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被盗的传国玉玺
李锦衣是个美人,她笑的很好看,却又令人恨得牙痒痒。
她真不信,李桓破案能比她强!
不是她吹,若非她是个女子,就是大理寺卿,她也做得!
李巽和李锦绣一起瞪了疯娘子一眼。
在大哥大姐的联合压制下,李锦衣这才收敛了魔性的大笑,安静下来。
“行吧,那就让老九听听,就当听故事,嘻。”
这魔头看了李桓一眼,神色不言而喻。
李巽语气有点急切的叙说道:
“四个多月前的正月十五,是女真传统的放偷节。按律,这一日偷窃任何财物都不治罪……”
李桓点头。他当然知道放偷节。那是契丹人的节日,被女真人继承,很有特色,也很胡闹,甚至野蛮。
辽人的放偷节是三日,金人是一日。但内容都差不多: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升斗小民,皆可以偷窃!
偷窃任何财物都不治罪,包括偷情通奸。
主人发现财物被盗,明知盗窃者是谁,也不得追究,但可以赎回自己的东西。
盗窃者可以接受赎金,也可以拒绝。
更要命的事,放偷节这一天,为了方便大家盗窃,不许锁门,不许点灯。
就连衙门捕快,节中也不管窃案。
但这种节日实在太过奇葩,正经汉人很难接受,所以主要流行在契丹人和女真人之中。
可是汉人却是最大的受害者。
每到放偷节,女真人、契丹人、以及故意偷窃的汉人,就将目标瞄准部分家境殷实的汉人,大偷特偷。
甚至直接当面拿,美其名曰“明偷”。
嗯,明偷也是偷。
至于这一日合法的偷情通奸,更是荒谬透顶。
也不知契丹人为何能发明这种节日。但据说最早是鲜卑人的节日,契丹人也是继承者。
李巽提到放偷节,难道这件皇帝钦问的大案,和偷窃有关?
却听李巽继续说道:“放偷节这一日,就连九龙山崇圣宫、磐宁宫也是象征性的不上锁的,说是便于大金的列祖列宗过好放偷节……”
李桓闻言神色一动。
九龙山可是金朝皇陵所在啊。
北京有两大皇陵,一是明十三陵,二是金十七陵。
城外的九龙山(后世房山),埋葬了女真十七帝,包括追封的祖宗十帝,以及金朝九帝中的七帝。
金皇陵,后来被魏忠贤毁了。
金皇陵的崇圣宫和磐宁宫,就是祭祀诸帝的神宫,也是皇帝祭祖时住的行宫。
所以,那里绝对是金朝重地。
那么这件大案,肯定和金朝皇陵有关了。是皇陵被盗掘?
李巽喝了一口李桓斟的茶,语气越发凝重了:
“这一日,收藏在两大神宫之中的一件重宝,居然不翼而飞了。不但宝物失窃,还死了一百多个人守陵的宫人,死了几个祭祀的萨满。”
“贼人哪里是偷?根本就是抢劫杀人!”
“你知道这件宝物是什么?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本来淡定的李桓,听到这四个字,也差点跳起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金陵神宫中失窃的重宝是传国玉玺!
“真是传国玉玺?”李桓不敢相信的问道,语气都有点颤抖了,惊愕之色都难以掩饰。
重生以来,他第一次这么激动过。
两百多年前,后唐李从珂在契丹大军攻陷洛阳之际,抱着传国玉玺自焚玄武楼,从此传国玉玺不知下落。
以至于之后的石敬瑭,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只能当白板天子。
可是后世史学家猜测,传国玉玺大概率落入了契丹主耶律德光手里。
因为灭亡后唐王朝的,就是契丹人。
契丹灭后唐之后,不几年又灭后晋,然后耶律德光干脆在洛阳自称中原天子,改国号为“大辽”。
为何他改大契丹国为大辽?还自称中原皇帝?
史学家猜测,那是因为他可能得到了传国玉玺!
也就是说,传国玉玺被辽国获得。
这可能也是辽朝自称“中国正统” 的原因。
之后的辽圣宗,还做过一首诗,叫《传国玉玺诗》,其中四句是:
“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皆牢守,世业固永昌。”
辽兴宗时,有一年的科举考试,题目叫《有传国玺者为正统赋》。
所以几乎可以肯定,传国玉玺就在辽国。但北宋死不承认,故意搞出假玺混淆视听。
辽人请宋使观看传国玉玺,宋使竟然不敢看。
《辽史》记载,辽灭亡时,天祚帝逃跑,为了不让传国玉玺落到金军手里,将传国玉玺扔进了桑乾河。
可是现在,李巽说传国玉玺在金皇陵神宫,那么就是说,金灭辽后还是得到了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成为神宫的祭器,供奉在历代金帝的陵墓前。
还真是汉家的奇耻大辱啊。
然后传国玉玺在放偷节被劫,还死了一百多个人。
这又是讽刺了。
李巽说道:“四个多月了,大理寺,刑部,大兴府,警巡院……联合侦缉,却没有丝毫线索……”
“那些宫人也就罢了,可是传国玉玺没有找到,还死了好几个萨满,都是金镜大师的弟子……”
李桓听到死者之中还有萨满国师金镜大师的弟子,不禁更是心动。
如今,他刚好有求于金镜大师啊。
要是能破案,就有把握获得金镜的帮助,破解虢国公主这道难关。
李桓听到李巽说完,这才知道案子难在哪里。
当夜是大雪,雪地上有脚印。可是大片脚印到了山脚下,陡然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就好像,一群人突然出现在皇陵,得手之后突然飞走了。
大理寺等衙门查了很久,都无法确定贼人离去的方向。
贼人的杀人手段,都是用刀和狼牙棒,也没有特别之处,似乎是军中所用。
这案子难就难在,脚印突然在山脚下消失,就好像一群人凭空消失或者插翅而飞了,没有搜寻方向。
加上大雪掩盖了很多痕迹,雪化之后就更难寻找踪迹了。
李桓问道:“两大神宫的幸存者怎么说?”
李巽道:“幸存者都说,贼人是假冒大睦亲府的祭祀人,以为来神宫进行半月一次的例行祭祀。因为是祭祀人,所以都戴着娱乐神灵的祭祀面具。”
“大概有三四十人吧。等到他们突然杀人,守陵宫人们和萨满们,才知道是敌人。”
“当时,守卫皇陵的陵卫军,正在参加放偷节的夜饮,加上大雪封山,又是放偷节,也就没有照常巡逻……”
“等到卫军赶到,贼人已经得手下山了。”
“卫军立刻分散追击,却什么也没有追到。”
“贼人没有马,又不能飞,是怎么悄无声息的离开的?”
“即便是雪太深,卫军的骑兵马速太慢,也不至于什么也追不到。”
“肯定内部有人勾连贼人,使得贼人对皇陵非常了解,知道传国玉玺藏在神宫的秘密。”
“至于贼人,金镜大萨满做法请神之后,占卜说是贼人为了破坏大金国运,盗走传国玉玺。”
“如今宋军北伐,很多人怀疑是宋人奸细所为……”
“可是,他们是怎么做到不翼而飞,不留痕迹的?”
李巽说到这里,李锦衣也不笑了,变得少有的严肃起来。
她喜欢破案,可是她也想不通,贼人又没有翅膀,为何突然消失,连脚印也没有留下?
就算是下雪,也不可能那么快就覆盖脚印啊。
她曾经想过,贼人是倒着走,一边走一边扫出脚印。
道理上说的通,可以做到。
可是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贼人如果这么干,导致逃跑速度很慢,早被发现了。
他们逃走的速度很快,所以不可能是一边走一边清除脚印。
李桓想了想,“大兄可还记得,皇陵附近的地图?”
李巽蘸了茶水,在茶几上随便画了几笔。
“两大神宫在这,山麓在这,这是九龙山,这是凤凰山,这是盐沟河……”
李桓看了一眼,很快就发现了什么。
九龙山脚,距离盐沟河,足有数里之遥。
河流的下游,就是中都城的水关,连通凉水河,也就是护城河。
如果贼人有能力进入结冰的盐沟河,就有可能迅速逃离。
可问题是,贼人怎么能从山脚直接进入盐沟河,而不留任何脚印?
无论是骑马还是步行,都不可能做到。
这么深的雪,就是骑马,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除非是……
李桓忽然说道:“大兄,你有没有听过狗拉雪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