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觉醒
“那你娘都教你读什么书?”,陶轻然继续问道。
“我正在学《春秋》。”
这下陶轻然不只是出乎意料了,而是鄂然,内心却是如煮滚的水一样,一片沸腾。
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学习《春秋》,这不是科举考试才需要学习的吗?
听说这是一本史书,有一次听到二哥偶然说起,里面记录了很多血腥的战争,很多残酷的事例。
顾太太为什么要教她《春秋》?
她按一下心头的慌乱,犹不死心地问:“那你学《女戒》《烈女传》这些吗?”
顾影好像很奇怪她会问这样的问题,但还是说:“这些知道就行了,没必要认认真真的去学,都是束缚女子的东西。你要真认真学了,并且按照这上面的一条一条的去做,那可真是害了你。”,然后有点意味深长的说:“我们真正要立世,还是要学历史?”
这完全颠覆了陶轻然的认知,她在东林伯府学习的时候,庄嬷嬷就教她们《女戒》《烈女传》,还告诫她们要好好学习,难道庄嬷嬷们错了吗?
可是林叶彤不是说庄嬷嬷很厉害吗?很多世家大族都想请她都请不到,他们林家还是走了贵妃的路子才请到的。
陶轻然彻底迷惑了。
顾影看她这个样子就问她:“那你都学什么?”
陶轻然没吭声。
顾影有点夸张的说:“你不会就只是学《女戒》《烈女传》这些书吧?”
陶轻然勉强的点了点头,虽然她还学了《女训》和一些诗词,但是也差不多,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不如顾影。
顾影可能觉得自己有点过了,就拉着她的手说:“学历史可以让我们明理知事。遇到什么事也能借鉴前人的智慧,再棘手的事情也能处理得圆满一点。我们女子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做什么都束手束脚的,要是再不学学历史,让我们清清心,这一辈子可真要过的糊里糊涂了。”
然后问她:“难道你就想这样稀里糊涂的过下去吗?”
陶轻然摇了摇头。
顾影就鼓励她:“你可以先看看《尚书》,我娘最开始的时候就教了我这本书,你再看《春秋》《史记》这些书就容易多了。”
陶轻然既好奇又感兴趣。
顾影看着陶轻然睁着一双黑珍珠似的眼睛,求知若渴地望着她,就一阵激动,满心的自豪,越发的显摆起来,就滔滔不绝地向陶轻然讲她学了哪些书,都学了什么?
一个听得起劲儿,不时的发问,一个就讲的特别卖力,有时候忘了,还拿出本子看了看再继续讲,就这样陶轻然还是听的入神。
中午在顾家用膳,两个人匆匆吃了饭又回到顾影的屋子,继续一个讲一个听,好像夫子在给学生讲课一样,让顾太太和杨如梅觉得好笑,也不管她们,随着她俩玩儿去。
等到下午杨如梅叫陶轻然回去的时候,她还听得津津有味,走时还依依不舍,到了院子门口还频频回头,说着要“写信”之类的话。
下午,陶书岭下了学,赶到乐山客栈陪他们一块吃晚饭。
陶轻然把陶书岭拉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急不可待的问:“二哥,你说我也看看史书,行不行?”
陶书岭则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这有什么不行的,你想看就看呗。”
陶轻然原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结果到陶书岭这里好像根本就不是事儿,有点愣愣的。
陶书岭奇怪的问道:“你怎么突然想看史书了,你不是一直都在学《女训》《女戒》那些书吗?”
陶轻然突然觉得二哥这样说,有点看不起她,可是想想二哥说的又是事实,又不好反驳。现在又是让二哥拿主意,只得老老实实的说:“顾小姐一直都在学历史,我听她说顾太太在教她《春秋》,她还学过《尚书》呢”,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陶书岭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说:“你想学那就学学吧,多看点史书也有好处。要不要我先给你找几本看看?”
陶轻然正有此意,笑眯眯地看着陶书岭点头。
陶书岭突然就有一种被设计的感觉。
晚膳的时候,小二刚把“五香脱骨扒鸡”端上来,陶轻然用帕子垫着手上来就拽了一只鸡腿递给陶书岭说:“二哥你多吃点,你都瘦了,要多补补。”
一旁的杨如梅和陶书山面面相觑,不知道陶轻然闹的是哪一出。
陶轻然是家里最小的幼女,从来都是别人照顾她,她何曾照顾过别人?
况且还是这样没有一点形象的上手抓鸡腿侍候人,更是从来都没有过。
陶书岭自然知道陶轻然为的是什么,也不点破,很坦然地接受了陶轻然的服侍。
陶书岭刚吃完鸡腿,陶轻然就又舀了一碗丝瓜鸡蛋汤递了过去,说:“二哥,喝点汤。”
这下如果说陶轻然和陶书岭之间没有鬼,谁也不会相信。
杨如梅和陶书山的眼光就在两人的身上转来转去,陶轻然咳了一下,有点不自在的说:“我们马上就要走了,又要好久不见二哥,我想让他吃的舒服点。”
“扑哧”一声,杨如梅就笑了起来,她要相信陶轻然的鬼话,她就傻了。
陶书岭就朝着陶书山又是摇头又是眨眼睛的,陶书山也就不管弟弟妹妹的小动作了。
等到第二天下午,陶书岭满头大汗的跑到乐山客栈给陶轻然送来一套《史记》的时候,杨如梅和陶书山终于知道陶轻然为什么那么殷勤了。
杨如梅莞尔。
陶书山有点意味深长。
在外游玩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就要往回返了。
远处高大耸立,气势磅礴的乐山。乐山脚下的那条清澈的小溪,欢快的鱼儿。绿树环绕,书声朗朗的乐山书院。眼前越来越远的乐山客栈。都将成为她生命中最美的记忆。
已经走出了很远,她还掀着帘子向外看,想把这些都印在脑子里。
回程还是那条路,还路过那些村庄,又看到那些狗,那些羊,那些鸡,那些牛,她依然觉得新奇。
只是路边的小麦,来时还大片大片的随风摇摆,回程的时候基本上已全部被农人割下,捆成捆,成了打麦场上一个一个的麦垛,再过几天就会成为一粒粒的麦籽儿被农人收到屋里,经过一道道工序,某一天成为馒头被端到餐桌上,供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那一刻,她突然对远处劳作的农人有了一种深深的敬畏。
这是她在看《女训》《女戒》,甚至是《列女传》都是不能理解的,也是体会不到的。
看了看旁边的那套《史记》,或许她能从这里找到答案。
她忍不住翻开了封皮,发黄的书页,淡淡的墨香,却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将向陶轻然展现出一幅伟大的、波澜壮阔的人类生命史画卷。
“黄帝者,少典之子”
开篇就介绍了我们的来处,因为黄帝和炎帝,我们才被称为炎黄子孙。
因为有着先祖们的不畏艰险,开山劈路,遇水架桥,疏通河道,种植农作物,建立规矩礼仪。
在薪火相传的生命更替中,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是那么的渺小,可是看着一代一代人创造出的丰功伟绩,人类又是那么的伟大。
陶轻然在震撼中,看得如痴如醉。
直到杨如梅轻轻地合上了她的书,笑着对她说:“再用功也不在这一会儿,还不抓紧看看外面的景致,再想出来,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陶轻然回过神来,好像才发现她还在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