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劝降书
吴黄武五年,公元 225 年。
宫殿之中,孙权与庞统正兴致盎然地下着棋,气氛宁静而专注。
突然,胡综匆匆而来,满脸喜色地禀报道:
“启禀陛下,上大将军率军进攻幽州,大破曹彰。”
孙权闻言,手中棋子微微一顿,问道:
“曹彰抓住了吗?”
胡综微微低头,回应道:
“有人劝说曹彰,投奔鲜卑,他没有听从,自刎而死。”
孙权微微叹息,感慨道:
“天下又少了一个英雄。”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
庞统落下一子,缓缓道:
“邺城穷途末路,曹丕也该投降了。”
孙权微微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如果他真的为百姓考虑,为曹家考虑,早应该投降了。”
此时的孙权,心中既有着对胜利的渴望,也有着对曹丕固执的无奈。
战争已经让百姓受苦太久,若曹丕能早日投降,或许能让天下早日恢复和平。
孙权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缓缓道:
“我军已胜券在握,没必要继续和曹丕耗着了。”
“派出使者劝降曹丕,朕愿意给他一条活路。”
他深知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损失,若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那是最好不过。
庞统微微颔首,拱手赞道:
“陛下仁慈!”
他对孙权的决策深感钦佩,作为臣子,他立刻着手拟订劝降曹丕的文书。
庞统斟酌字句,以既彰显吴国的强大与威严,又流露出孙权的仁慈与大度的语气,写下一篇言辞恳切的劝降书。
文书拟订完毕后,孙权仔细审阅,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随后,便派人将这封劝降文书送入邺城。
魏主曹丕亲启:
朕,吴主孙权。当今天下,风云变幻,大势渐趋明朗。
朕观魏土,战火频仍,百姓苦不堪言。今吴国大军压境,邺城已如危卵。
朕思及苍生之苦,不忍见更多流血牺牲。
汝当知魏之局势,已难扭转。
吾军兵强马壮,将勇谋深,破城之日,近在眼前。
朕素闻汝之贤能,亦惜汝之才华。
若汝能识时务,归降于朕,朕必以礼相待,保汝及汝家族之安全。
汝可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为百姓谋福祉,岂不善哉?
若汝执意顽抗,城破之时,玉石俱焚,汝之性命堪忧,魏之百姓亦将遭受更多苦难。
望汝深思熟虑,早做决断,勿负朕之仁慈,亦勿负天下苍生之望。
……
曹丕坐在王座之上,手拿着孙权的劝降书信,憔悴的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
他的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曹丕缓缓开口道:“子文败了,随父亲而去了,他是好样的。”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哀伤。
曹彰的战死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让他更加感受到了局势的艰难。
董昭站在一旁,神色凝重地说道:
“大王,现在投降还来得及。”
他深知魏国目前的困境,继续抵抗下去可能会带来更加惨重的后果。
曹丕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一方面,他作为魏国的君主,有着自己的尊严和责任,不愿意轻易投降。
另一方面,他也明白,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可能会给魏国的百姓带来更多的灾难。
宫殿中一片寂静,只有曹丕沉重的呼吸声回荡着。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过去的种种,父亲曹操的雄才大略,自己登上王位后的种种努力。
如今,一切都似乎即将化为泡影。
曹丕抬起头,看着董昭,眼神中充满了迷茫。
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未来的路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