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典第二卷
君臣部总论
《易经》《泰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本义》〉泰,通也。为卦天地交而二气通,故为泰。正月之卦也。小谓阴,大谓阳。〈《大全》〉丘氏曰: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气交。气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
《否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临卦》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程传》〉二方阳长而渐盛,感动于六五,中顺之君,其交之亲,故见信任,得行其志。所临吉而无不利也。
又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程传》〉五以柔中顺,体居尊位,而下应于二,刚中之臣,是能倚任于二,不劳而治,以知临下者也。〈《本义》〉以柔居中,下应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程传》〉君臣道合,盖以气类相求。五有中德,故能倚任刚中之贤,得大君之宜,成知临之功。盖由行其中德也。人君之于贤才,非道同德合,岂能用也。
《蹇卦》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程传》〉二以中正之德,与五相应,是中正之人,为中正之君所信任。故谓之王臣虽上下同德,而五方在大蹇之中,致力于蹇难之时。其艰蹇至甚,故为蹇。于蹇也,二虽中正,以阴柔之才,岂易胜其任。所以蹇于蹇也。志在济君于蹇难之中,其蹇蹇者,非为身之故也。虽使不胜,志义可嘉,故称其忠,荩不为已也。
又
九五,大蹇朋来。
〈《程传》〉五居君位,而在蹇难之中,是天下之大蹇也。二在下,以中正相应,是其朋助之来也。自古圣王济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贤圣之臣为之助者。汤武得伊吕是也。中常之君,得刚明之臣,而能济大难者,则有矣。刘禅之孔明、唐肃宗之郭子仪、德宗之李晟是也。〈《大全》〉或问:大蹇朋来之义。朱子曰:处九五尊位,而居蹇之中,所以为大蹇。所谓遗大投艰于朕躬,人君当此之时,须屈群策,用群力,乃可济也
《书经》《虞书大禹谟》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皋陶谟》
同寅协恭和衷哉。政事懋哉懋哉。
〈《蔡传》〉君臣当同其寅,畏协其恭敬,诚一无间,融会流通,而民彝物,则各得其正,所谓和衷也。爵赏刑罚,乃人君之政事,君主之臣用之,当勉勉而不可怠者也。
《益稷》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
〈《大全》〉孔氏曰:邻,近也。君臣道近,相须而成。 陈氏经
曰:臣当亲近我而助我。故曰:臣哉邻哉。亲我助我,乃尽为臣之道。故曰:邻哉臣哉。 邹氏补之曰:臣,谨其分也。邻,忘其分也。臣而复邻,严不至于苛。邻而又臣,和不至于流。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蔡传》〉此言臣所以为邻之义也。君,元首也。君资臣以为助,犹元首须股肱、耳目以为用也。言我欲左右有民,则资汝以为助。欲宣力四方,则资汝以有为也。汝明者,汝当明其小大、尊卑之等差也。在,察也。忽,治之反也。言汝当审乐而察政治之得失者也。
又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蔡传》〉此舜将欲作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皋陶将欲赓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舜作歌而责难于臣,皋陶赓歌而责难于君,君臣之相责难者如此,有虞之治,兹所以为不可及也。
《商书太甲上》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
〈《蔡传》〉伊尹言:成汤常目在是天之明命,以奉天地神祗,社稷宗庙,无不敬肃。故天视其德,用集大命,以有天下,抚安万邦。我又身能左右成汤,以居民众,故嗣王得以大成其基业也。
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太甲下》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蔡传》〉君臣各尽其道,邦国永信其休美也。
《咸有一德》
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
〈《蔡传》〉君臣皆有一德,故能上当天心,受天明命,而有天下。
《说命中》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
〈《蔡传》〉制为君臣上下之礼,以尊临卑,以下奉上,非为一人逸豫之计而已也。惟欲以治民焉耳。
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
〈《孔传》〉言圣王法天以立教,臣敬顺而奉之。
《说命下》
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蔡传》〉手足备而成人,良臣辅而君圣。
又
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
〈《蔡传》〉君非贤臣,不与共治。贤非其君,不与共食。言君臣相遇之难如此。
《周书吕刑》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
〈《蔡传》〉穆穆者,和敬之容也。明明者,精白之容也。灼于四方者,穆穆明明,辉光发越而四达也。君臣之德昭明如是,故民皆观感动荡为善,而不能自已也。
《诗经》《大雅假乐》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朱注》〉君子,指王也。民,庶民也。人,在位者也。
又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朱注》〉言有威仪声誉之美,又能无私怨恶,以任众贤,是以能受无疆之福,为四方之纲。〈《大全》〉辅氏曰:率由群匹,能尽用天下之贤也。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朱注》〉解,惰。塈,息也。言人君能纲纪四方,而臣下赖之以安,则百辟卿士,媚而爱之,维欲其不解于位,而为民所安息也。 东莱吕氏曰:君燕其臣,臣媚其君,此上下交而为泰之时也。泰之时,所忧者,怠荒
而已。此《诗》所以终于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也。方嘉之,又规之者,盖皋陶赓歌之意也。
《卷阿》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朱注》〉冯谓可为依者,翼谓可为辅者,孝谓能事亲者,德谓得于己者。引导其前也,翼相其左右也。言得贤以自辅如此,则其德日修,而四方以为则矣。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朱注》〉承上章言,得冯翼孝德之助,则能如此,而四方以为纲矣。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大全》〉叠山谢氏曰:媚于天子,爱君也。媚于庶人,为王爱其民也。
《烝民》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朱注》〉天之监视有周,能以昭明之德,感格于下,故保祐之而为之。生此贤佐,曰:仲山甫焉。
又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袓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朱注》〉王躬是保。所谓保其身体者也,出承而布之也,纳行而复之也。喉舌所以出言也,发发而应之也。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又
衮职有阙,仲山甫补之。
〈《朱注》〉衮职,王职也。天子龙衮,不敢斥言王阙。故曰衮职有阙也。
《礼记》《表记》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
又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缁衣》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告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又
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臣仪行,不重辞,不援其所不及,不烦其所不知,则君不劳矣。诗云,上帝板板,下民卒,小雅曰: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又
君毋以小谋大,毋以远言近,毋以内图外,则大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
《淮南子》《主术训》
夫臣主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厚,骨肉之亲也,而竭力殊死,不辞其躯者,何也。势有使之然也。昔者豫让,中行文子之臣。智伯伐中行,并吞其地。豫让背其主而臣智伯。智伯与赵襄子战于晋阳之下,身死为戮,国分为三。豫让欲报赵襄子,漆身为厉,吞炭变音,擿齿易貌。夫以一人之心而事两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岂其趋舍厚薄之势异哉。人之恩泽使之然也。纣兼天下,朝诸侯,人迹所及,舟楫所通,莫不宾服。然而武王甲卒三千人,擒之于牧野。岂周民死节,殷民背叛哉。其主之德义厚而号令行也。夫风疾而波兴,木茂而鸟集,相生之气也。是故臣不得其所欲于君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君臣之施者,相报之势也。是故臣尽力死节以与君,君计功垂爵以与臣。是故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亦不能死无德之君。
《性理会通》《历代》
龟山杨氏曰:天下之祸,莫大乎不明分。分之不明,由较材程力之过也。予观韩彭之亡,皆以此欤。盖西汉之初,高皇帝以匹夫起阡陌之中,一时名将,非屠贩亡命轻猾之徒,则里巷龆龀布衣之交也。其平居握手,素非有君臣等威也。论其材力,亦岂足相过哉。天下未平,而大者已王,小者已侯,皆连城数郡,一摇足,则秦项之争复搆矣。汉方收民于百战凋瘵之馀,而临诸侯王之上,凛乎其犹蹈春冰,而常恐其溃也。故疑隙一开,则菹醢随之矣。呜呼,是岂知先王所以维持天下者哉。虽朝委裘植遗腹,而不乱者,亦有名义以正其分耳。故君君臣臣而天下治。如将较材程力,以强弱胜负为君臣,则天下之祸何时已哉。汉之君臣,不知出此,卒至相夷而不悟。悲夫。
《君臣》
程子曰:君贵明不贵察,臣贵正不贵权。
华阳范氏曰:《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此舜、皋陶所以《赓歌》而相戒也。夫君以知人为明,臣以任职为良。君知人则贤者得行其所学,臣任职则不贤者不得苟容于朝。此庶事所以康也。若夫君行臣职,则丛脞矣。臣不任君之事,则惰矣。此万事所以隳也。当舜之时,禹平水土,稷播百谷,土谷之事,舜不亲也。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教刑之事,舜不治也。伯夷典礼,夔典乐,礼乐之事,舜不与也。益为虞,垂作共工,虞工之事,舜不知也。禹为一相,总百官,自稷以下,分职以听焉。君人者,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寒暑,各司其序,则不劳而万物生矣。君不可以不逸也,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臣不可以不劳也,所治者寡,所职者详也。不明之君,不能知人,故务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所为,则虽圣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无大小,皆归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贤者不得行其志,而持禄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
五峰胡氏曰:人君,刚健、中正、纯粹,首出庶物者也。人臣,柔顺、利贞、顺承乎天而时行者也。
寡欲之君,然后可与言王道。无欲之臣,然后可与言王佐。
自三代之道不行,君臣之义不明,君诱其臣以富贵,臣干其君以文行。夫君臣相与之际,万化之原也。既汨于利矣,末流其可禁乎。三代之治,所以不复也。朱子曰:君臣之际,权不可略重,才重则无君。且如汉末,天下唯知有曹氏而已。魏末,唯知有司马氏而已。鲁当庄僖之际也,得个季友整理一番,其后季氏遂执其权,历三四世,鲁君之势全无了,但有一季氏而已。叶贺孙问:也是合下君臣之间,其识虑不远。曰:然。所以圣人垂戒,谓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这个事体,初间只争些小。到后来,全然只有一边。圣人所以一日二日,万几常常,戒谨恐惧。《诗》称文王之盛,于后便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此处甚多。
问:忠只是实心,人伦日用,皆当用之。何独只于事君上说忠字。曰:父子、兄弟、夫妇,皆是天理自然,人皆莫不自知。爱敬君臣,虽亦是天理,然是义合。世之人,便自易得苟且,故须于此说忠,却是就不足处说。如庄子说:命也,义也。天下之大戒。看这说君臣,自是有不得已意思。
问:君臣父子,同是天伦。爱君之心,终不如爱父。何也。曰:离畔也只是庶民,贤人、君子便不如此。韩退之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此语何故。程子云:是好文王,岂不知纣之无道。却如此说,是非欺诳众人,直是有说,须是有转语,方说得文王心出。看来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见得是君臣之义处。庄子云:天下之大戒,二命也。义也,子之于父无适而非命也。臣之于君无适而非义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东莱吕氏曰:毕公弼亮,四世为周父师,而康王之册,尚有罔曰弗克,罔曰民寡之戒。康王非敢少毕公,盖规警勉饬。此是君臣间常法,初不以耆艾废也。
《大学衍义补》《敬大臣之礼》
《周易》: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臣按:侯而谓之康者,以其有康民安国之功,而得为侯者也。贤哲之君在上,臣下顺附而奉承之,而有康民安国之功,是以人君必锡之以宠,数车马至于众多,接之以亲礼,昼日至于三接。在外之侯且然,则内之公卿可知也。后世人主,于在外之诸侯,旷世不一再见。于内之公卿,或五日一朝,或间日视朝,其勤者虽一日一朝,然惟应故事而已。颜面之不亲,情意之不孚,况望其昼日之间三接乎。夫惟接见之频,然后其情可以通,其言可以入,势分不至于悬隔,而上下无壅蔽之患,内外无废坠之事也。有志任贤求治之主,尚念之哉。
《虞书》: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
臣按:先儒谓臣以分,言邻以情,言君臣之间,一于分则离,一于情则亵。故帝舜于大禹,既欲其尽臣道以亲助于我。曰:臣哉邻哉。又欲其亲助我以尽臣道。曰:邻哉臣哉。反覆咏叹之不置,舜叹而言之,禹俞而然之,君臣之际,其交相亲近有如此者,后世人君之于臣下,不过于严,则过于渎。此上下之情,所以不孚,而治功之成,恒不若于古欤。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臣按:虞廷君臣相与赓歌,以元首股肱为言,以见君臣一体之意。君之歌,则先股肱。臣之歌,则先元首。于咏歌欢乐之中,寓推尊致敬之意。当是时也,一堂之间,君臣之际,臣敬君则拜稽以飏其言,君敬臣则致拜以俞其语。君臣一心,上下忘势。此虞廷之君臣,所以为万世法,而其治效,所以为不可及欤。
《诗·大雅·卷阿其首章》曰: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次章曰: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臣按:本朝学士朱善曰:天下之可乐者,莫如泰和盛治之时。而可虑者,亦莫如泰和盛治之时。曷为其可乐而又可虑也。盖泰和盛治之时,以三光则得其明,以四时则得其序,以庶类则得其所,是诚可乐也。然治极而不戒则乱,亦于此乎。兆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谓治,可保其常不乱乎。此其所可虑也。夫惟虑之于极治之时,此有虞所以有皋陶之《赓歌》,有周所以有召公之《卷阿》也。
第三章曰: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第四章曰: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臣按:此二章,朱熹所谓极言寿考福禄之盛,以广王心,而歆动之者也。宋儒有言,汉文之时,贾谊为之痛哭流涕,如祸患之迫乎。其后谊之忧国诚深矣。然其言太过,而无优游不迫之意。帝退而观天下之势,不至于此,则一不之信。然后知康公之戒君,其言亦有法也。由是以观,则知人臣之告君,惧之以祸患,不如歆之以福寿可知矣。虽然,此为人臣告君者言尔。若夫人君,畏天命而悲人穷者,固当求贤法祖,以迓福寿于方来。尤当戒谨恐惧,以消祸患于将萌。二者不可偏废也。
第五章曰: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其卒章曰: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臣按:此诗,先儒谓,召公从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而作。其卒章所谓维以遂歌,犹书皋陶赓帝舜之载歌也。则是自古圣帝明王,所以敬礼其臣,相与游歌者,有自来矣。洪惟我太祖高皇帝,万几之暇,条成大诰三编,以示天下臣民。其初编之首,即托始以君臣同游为第一,其言曰:昔者人臣得与君同游者,竭其忠,成全其君,饮食梦寐,未尝忘其政。所谓政者,何。惟务为民造福,拾君之失,箴君之过,补君之阙,显祖宗于地下,欢父母于生前,荣妻子于当时,身名流芳,千万载不磨。噫,圣祖之心,所以为圣子神孙虑者,深矣。盖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其分至严。矧继世之君,生长深宫,其于臣下,尤易悬绝。盖一日之间,视朝之际,仅数刻耳。退朝之后,所亲接者,宦官、宫人,所谓贤士大夫者,无由亲近也。于是乎,发为君臣同游之训,谓之游者,则凡便殿燕閒之所,禁籞行幸之处,无不偕焉。如皋陶赓明良之歌,召公从卷阿之游是已。然尤恐其臣之同游也。或启君之怠荒,或长君之淫纵。于是又教之曰:务在成全其君,饮食梦寐,不忘其政,惟务为民造福。拾君之失,箴君之过,补君之阙。又恐其臣不知所以感发而歆动者。于是又期之以显祖宗,欢父母,荣显生前,流芳后世。噫,圣祖之心,所以感发其臣,而为圣子神孙虑,一何深且远哉。臣于是尤有以见,古今圣君贤相,其心千万世而相通也。何则召公作诗,以臣而告君也。故以寿考福禄之盛,以歆动其君之心。俾其兴起于善,求贤用善,以为法祖致治之基。圣祖作诰,以君而告臣也。故以显荣流芳之效,以歆动其臣之心。使其感发于善,尽忠福民,以为成全其君之地。可见君臣之义,千古一心,圣贤之心,万世一理。后之践圣祖之位,以奉天出治者,尚当以圣祖之心为心。居召公之位,以从君游歌者,尚当以召公之心为心。臣不胜惓惓。
《周书·召诰》: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
臣按:蔡沈言,无遗寿耇,君天下者之要务。盖寿耇之人,阅世久而涉历深,于凡前王之政,祖宗之典,古今兴衰治乱之迹,当世沿革废举之由,莫不有以知其所当然及其所以然。如此则是,如此则非,如此则成,如此则败,如此则治,如此则乱,灼然于心胸之间,瞭然于见闻之际,灿然于指画之顷,于事有所證,非徒为是空言也。于理无所遗,非徒为此驾说也。人君为治,诚能不遗斯人,惟其言之,是咨是用,则其治效之臻,视夫用彼新进少年,不经事者,其相去,奚趐十百哉。
《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臣按:史渐曰:忠厚近迂阔,老成若迟钝。先王终不以此易彼者,盖世臣旧德功业已见于时,闻望已孚于人。商功、利课、殿最,虽不若新进者。至于雍容廊庙,天下想闻其风采,足以廉顽立懦,敦薄厉偷。如泰山乔岳,初无运动之劳,而功之及人厚矣。毕公,四世元老,虽有不可及之盛德,常有不自足之诚心。小物不以不必勤而不勤,嘉绩不以已多于前时而或怠。正色敛容,而使人之非意自消。出辞吐气,而使天下之群心胥服。吁斯人也,其《书》所谓寿耇,《诗》所谓老成人欤。人君诚能得斯人,而付倚毗之任,以正朝纲,以敦雅俗,垂衣拱手,以仰其成,尚何政教之不孚,强暴之不服哉。
荡之什曰: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臣按:为治之具,在人与法而已。有人以为咨询,谋为之用,有法以为持循,凭藉之资用老成之人,行见成之法,则凡所以咨询,而见于谋为者,皆先王之旧政。成宪用之久,而事无弊,行之习而民相安者,由是而循守之,以为凭藉之资。则可以存国体,安民生,保天命,千万年如一日也。不幸而老成凋丧,而先王之旧法,幸有存者,持循而凭藉之,犹可以系人心,延国祚,而不至于倾覆。苟骤用新进,轻变旧法,其不至于丧乱也者几希。若宋神宗舍韩琦、富弼,听用王安石变祖宗旧法以驯,致靖康之祸,兹其明验欤。
《礼记·内则》: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
臣按:年之贵乎天下久矣。五帝三王,莫不有养老之礼。然其所以养之者,有国老焉,有庶老焉。所谓国老者,国家耆旧之臣。盖尝执政服役,食君之禄,任君之事者也。非徒加之以执浆执爵之仪,祝噎祝哽之礼,实欲法其善行,体之于己,以为美德,求其善言,服之于行,以为良法焉。
《中庸子》曰:敬大臣则不眩。又曰: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臣按:敬大臣,九经之一也。敬大臣,本于尊贤。尊贤本于修身,而修身则又本于诚焉。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心有不诚,则所以修身者无实德,所以尊贤者无实礼,所以敬大臣者,貌敬而心不孚,言入而实不继,皆为虚文矣。故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诚而已矣。
汉贾谊上文帝疏曰: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礼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若夫束缚之,系绁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合众庶见也。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尊尊贵贵之化也。
臣按:贾谊此言,盖为当时大臣,多以罪下狱而发。文帝果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呜呼,谊之此言,非特以救当时之弊。盖人君待臣之礼所当然也。史谓文帝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养之云者,盖欲其同入于德善之中,而不至于罹吾之法也。孟子曰:以善养人。文帝其庶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