他吃了。
抚摸着这套上好的绸缎衣裳,李承平多少有些不舍,等琼林宴结束后,这套巾服还要归还给礼部。
要说礼部也是真的抠,这身衣裳怕是流转在不少进士身上。
琼林宴与鹿鸣宴相仿,都不是单纯的吃席。
对于新科进士来说,琼林宴不仅是庆祝他们荣登黄榜,更是一个让他们广结朋友的平台。
话说,当了值以后,再想这么齐的把人约出来可就难喽。
李承平和柳安、宋盛三人一同前往礼部。
这场恩荣宴可是皇上亲自所赐的宴席,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可想而知。
琼林宴,也被称为恩荣宴,乃是一场盛大的宴会。
会试诸考官尽皆会到场。
一到礼部,就见数十名新科进士突然站起身来,朝门外迎了上去。
门外正是李承平、柳安、宋盛这三位来自陕西的进士结伴而来,陕西这回憋了个大的,让各省士子不再敢轻视。
作为魁首,李承平一到,就被领到了状元的位置上坐下。
按照次序,宋盛则排在柳安后面,大约十多个名次之后,三人纷纷坐定,就等开席。
琼林宴的席面是由光禄寺承办,李承平对待会吃到什么好玩意是不抱希望的。
户部拨了多少银子,光禄寺最少截留一半。
想到伙食,李承平不由对翰林院的堂食产生了兴趣,各衙门的堂食都是自行准备,想来自家食堂不会坑自己人。
李承平三人来的还算早,此时宴会虽然未开。
但礼部大堂之内,众进士均是喜笑颜开,众人一并谈论着放榜后的欢喜与日后前程。
李承平一坐下,便有数位进士上前向他道贺。
“久安兄!”
“久安兄六元及第,古今谁人能比。”
李承平与熟悉的庄方、孔荀等人一一见礼,大家都是五经魁,私下是打过几次交道的。
众进士的目光此时都集中在李承平身上,李承平中了状元,为诸士子之魁首,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
大家都巴巴的望着,希望攀上点交情,尤其是那些没什么门路的三甲进士。
他们不走动的话,观政后的安排基本上是外放,再不走动的话连分配的地方怕是都要比之他人差几个档次。
官场上没人互相照应是真不行,李承平的名声、前途可谓光明,谁不希望有个大哥能捞捞。
李承平很快就会授官,起点就是翰林院修撰,那可是从六品官,还是代表清流的翰林院。
一科之中,惟有第一甲可直接在翰林院授官,状元为修撰,榜眼与探花为编修。
其余进士则依据馆选成绩而定,无语的是庶吉士并非每科都考,今年馆选是否举行的消息甚是模糊,更是加剧了不少新科进士心中对前途未卜的焦躁感。
这也可以理解,历代都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堪磨几年,出任各省学政,转悠一圈回来就能捞个侍郎当当,这种摆在明面上的晋升路径,是个人都不会不羡慕的流下口水。
李承平微笑着向众人拱手行礼,心中感慨万千。
科举之路不易,历经多年苦读,终于得偿所愿。
如今身为状元,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期望,以前还想着找个同年大哥等着被捞,眼下却成了别人指望的大哥。
在与众人交谈之际,李承平也在思考未来的道路。
作为翰林修撰,他将进入翰林院,一想到自己往后在翰林院干的活,李承平嘴角不由得一抽。
不管怎样,这些人脉关系是不能马虎的,同年代表的就是政治资源。
柳安和宋盛倒是没什么压力,他们无论是否考庶吉士,除了一鼎甲之外,其余进士都要去九卿衙门观政半载。
这期间,他们需要深入学习钱谷刑名等各项事务,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官职工作。
柳安自然不必说,宋盛有李承平疏通关系,多半是能留京的。
留在京城不需要多的,有个在京城履职的经历总归是好的,无论是日后调回还是动弹位置都很重要。
因此,殿试张榜后,诸位进士便开始各显神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出路。
家中背景雄厚的自是能在京中找到一个不错的职务,如六部、五寺的美差。
无法疏通关系,或是不到位的,只能紧着别人挑。
李承平与庄方、孔荀闲聊了一会,三人日后同在翰林院为官,自然要多亲近亲近。
“久安兄,恭喜恭喜!”孔荀笑着说道。
李承平也微笑着回答道:“同喜同喜。”
大家彼此祝贺,气氛轻松愉快。
众人正说着话呢,就看见今天主持的恩荣宴代表皇帝来慰问新科进士们的东阁大学士汪阁老,紧跟着走了进来。
在场的人纷纷站起来向他见礼。
不仅是汪阁老,负责殿试的阅卷官和执事官们,此时也都来到了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