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战前会议
话说叶应桢突围后,马不停蹄飞奔向贵阳。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终于,在三日后抵达了贵阳城。叶应桢来不及休息,直奔孙可望的府邸。他将白文选叛变的消息告诉了孙可望。
孙可望听后大怒,他没想到白文选竟然会背叛自己,气得破口大骂:“这个吃里扒外的鸟人,本王绝对不会放过他!”孙可望咬牙切齿地说道。
叶应桢赶紧提醒道:“国主,当务之急是赶紧接回皇帝!李定国孤兵前来,兵力不足,他们拖家带口,必然行程拖沓。今若发大军前往,必定能击溃逆贼,迎回皇上。”
孙可望的怒火稍减,他深知叶应桢所言极是。他立刻召来众将,商议对策。
经过一番讨论,孙可望尽起十万大军,前去阻击朱由榔等人。同时,命兴国侯冯双礼加强贵阳城的防守,以防李定国声东击西。
一场恶战即将拉开序幕。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日,朱由榔召集李定国、白文选、靳统武、马吉翔、李昂至文华殿商议国事。
众臣步入殿中,昔日那些彰显皇家威严的华美装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巨大的沙盘,上面点缀着各色小旗,犹如繁星点点。
朱由榔见几位将军到来,便示意他们就座。
李定国目光如炬,细看之下,发现沙盘上所绘,正是安龙府周边的山川地形。
朱由榔沉声开口:“朕反复思量,深感诸位爱卿之言甚是,安龙府不过一隅之地,根基浅薄,非长远之计。”
朱由榔的话语在空旷的文华殿内回荡,众臣的脸上浮现出沉思的神情。
李定国轻抚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深知皇上此举必有深意。
白文选紧随其后,他的目光在沙盘上来回扫视,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靳统武则皱起了眉头,他是个直性子,不喜欢拐弯抹角,便直言道:“皇上,臣以为,昆明地势险要,城池坚固,粮草丰足,乃徐图发展的理想之地。”
马吉翔则显得更为谨慎,他知道皇上此举必有其考量,便没有立即发表意见,而是静静地观察着皇上的神色,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李昂则显得有些忧虑,他知道移驾一事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便小心翼翼地问道:“皇上,移驾之事关系重大,不知皇上有何打算?”
朱由榔见众人各有疑虑,便站起身来,走到沙盘前,手指轻轻触摸着沙盘上的地形,说道:“朕深知安龙府地狭人稀、资源有限,难以为继。今日召集诸位,正是为了商讨舍弃安龙,另寻新地。”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然而,朕虽有意迁离此地,却必须谨慎行事。孙可望若得知晋王勤王,必将派遣大军来袭,我们不可轻举妄动。”
在朱由榔的坚定话语中,殿内的气氛逐渐凝重起来。
李定国率先打破沉默,他站起身来,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陛下,臣窃以为,无论迁驾何方,首宜确保圣驾安全。斥候近日探得,孙可望所部已连夜疾行,距安龙府仅两日程。为保圣驾无虞,宜先发制人,击溃彼先锋。臣请陛下速下明诏,调集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迎头痛击孙可望,挫其锐气。臣愿亲率大军,昼夜兼程,以期早日迎敌,确保圣驾安全。”
白文选缓缓站起身,接着说道:“晋王之言甚善。陛下,臣以为,孙可望虽强,然若得四方驻军之助,必能事半功倍。故臣请陛下速遣使者,前往各地驻军,晓以大义,明以利害,以争取其支持。”
李定国也附议:“今孙可望于黔地经营已久,各府守将皆为其心腹。然遵义府守将祁三升,乃抚南王刘文秀麾下之忠臣也。吾已遣使者往遵义府,与祁三升联络,共谋抗孙可望之策。孙可望虽得地利,不得人心,然吾等亦不可轻敌。遵义府地处要冲,祁三升又为忠良之将,若得其相助,必能增强吾军之力,共御强敌。”
朱由榔轻轻地点了点头,这件事他早就知晓。
当他决定暂时留在安龙府的时候,李定国就已经派人去联系了祁三升。
遵义府驻扎的龙骧营,是李定国在云南时创建的一支精兵,现在由祁三升带领。祁三升原本是刘文秀的部下,以勇猛着称。当李定国东征两广地区的时候,祁三升奉孙可望之令改镇遵义。
这支军队主要由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青年组成,包括彝族、壮族、白族、仡佬族和傣族等,他们以勇猛和善战而着称。多次在战场上给予清军沉重打击,令敌军闻风丧胆,被誉为“蛮兵”。
当得知李定国已迎回永历皇帝消息后,祁三升迅速召集了所有将士,他慷慨激昂地说道:“各位兄弟,晋王乃吾旧主也。今晋王于安龙尊崇朝廷,吾辈为臣,唯随朝廷而行,方显忠义。故吾意已决,响应晋王之召,率众赴安龙。诸君以为然否?”
龙骧营的士兵大多是李定国的老部下,听说要重新回到李定国麾下,他们自然欢呼雀跃,齐声高呼:\"吾等唯将军之命是从!\"
在得到众将士支持后,祁三升即刻下令拔营,率龙骧营二万余众,向安龙进发。
“龙骧营不日即将抵达。”朱由榔说道。
众将闻讯,无不心潮澎湃,士气大振。若龙骧营加入,己方便有三万五千精兵在手,完全可以和孙可望扳一扳手腕。
朱由榔目光如炬,扫视着众将,见他们脸上洋溢着欣喜与期待,便趁此良机,邀请他们至沙盘前,沉声说道:“红帜示朕之兵,黄帜示孙贼之众。望诸位将军,共谋战策,以定乾坤。”
在朱由榔的鼓励下,众将纷纷献计献策,议论声此起彼伏。
有的将领提出分兵诱敌的计策,希望通过巧妙的调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分散其力量。
有的则主张合围困敌,利用骑兵将敌人分成数段,使其首尾不能兼顾。再利用己方熟悉地形的优势,将小股敌人围困在一处,形成局部兵力优势,聚而歼之。
朱由榔静听诸将之言,心中暗自点头,环视一周,发现晋王李定国没有说话。
他问道:“王兄可有破敌之法?”
李定国缓缓说道:“臣有一计,或可出奇制胜。”
众将闻言,皆凝神静听。
“孙贼虽众,然其军心不稳,我军若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能大破敌军。”李定国手指沙盘,详细布署。
“先遣一员将领佯攻,假装不敌,择路而逃。”
李定国的手指在沙盘上移动,最终停在了一个峡谷的位置:“于斯地,吾辈潜兵于山巅,故露破绽。孙可望疑心甚重,必遣斥候探之。斥候入峡,山巅兵挥旗,高声呼喊,大造声势。孙可望闻有伏兵,必更行军路线,从大道直取安龙。”
他环视四周,继续说道:“届时,吾辈于安龙城东五里之外,密林之中,布下天罗地网。敌军一入彀中,吾将亲率先锋,夜袭其营,乱其阵脚。余军分三路并进,四面夹击,扰其军心。龙骧营按兵不动,待敌精兵尽出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合围,定能大获全胜。”
众将听后,无不心悦诚服。
朱由榔也觉得此计甚妙。
然而,李定国的脸上却露出了难色。朱由榔见状,关切地问道:“王兄,尚有何难处乎?”
李定国点点头,沉吟道:“今唯一之难,乃遣谁去佯攻。若地位不显赫者,则孙可望未必中计,则吾之计亦难成。”
朱由榔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此事重大,确需慎思。吾等需一将,令孙可望信服。王兄,你心中可有人选?”
李定国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臣心中已有人选,但此事还需陛下圣裁。”
巩国公白文选闻言,立即抱拳向前,声若洪钟道:“陛下,臣愿为佯攻之将。孙可望因臣归顺陛下,必怒火中烧,若臣与孙贼之军偶然相遇,彼必欲擒臣以泄愤。”
朱由榔听闻此言,心中颇为踌躇。白文选方才归顺,便让他担任去做诱饵,似乎于情于理都不妥当。然而,环顾四周,又没有更好佳人选,此事令他难以决断。
沉思间,朱由榔忽有所悟,暗忖:“孙可望最想要的人,不就是我自己吗?如果我亲自去做诱饵,岂不更合他意?”
于是,朱由榔将心中所思,尽数倾吐于众将之前:“朕思之再三,孙贼所图,莫若朕躬。若朕亲为诱饵,引孙贼入彀,或可一举成功。”
众将听罢,皆惊愕不已,纷纷上前劝阻。此举实在太过冒险,并非万全之策。
纷议声中,朱由榔抬手示意众将安静,他的目光坚定,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朕意已决,无需再议。朕身为大明之主,自当身先士卒,为国为民。此计虽险,然亦为破敌之良策。”
随后,他继续说道:“若能以此诱敌,保我大明江山,朕虽万死不辞。况有诸位将军共同扶持,定会无惊无险。”
朱由榔这样说并不是毫无依仗。
这个时代,贫苦百姓身体素质极差,但作为桂王世子的他,从小就不缺营养,身体素质远超普通人。而他这具躯体更是自小学习君子六艺,骑射一道也颇有建树。
所以,他才敢力排众议,前往诱敌。况且,退一万步说,就算自己真的有什么意外,不外乎重新打工就是了。
众将见朱由榔如此坚决,心中虽有忧虑,却也生出一股豪情,纷纷表态愿随朱由榔共赴国难。
白文选更是挺身而出,表示愿为朱由榔分忧,承担起诱敌的重任:“陛下既已决意,臣愿为陛下前驱,共谋此计。”
朱由榔微微颔首,对白文选的勇气与忠诚表示赞赏,随即又对众将说道:“朕知诸位将军皆忠心耿耿,此战关乎大明存亡,朕与诸位将军同心协力,定能破敌制胜。”
众将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死力!”一时间,士气大振。
随后,朱由榔与众将商议细节。
他们决定由白文选假装护送朱由榔匆匆离开安龙,不小心撞到孙可望大军,佯装败退,引诱孙可望的追兵深入埋伏。而李定国则在安龙城中坐镇,待敌军深入后再亲率大军出击。靳统武、马吉翔、李昂由三面出击,迫使孙可望伏兵尽出,最后再由龙骧营内外夹击,一举歼灭敌军。
商议已定,众将各自领命,迅速行动起来。
朱由榔将李定国留下,目光中透露出几分深意:“王兄,朕深知你与孙可望昔日情谊深厚,然而今日,国家内忧外患,孙贼不思图报,却觊觎皇位,其野心勃勃,目光短浅,昭然若揭。朕虽不敢自诩圣明,但确是一面凝聚天下大义的旗帜。这面旗帜,无论是在孙贼手中,还是在王兄手中,都应为国家而举。”
李定国闻言,神色一凛,连忙跪倒于地,声音中满是诚恳与坚定:“陛下,臣之心,唯忠于朝廷,绝无二心。今日之计,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誓死扞卫大明江山。”
朱由榔原本无意对李定国施以苛责,毕竟他不远千里赶来救援,忠诚之心昭然若揭。
然而,皇后的一席话令他顿悟:“为君者,若唯施恩而无威,臣下必生骄慢;若唯严而不知宽,臣下必怀怨。帝王之道,刚柔相济,恩威并用。此一张一弛之间,乃君臣和睦之理也。”
虽然他心里别扭,却也认为皇后的说法有道理,不得不这样做。
朱由榔急步向前,亲手扶起跪地的李定国,语气温和而诚恳:“王兄,何必如此?朕深知王兄忠心耿耿。朕所忧者,非王兄之忠,乃王兄之慈也。万一于两军对垒之际,兄心生怜悯,恐令孙可望有机可乘。”
李定国闻言,心中既感欣慰又生愧意。欣慰的是,皇帝仍旧对他信任有加;愧意则源于自己对孙可望的兄弟情谊,实不愿将其置于绝境。
忠义之间,难以抉择。
若非皇帝及时提醒,他恐怕真会在即将到来的战场上铸成大错,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朱由榔的这番话,不仅化解了李定国心中的矛盾,更坚定了他为国尽忠的决心。
夜幕降临,李定国独自站在营帐外,仰望着那无尽的夜空,点点繁星闪烁,似在默默注视着世间的一切。他思绪万千,回想起曾经与孙可望一同征战的岁月,那些豪情壮志与生死与共的过往,如今却都已变了模样。他长叹一口气,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他都要为了国家和百姓而战,哪怕前路艰难险阻。
安龙城内的朱由榔也没有入睡,他同样在思考着当前的局势。他深知李定国的为难之处,但他也明白,在这关键时刻,必须要有所取舍。他相信李定国最终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带领着将士们为大明的未来而拼搏。
而在远方的孙可望,此时也在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他全然不知李定国内心的挣扎,一心只想着实现自己的野心。
黑暗中,三方势力都在默默蓄力,等待着黎明到来后的那场决定性的较量。
风悄然吹过,带来一丝未知的气息,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将会无比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