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神经病吧
贡院门前,士子越聚越多。
熬了两个多时辰,李承平的眼睛早就开始打架。
倚靠在街边墙根处,纹丝不动,睡着了似的。
刘孖然怕他滑下去摔着,用手撑着他,“要不要找个地儿歇会儿?”
李承平摇头道:“不比西安,你看看周围的茶楼、酒肆,那里还有地方可坐。”
京城可没多少人认识李承平,贡院附近能歇着看榜的地儿,一早就被预订光。
陕西一众士子能找个角落猫着就已经不错,宋盛更是安慰自己,“全在这挤也挺好,最起码暖和不少,不是吗?”
刘孖然黑着脸问道:“会馆里,你俩就该拦着我。”
李承平白了他一眼,当时他那个兴奋劲,谁能拦得住。
见两人默不作声,刘孖然哈哈大笑,突然说道:“都别犯困,不一会儿天就放亮,实在不行就想想什么有意思的事提提神。”
李承平愣在原地,宋盛也是如此。
想什么好呢!
首先是柳安,真羡慕他能窝在被窝里睡觉。
真想让刘孖然去柳家叫柳安起来,大概率会被柳大人给打出来,李承平想着想着心里不禁发笑。
再就是爷奶和爹娘他们,马上就三月了,村里春播多半要和自己殿试同时进行,
家里人在地里面忙活,他则在金銮殿上埋首做题,出乎意料的让人觉得奇妙无比。
还有什么可想的呢?
李承平的思绪不由得飘到了两天前的积水寺,粉车、少女、帷幔这些凑在一块,不知怎得就牵动着他的心神。
汪阁老为官三十几载,家里的宅子几经变迁,算是单车变摩托,四进的大宅让初进京城的穷小伙看见,多半是会望而却步。
楼阁、庭院、湖泊那是应有尽有。
以他的身份地位,五进的宅邸也是能住的,但没必要,还容易惹人非议,不值当。
四进就已经很好了,汪阁老看着这些年自己打下的基业,多日在贡院的磋磨算是缓解了不少。
“祖父回来了?”
已近辰时,可汪府内却无一人睡觉,大概是提前得到汪阁老今日回府的消息。
说话的是他的孙女汪若涵,年芳十四,纯情少女一枚,就是有些焦躁,耐不住性子。
女孩年岁不大,模样仅算是清秀,谈不上好看,但稚嫩的肌肤却显得晶莹剔透,让不少女子羡慕。
只见汪若涵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说话声音甜的酿人,让人直打寒颤。
汪阁老有些惊讶,其他人也就罢了。
自家这丫头最是随心所欲,熬着不睡等他,很难让人相信。
汪若涵一看祖父的神情就知道老头在想什么,嗔怪一声就要上前拔爷爷胡子。
“好了别闹,可是又惹了祸。”
汪阁老沉声问着,神色很是不善。
倒不是担心孙女惹祸,而是觉得这丫头动不动就拔他胡子的行为很不好。
养这么一把胡子,他容易吗!
京城供女子读书的学社几乎没有,多是请先生到家来。
汪阁老的孙子辈就只有汪若涵在进学,他爹懒得请先生,随手给她扔到了同僚家。
在哪进学都一样,反正汪静择是这么想的,自己闺女自己心里明白。
读不进去,就算是安排进宫给公主当侍读都没用。
因此,汪阁老顺着孙女的性子,以为是她在私塾里惹了祸。
汪若涵很生气,转头不再理人,“哎呀!”
在贡院忙了近一个月,汪阁老可没精力来哄小孩,有这功夫还不如去泡个澡,顺便听儿子分析分析近些时日的朝中事宜。
他是真怕那两个老货暗中给自己使绊子,不在阁中的风险无疑很大。
尤其是他手上的吏部,“天官”的名号可不是闹着玩,趁他不得空,政敌挤占位置是大概率发生事件。
家里人一大堆,很快汪若涵就发现,她已经没了说话的机会,急得赶忙从人群中又钻了过去。
汪若涵嘟着嘴,“祖父,我话还没说完呢。”
汪静择眉头紧皱,呵斥道:“贡院苦熬一月,以为谁都跟你这般闲,别没事找事,让你祖父歇歇。”
被老爹训了两句,汪若涵低着头不敢再说话。
看到这一幕,汪阁老有点恼怒儿子说话不好听,他是很累,但家里就这么一个孙女,至于这么严苛吗!
“没事,祖父不累。”汪阁老温声说道:“可是在林家惹到了先生,若是不顺心咱们就换一家,京城私设小学堂多如牛毛,咱不受气。”
汪若涵有点懵,眨眨眼道:“不是先生的事,是关于今年会试成绩。”
汪阁老“哦”了一声,勉强给了个笑脸,“怎么了,难道是有人找你过来问的?”
自家孙女可是对科考不大上心,能唆使他过来的无非是那么几个人,汪阁老担心她被人利用。
汪若涵小跑到祖父旁边,问道:“祖父,陕西的那个李承平中了吗?”
“是你姑姑托你来的。”
汪阁老面色一冷,心中暗道:王明觉是真的不晓是非,天一亮就要放榜,何苦平生事端。
汪若涵摇头,这就有些令他疑惑,这李承平的名字若非王明觉说,起初他也是一无所知的。
不是王明觉托孙女过来问,还能有谁?
汪若涵说着汪阁老不大明白的话,“是别人说过,算是帮别人问的,嗯,也算不太上。”
这番话不仅汪阁老糊涂,汪静择更是一头雾水。
他脾气急躁,张口就想催促人回去,可惜被老爹的一个眼神给打断。
摸了下孙女的头,汪阁老压低了声音问道:“到底是何人问的?”
汪若涵扯着祖父的手撒娇,“祖父,你就告诉我吧!”
汪阁老说没说李承平自然不得而知,因为辰时过半(早上八点)贡院就正式开始放榜。
会试放榜的时辰是终于到了,李承平早就熬不住,几人互相搀扶着到墙根休息。
早就没了什么斯文不斯文,靠着墙眯一会也是好的。
清晨露水很足,李承平身上也难免湿漉。
众举人是越等越后悔,气自己头脑一热,跑过来苦等。
放榜前的数个时辰往往是最难熬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命运将在这一刻揭晓。
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能够榜上有名,但他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科会试榜仅录三百余人而已。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许多人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了胸口。
赴考的士子们,人数众多,三千人完全打不住。
得中的却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这意味着大部分人都将面临失望。
真可谓见者伤心、听者落泪。
放榜的那一刻,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不过,这是李承平他们自认为的。
实际上,之所以京城处于这种静谧的状况,是大家都没有完全苏醒造成的。
毕竟,谁大半夜就跑贡院门口等着,神经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