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科举,寒门读书郎 > 第29章 鱼汤

第29章 鱼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骈文注重形式技巧,表达内容往往受到束缚,非李承平所擅长。

    因此,他只是引为参考,没有打算考试时施行学习的想法,标新立异,一般只会造成两种后果,一种是惹人不喜,另一种便是引起人的兴趣。

    结硬寨,打呆仗才是他所擅长,只要文章内容有模有样就能够获得考官认可,没有必要拾人牙慧,还不见得能达到那个水平。

    选集策论无疑是枯燥无聊的,若是李轩坐着,多半是坐不住,但李承平不同,他认真读来只觉有趣。

    也不能怪李轩沉不住气,毕竟文言文怎么都不如大白话写的话本有意思。

    时光飞逝,二月的天气仍旧没有转暖的意思。

    到了这年的二月,县衙早早的就在月初张贴了公告,说明今年县试的时间和章程。

    李承平待在家里复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去县里报完名,就准备考县试了。

    屋里冷清的吓人,李轩又从镇上过来了,这回他是叫李承平与他一起去县衙报名的。

    “可别拿甘草茶糊弄我了,前几日喝的我现在还嗓子疼。”

    李轩进屋赶忙制止李承平泡茶的动作,真没瞎说,他嗓子说话听起来确实沙哑了些。

    早知道就不给他那么多了,李承平其实也没想到,李轩能将甘草茶直接当水喝。

    将怀里的县衙文书给他,李轩无趣的翻动下桌案上的文稿。

    展开一看,县试的时间和地点依然照旧,还是在县衙后院举行,考试时间则在二月中旬,眼下是没多少功夫耽搁。

    李承平睡的这间屋子很小,而且没有窗户,所以每次烧着炭盆特意开了条门缝。

    别举业未成,先被一氧化碳给灭了。

    墙上都嵌有书架,满满当当摆满了书,这些都是陈夫子和大伯舍着脸去借回来的。

    基本上都是借过来后,李承平手抄一份,再送回去还给人家,当真是到了天大寒,砚冰坚的程度。

    这些书都是各家珍藏,其中批注很有特点,诗书传家的门第大多不会示于外人。

    李承平看的时候,总觉得有删减,可毕竟是别人的家学,能给你看就不错了,不可要求过甚。

    随意翻看着这些没有封皮的书,李轩发现小老弟看的书还挺杂,各省文章汇编是看了又看,年前拿过来的那本选集,书都快被翻烂了。

    “咱们几时走呀?”李轩问着,村里他是一点待不下去。

    他这人懒散惯了,最喜时兴话本,再不济还能和同窗游览风光,吹牛打屁,村里能有个啥!

    李轩都不知道李承平是怎么能在村里待得下去的,无聊至极,一天天待在屋里更是手不释卷的苦学。

    说起对学习的坚韧,他都有点佩服这位堂弟。

    朝廷规制,参加县试需要先去县衙礼房报名,还要同考五人互保,作保廪生出面,才能成行。

    因此,李承平急着过去没什么用,得问问与自己互保的考生什么时候就位。

    “我看出来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李承平笑着给李轩打了个预防针,首先得把人找齐一块去县衙。

    “要不我先回去?我在这也不是个事。”李轩不听,想要赶紧走。

    可转念一想,他又鼓着嘴,往床上一躺,“不行,你还要帮我复习复习,不知道怎得,我现在心里很慌。”

    拉过椅子,李承平认真的瞄了堂哥几眼,李轩别看平时大大咧咧的,但心里有担当的很,他士子太爱玩了,大伯母想要他出人头地的心又太过强烈,心里有压力很正常。

    两人考完这次童生试后,再想见面可就远了。

    凭着李固在西北都督府里的老关系,勉强打通了李轩进武学的关系。

    但人家位于京城的武学,可不是什么人都收。

    进入武学的人都是要参加武举的,武举与李承平要走的举业不同。

    需要年满二十岁,然后通过考试和武比才能成为武举人,最终参加会试、殿试选中为武进士。

    俩人不在一条道路上,李轩考童生则是进入武学的一个条件。

    毕竟武举是要考文化课的,武学为了筛选效率,直接就拿童生试为限制标准。

    这次已经是李轩考的第四次了,所以心里不免紧张。

    李承平想着,苦笑道:“你好歹考好几次,我可是第一次下场,就这么信我。”

    看他说话的时候,李轩扯过枕头就扔向他,道;“别扯淡,我要是对你都没信心,那这县试怕是一辈子都过不了。”

    “你要是多花些时间看书,也不至于落榜三次,前几日给你文集只要看完了,说不准就考过了。”

    正想回话,李轩就闻到外面一股肉香味,他虽然一直在镇上,但他家那也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哪能不馋。

    现在离过年都有俩月了,晚上做梦都能梦见自己啃大骨头。

    晓得大孙子来了,余氏今天特地炖了两条鱼,她怕一个鱼头俩兄弟打架。

    鱼是李振良去河边捉的,除了河面上冻那几次,他特意去买外。

    年后河水化冻的日子里,他都是在没事时,自己去河边捉。

    古代的环境就是好,根本不需要钓,只要顺着水流等着捞就行,平常百姓吃的最多的就是鱼肉。

    处理好的鲫鱼下锅,余氏没有翻动,油烧热后,把烧的正烈的木柴扯出,弄成小火,慢慢的煎,直到煎的滋滋作响,李曦老远就闻到香味。

    赶上这好时候,李曦总算给了李轩这位堂哥一个笑脸,要是早知道李轩来了有肉吃,让她笑多少回都没事。

    “奶,加些蘑菇进去。”

    知道中午要喝鱼汤,李曦围着土院转了两圈,搜了不少长在阴影里的小蘑菇。

    “加些嘛!加些嘛!蘑菇放鱼汤里面可好吃了。”

    抵不住孙女央求,余氏把洗净的蘑菇往锅里一扔,道:“成天就你最贪吃,看你以后长胖了谁要你。”

    火候很足,锅里的鱼汤咕噜咕噜的冒着泡。

    见吃饭还有些时间,李承平径直去找陈夫子商量,什么时候去县衙报名的事,走前特意盛了碗快煮好的鱼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