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曹氏春秋!曹操写的春秋!
伤天和?朱棣裂开了。
朱棣颤巍巍的接过名册,一脸害怕地瞧着朱元璋。
朱棣也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会这么草率。
朱棣接过名册,双手微微颤抖,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
更是父皇对反腐斗争的决心和考验。
他抬头望向朱元璋,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父皇,儿臣遵命。但……但这般行事,是否会激起朝堂动荡,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朱棣小心翼翼地问道,试图寻找一丝缓和的余地。
朱元璋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儿子的疼爱,也有对大局的掌控:
“老四,你记住,真正的动荡不是来自外部的打击,而是内部的腐败。只有清除这些蛀虫,大明才能稳固如山。至于恐慌,那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行事公正,百姓自然会看到朕的决心,也会理解我们的苦衷。”
朱棣闻言,心中虽有千般不愿,
但也明白这是自己作为皇子、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必须承担的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点了点头:“儿臣明白了,儿臣这就去办。”
说罢,朱棣转身欲走,却又被朱元璋叫住:“老四,还有一事。你不仅要查这些在京的官员,更要派人深入地方,彻查那些欺压百姓、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记住,无论官职大小,只要触犯国法,一律严惩不贷!”
朱棣心中一震,他深知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
但他也明白,这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
他再次躬身行礼,郑重地回答道:“儿臣领命,定不负父皇所托!”
随着朱棣的离去,御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
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心中既有对即将到来的变革的期待,也有对可能遇到的阻力的忧虑。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也不能犹豫。
因为他是朱元璋,是洪武大帝,是大明王朝的奠基者。
他必须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世子孙树立一个清廉、公正的榜样,
让大明王朝在他的手中,真正成为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盛世王朝。
朱元璋的消息也是在群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康熙(清朝皇帝):“朱兄言之有理,朕在位时亦深感地方财政之困,官吏贪腐之弊。故设立‘养廉银’制度,意在提高官员俸禄,减少其因生计所迫而贪赃枉法之念。然制度虽好,执行却难,仍需严加监管,方能真正收效。”
朱元璋:“谁是你朱兄!叫父皇!”
康熙:???
刘禅:“哈哈哈!朱洪武好幽默啊!”
刘备:“上次听天幕上说这位康熙是位麻子?”
康熙勃然大怒:“艹!刘备刘玄德!你以为你长得好看啊!我怎么记得历史记载你小子双耳垂肩,双臂过膝呢?”
胡亥:“哎哟卧槽!这不是猴子嘛?哈哈哈!汉朝不会全是猴子吧!”
刘备闻言,脸色微变,但随即恢复常态,他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从容与自信:
“康熙兄此言差矣,外貌乃父母所赐,非我等所能选择。史书所载,或有夸张之处,然我辈所重者,乃心志与德行。至于‘双耳垂肩,双臂过膝’之说,不过是后人对英雄人物的某种夸张描绘罢了。”
胡亥在一旁听着,笑得前俯后仰,仿佛听见了世间最有趣的笑话:
“哈哈,汉朝的猴子军团,这可比我秦朝的暴政还要有趣几分啊!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这群人聚在一起,不就是为了交流治国心得,共鉴历史兴衰吗?何必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争执不休呢?”
雍正(清朝皇帝)
:“父皇所言极是,儿臣继位后,更是大力推进‘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政困难与官员贪腐问题。将火耗统一征收,并公开透明地分配于地方官府及官员,既保障了办公经费,又限制了官员私自加征,实为利国利民之举。”
李世民(唐朝皇帝):“诸位陛下所言,皆乃治国安邦之要略。朕以为,除却制度之完善,更需重视官员之选拔与考核,德才兼备者方可委以重任。同时,加强民间监督,让百姓之声成为反腐之剑,方能根除贪腐之根。”
武则天(唐朝女皇):“不错,贪腐之风,犹如蝗虫噬田,不除不足以安天下。然治理之道,还需刚柔并济,既要严惩不贷,也要教化引导,使官员知廉耻、明大义,方能形成风清气正之朝堂。”
群聊之中,众帝王纷纷发表见解,共同探讨治理贪腐、振兴国家之策。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展现着历史上那些为反腐斗争付出努力与牺牲的先贤们,
以及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与教训。
群里众人聊的火热。
天幕上也是继续盘点道:
【康熙末年,吏治败坏,腐败横行,导致百姓的税赋越来越高,民间苦不堪言。
火耗征收的不加限制,一方面使政府官员遭到严重腐蚀,国家权威受到削弱;另一方面,使百姓的负担增加,国家税收也受到威胁,对整体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雍正帝鉴于此种严峻形势,果断决定改革,全国各省收征收的火耗全部归中央,另外发养廉银对相关人品过硬、做事踏实的官员进行财政补贴。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二是吏治有所澄清,官员贪污腐败之风有所收敛:三是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四是弥补了国家财政亏空,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地方行政经费储备增加;五是有利于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察管理。
据统计,仅仅十几年的时间,清王朝的国库的财政结余就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雍正末年的6000万两,国家财用富足,为乾隆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听见雍正竟然靠改革赚了六千万白银。
帝王群里的众人炸锅了!
曹操狂喜:“雍正老哥!曹某愿用曹氏春秋跟你换哦!”
雍正:“曹氏春秋?你写的春秋?”
曹操坏笑,“是滴!带图的那种哦!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