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秦桧的西夏之行
西夏兴庆府。
截止到今日,秦桧抵达西夏已经有四日了,自打他抵达兴庆府递交了国书之后,也算是好生招待,没有人为难他,但李乾顺也并没有召见他。
他们要么便是呆在鸿胪寺中,要么是在兴庆府感受民土风情,当然身后自然是有西夏的一干人等陪同着。
西夏的政治结构大体上是依照宋朝的政治结构,但其中也融合了自己的一些特色,但总体来说还是深受儒家的影响。
因此西夏的鸿胪寺和大宋的鸿胪寺职责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接待外使的,也就是现在的外交部。
“秦中丞,这西夏怕不是故意晾着我们的,到今日已经四日了,还没有一点动静,您说他们会不会是想要……”一同前来的官员是礼部的一个郎中,名叫王通,此行担任使团的副使。
秦桧微微颔首,他抬头看了王通一眼,端起一杯茶水轻抿了一口,淡然的说道,“王郎中切莫心急,若是这西夏想要把我们送到金国,恐怕早就送了,而非如此。”
“至于为何晾着我们,不过是想要给我们一些下马威罢了,这等小手段何须在意呢?”
秦桧停顿了一下,故作神秘的说道,“此行虽然重要,可终究是慢慢来的,若是我们表现的太过于心急,他们便会狮子大开口,我们越表现的淡然,那么我们就越安全。”
“想来这几日便会召见我们,你们也无需着急,这几日就当放松放松,毕竟自打金贼围城以来,我们都没休息过,您说是吧?”
见到秦桧如此淡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王通也不由的放下心来,颇为轻松的笑了起来,“哈哈哈,这倒也是。”
虽然秦桧嘴上说的很是轻松,但是心里也是着急的不行,若是说整个使团谁最心急的话,那必然是他秦桧了。
此番出使他作为主使者,更是官家钦点的人,若是无功而返,不仅让官家没了面子,自己升迁之路势必会在此断掉。
他这些日子也仔细的把那些官家钦点的人全部过了一遍,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便是官家虽然看重你,但不会莫名其妙亦或者说是直接提拔你,而是给你机会,若是你能抓住了,那便能扶摇直上,可若是没有抓住,那便难说了。
就拿曾经的皇城司指挥王怀仁来说,从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如今一跃成为统兵数万的大将。
想到这里秦桧心里越发的着急起来,脑袋也开始飞速的转动了起来,再等上个几日,若是那李乾顺再召见,那自己就要想办法弄出点动静来了。
就在这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一道声音,正是此番官家派遣保护自己安全的皇城司侍卫。
“秦相公,西夏来人了。”
秦桧闻言抬起头和王通对视了一眼,随后两人便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快请。”
“是。”
随着那侍卫离去的脚步,王通和秦桧两人也快速整理起了衣冠,迈着步子来到了外面。
两人刚出门,皇城司的侍卫便引着西夏的一个内侍走了进来,那西夏的内侍脸上带着几分的讥讽,轻飘飘的说道,“走吧,我大夏皇帝召见你们。”
王通听到这话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正想要说些什么,秦桧便立马开口道,“那有劳了。”
紧接着秦桧便快步上前,伸手拉住了那内侍的手,不动声色的将手中的一块金饼塞进了那内侍的手中,道,“麻烦了。”
那内侍自然知道秦桧塞过来的是什么东西,原本那还有些不屑的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容,拱手行礼道,“不急,上使可准备准备。”
“那咱就先在外面候着了?”
那模样与方才的模样简直是判若两人,一旁的王通看的是目瞪口呆的。
“有劳了。”秦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态度,依旧是堆满了笑容客气的说道。
待到那内侍离去之后,秦桧那脸色才恢复了正常,他转过身看了一眼王通,沉声道,“此番出使关系重大,王郎中切莫以身份自居,我大宋虽看不上这党项人,但如今情况不同,姿态既要放下来,但又不能有失我大宋的威严。”
“就拿这内侍来说,若是今日说了什么话,我估摸着过不了多久便能落到了那李乾顺的耳朵中,虽然这内侍算不得什么人物,但也是在宫里的人,你也不知道此人是否深得李乾顺的信任。”
“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这么说王郎中可明白?”
王通闻言虽有不甘,但还是恭敬的应了下来,沉声道,“秦中丞放心,我明白轻重,若无秦中丞示意,我不会贸然开口。”
“甚好。”秦桧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若不是怕这王通会坏了自己的升迁之路,他才懒得和他说这么多为官之道呢。
“既然如此,那咱们便走吧。”
很快,秦桧与王通两人换好了官服,走出了鸿胪寺,那内侍正站在一旁安静的等着,见到两人出来,连忙笑呵呵的迎了上去。
“两位上使可是准备妥当了?”
“有劳内侍等待了。”秦桧微微颔首。
“无妨,那咱们走吧?”那内侍说完,便伸手引着两人登上了马车,朝着西夏的宫城而去。
西夏的皇宫也就是字面上是个皇宫,可实际上却没有皇宫模样,完全不能和大宋的宫城相比,甚至相较于行宫而言,还有些差异。
马车行至宫门前停了下来,坐在一旁的内侍笑着开口道,“两位上使,接下来的路咱们就要走着了。”
“那有劳了。”秦桧微微颔首,说话之间,又是一块金饼递到了那内侍的手中。
那内侍顿时喜笑颜开,引着两人下了马车。
待到守卫宫城的士卒验明了身份后,这才放任他们进了宫城。
虽然那守卫宫城的人表面上很是恭敬,但眼中那一抹的敌意还是非常的明显的。
不过对于秦桧而言都是一些小事,若是西夏的人来到大宋,大宋的士卒也必然是如此的模样。
毕竟两国交战上百年,期间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有敌意才正常,若是没了敌意,那反倒有些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