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和尚的分析 朱棣心安去
“是啊,阳谋。”姚广孝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转头看向朱棣,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殿下心中是否担忧吉凶未卜?”
朱棣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孤确实拿不准朝廷的态度。此次朝廷的操作,看似寻常,实则深不可测。孤此行京师,吉凶祸福实在难以预料,心中不禁感到一阵不安。”
姚广孝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朝廷自削京营,其目的何在?依贫僧看来,殿下此次忧虑,实则是关心则乱。殿下此行京师,实则是大吉之兆。”
“哦?大师此言何解?”朱棣闻言转脸看向姚广孝,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姚广孝微微一笑,开始详细分析:“朝廷突然宣布裁撤京营诸卫十余万兵力,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四海八荒,天下皆知。这无疑是新皇向天下人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他无意于削藩,至少在当前的形势下,他并不打算采取这样的行动。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新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深知,若是在诸藩入京奔丧之际强行扣留他们,强行推行削藩政策,那必将引起天下震动。至少诸王亲卫之军会人心惶惶,特别是那些手握重兵、实力雄厚的九大塞王之军,更是会成为潜在的火药桶。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兵变,到时候天下大乱,朝廷的统治也将岌岌可危。
就算新皇是个昏聩不智的君主,朝廷中的诸臣也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深知削藩之举牵涉甚广,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朝廷的覆灭。因此,他们纷纷站出来支持新皇的决策,认为裁军之举并非削藩之兆,而是另有深意。
实际上,新皇裁军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希望通过优化军队结构,减少冗员,使军队更加精干高效。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天下人展示他的诚意和决心,表明他愿意与诸藩和平共处,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这一决策虽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在朝廷诸臣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还是得到了顺利实施。新皇也通过这一举措,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为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新皇裁军十万余众的举措,经过深思熟虑,明显并非单纯地针对削藩。若真要削藩,新皇定会采取更为直接且有力的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以达到一统江山的目的。然而,新皇并未对边军诸卫动手,反而保持了对地方军力的适度尊重与平衡,这足以显示新皇的智慧与远见。
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民生凋敝,信心动摇。新皇深知,此时的首要任务并非急于削藩,而是要让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重建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因此,他选择裁军以节省财政开支,用于民生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以期在短时间内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
同时,新皇也希望通过此举向天下百姓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新朝将致力于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而非一味追求权力斗争和领土扩张。这样的策略不仅有助于稳固新皇的政权,更能安抚民心,使百姓对新朝充满信任和期待。
因此,可以说新皇裁军十万余众的举措并非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新朝初立时期的一种政治智慧。它既符合新皇稳固政权、安抚民心的策略,又为新朝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关于削藩之事,此前确实议论纷纷,沸沸扬扬,但实则都只是一些无根无据的传闻,并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削藩一事已经迫在眉睫。尽管朝中,以齐、黄二人为首的文臣们,屡次上疏,力陈削藩之必要,他们言辞恳切,观点鲜明,然而,这些建议却并未得到新皇的明确采纳。
新皇的沉默并非漠视,反而更像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谨慎。他明白,削藩之事涉及朝局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轻举妄动。他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证据和理由,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因此,尽管齐、黄等人的建议声声入耳,新皇却并未急于表态,而是选择了沉默,等待时机。
由此可见,新皇对于削藩一事的态度是审慎而理智的。他并未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影响,也未被文臣们的进言所左右。他深知,此时削藩的时机尚未成熟,需要更多的准备和筹划。”
“其四,最为关键的情报是,殿下在京师的亲信密友,并未有任何紧急警示之语传来。这不仅仅限于殿下的情况,就连诸王的亲近之人也同样保持了静默,未见任何异常的风吹草动。这表明,至少在目前,朝廷的动向并未直接涉及到殿下及诸藩王的利益。
与此同时,军中的将领们也并未察觉到朝廷有频繁的调动迹象。虽然朝廷近期对京营的一些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但这样的举措似乎更多的是针对京营内部的整顿,而非针对殿下或诸藩王的行动。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朝廷目前并未将矛头直接指向殿下及诸藩王的判断。
然而,尽管目前的情况看似平静,但殿下仍需保持警惕。毕竟朝廷的动向往往难以预料,而且政治局势瞬息万变。殿下应当继续密切关注朝廷的动向,同时加强与其他藩王的联系,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此外,殿下也应当加强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以便在必要时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地位。毕竟,在权力的斗争中,实力和影响力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殿下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听完姚广孝的分析,朱棣连连点头,但心中仍存疑虑:“大师所言极是,但孤对这位侄儿颇为了解。他若心血来潮,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削藩,孤又该如何应对?”
姚广孝嘴角微微抽动,心中虽觉朱棣过虑,但仍耐心解释道:“殿下多虑了。新皇种种迹象已然表明他无意削藩。若他真要削藩,必会召西北、西南兵力入京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齐、黄二人也会得到重用,至少会担任兵部尚书一职。然而如今这些迹象都未出现,说明新皇并未将削藩列为当务之急。因此殿下此行京师,只需大张旗鼓、广而告之即可。”
“哦?大师此言何意?”朱棣闻言眉头一挑,露出疑惑之色。
姚广孝微微一笑,解释道:“殿下此行京师,应大张旗鼓地表明自己的孝心和忠诚。让天下人都知道殿下进京奔丧的诚意和朝廷对殿下的重视。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想要对殿下不利,也会因为顾及天下人的眼光而有所顾忌。同时殿下也可以借此机会与京师的故友走动一二,加强联系和互信。这对于殿下日后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将大有裨益。”
朱棣闻言恍然大悟,脸上露出释然之色:“大师所言极是!孤明白了。此行京师,孤定要大张旗鼓地表明自己的孝心和忠诚。让天下人都知道孤的诚意和朝廷对孤的重视。如此一来,即使有人想要对孤不利,也会因为顾及天下人的眼光而有所顾忌。”
姚广孝点头微笑道:“殿下英明。此行京师必将一切顺利。”
想到此处,朱棣心中阴霾已散,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放声大哭起来。他的哭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心中的悲痛和不安都宣泄出来。他告诉世人,他是孝顺的儿子、忠诚的臣子。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他对皇考的真心和对朝廷的忠诚。
就这样,朱棣在孝陵哭完后又去了朱标的陵前继续痛哭流涕。他的双眼已经通红一片,发髻也变得凌乱不堪,衣衫也显得有些不整。但他毫不在意这些细节,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之中。
最后,朱棣骑上战马,带着满腔的悲痛和坚定的信念返回了京城。他知道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还要继续在朝廷中展示自己的孝心和忠诚。只有这样,他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被削弱,才能为日后的宏图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