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一梦故里 > 第2章 村里的故事

第2章 村里的故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他们望着眼前,流淌的溪水就好像一条时间长河。时间长河上面的节点,就好像这断桥,这些白石一样,给人们思考。人生好像就是这样,从稀里糊涂的到这个世间开始,一切都是顺着时间走下去的,一切又好像是注定的,它给了你的人生希望和选择的空间。可我们又好像不被注定,你想躺着,坐着,还是跑着,好像它都无法替你决定。所以,每一个节点就是给你去思考的,去思考你继续下去的意义,让你不再是糊糊涂涂的。

    清风与百花,他们的名字就好似这人间的思绪一样,常在。清风又一次勾搭着比他高了一点的百花,朝着家里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们还遇到了出来觅食的小兔子,看着它们忙碌的模样,指定是饿了一天了。他们笑了,因为前头有一只小兔子滑倒了,四脚朝天。

    &34;花儿呀,你看,这些小兔子可爱吧,和你翻白眼的时候一样可爱,哈哈哈。&34;清风见状又说笑了起来。

    百花也是没给清风好脸色,总之呢又是白了一眼他。这一路上,趣味还是很多的。小蚂蚁们在搬往新的家园,小蜘蛛们还在呆呆的织着它们的网丝,小鸟叽叽喳喳个不停了,好像是饿了,可惜又找不着虫子。天空似乎看到了这一番景,拨开了云层,一切都放了晴,大地又是一番新景。

    天气暖和了,他们走的路也平坦多了,没过多久便到了村里。此时的村里明显多了一些喧闹,一番热闹的景象。人们在习武场上斗着武,连习得一招半式的三岁孩童又在互相切磋啦。俗话说得好:习得一招半式,可闯半世江湖。小孩童们不会也有了闯外界的想法了吧,也对必竟这一村子人都喜欢讲外面的故事,对外面的世界也是乐此不疲的呀!

    秋思院里《杂记》一书写着:九州之地,山川秀美,西州虽贫瘠之地,异域之风尚美;东州乃宜居清秀之地,享有仙境之美誉;白露州四面环水,有水乐园之称;江州乃万湖之地,房屋以竹房为主;漠州称得上无人区,乃蛮风瘴雨之地;苍云州四面环山,云烟缭绕,是诗人作者写作之地;诗州,顾名思义便是文化圣地,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武州,天下武学,大多出自武州,武者向往的地方;食州,要说到美味山珍,那是非他莫属了。

    《杂记》,在时清风还没出生之前,便已经存在于村里了,似乎是几辈人用了百年的时间去书写的,书里包含的天文,地理,人文,情爱,都是几代人创造的精华了。也许随着每一个时代的不同,《杂记》里的内容也要被后人所改动了。

    而时家村正好处于东州和苍云州的交界处。春时,有着百花齐放,万鸟齐鸣,一片生机盎然;夏时,有着溪水潺潺,云烟环绕,如临人间绝境;秋时,有着落叶缠绵,大地秋黄,不知几度夕阳红;冬时,有着傲雪入梅,天地相接,但见远方故人归。有着东州清秀,亦有苍云州之绝美,赏着四时之景的不同,观其天象之变化。

    如今《杂记》一著,已在九州流传甚广,人们的饭后闲谈,大多涉及了《杂记》内容。也许古往今来,世人的著作都是人们从一点一点的闲谈中提取出来的呢。

    天空放晴,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喜庆。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仿佛世间的沉寂都会被打破一般,祖先的祀堂,也已经摆放好了祭祀品,酒,果肉,以及孩子们喜欢的糖果。祀堂的修建已经有了两百年的历史了,呈四合院的样子,也是祖上的一位建筑师精心设计建造的。从大门而入,左右两侧是长廊,长廊两侧,是已经过了花期的腊梅--腊梅的花期一般是十一月至二月。可是院里还有着一些未凋零的腊梅,颜色也有些黯淡罢了。院内四面环水,代表着四水归堂之意,院中心是一块由石头筑起的&34;寿&34;字,寿字两侧写着&34;与天地同命,与万物共生,随之行,止乎礼,终于思。&34;

    堂内是先辈们的灵位,尤其的壮观与严肃,几位孩童在这里安安静静的摆放着那些祭祀品,他们也知道此地不可喧哗。

    村里的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在文化以及武道的气息下成长,每位孩子各自的向往也与之不同。此时,清风与百花正望向秋思院,秋思院是一座呈十二米高的楼阁,总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供村里所有人以及有时路过寻游的外乡人观赏和休闲的,这里的书籍可谓是多如牛毛,只是有些重要的典籍多是复刻版。

    而二层就是少有的几本原籍了:《杂记》、《兵道》、《上名五帖》、《琴谱》、《易》、《诗》、《千里江山集》。除了摆放于书台的这几本书外,空地都是棋盘或者古筝、笛、箫、琵琶,这第二层便有了时间的限制了。

    而第三层可就与众不同了,自下而上望去,也是极其宏伟壮观的,一座观星台,不知道是集多少前人的智慧才修建而成的。观星台,顾名思义就是观星宿、测风云的,村里过了七岁的孩童也时常在夜晚繁星时,像一群老人家一样&34;夜观天象&34;。

    秋思院后百米路,是一座湖,名为望月湖:望月湖,百人乐。几叶扁舟,三人而坐。一钓湖中月,一饮湖中水。念念不忘今日,往往不顾来时。此情已寄望月湖,此景已入故人心。

    两侧是垂柳,正值春季,垂柳尤绿,三分清俗,七分摇曳。一半枝条垂江,一半卧路。柳上还有百鸟,黄鹂、喜鹊、鹧鸪,共齐鸣,就是一道道美妙的音律。

    他们俩一步一步的朝着秋思院走去,突然一位孩子从树后跳了出来,比着鬼脸正对着他们。

    他们俩身体一振,清风率先开口:&34;小冬娃,你要吓死你的两位好哥哥,是不是?&34;冬娃却调皮的说道:&34;清风哥哥,百花哥哥,是不是被我吓到了呀!&34;

    百花装着很惶恐的样子,这乍一看还有点好笑,说道:&34;吓死了,吓得不轻。&34;冬娃脸上洋溢着一股得意。

    时冬娃,还是那样的调皮,也还带着几分可爱,至于他为什么叫冬娃呢?就是因为他在入冬那天悄然降世,一出生就哭得哇哇的,声音传响了整个时家村。正因如此,他的父亲就给他取了个冬娃的名字。

    清风没等冬娃反应,便双手抱起冬娃,将他给举了高高,百花也是在一旁捏着冬娃肉嘟嘟的脸庞,也难怪冬娃的脸皮厚。

    现在队伍已经变成了三人行,只是远远望去依旧是二人行。进了秋思院,就是成山成海的书籍,映入眼帘,目不暇接,也许对于一个初次进入这里的人,光是看一眼就会头晕目眩吧。

    在秋思院一楼的大堂中心,有着一台一凳一人,清风、百花也正好赶上这一周一次的说书。也只有这一天,秋思院里才会显得格外热闹。

    那坐着摇着尾扇的老人正是村里的说书先生--时四季老先生,时四季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头发花白,胡须也至胸间,脸上却还带着洋溢的笑容。尾扇上写着四个隶书字&34;乐于说书&34;。

    忽的只听啪的一声,醒木重重的拍打在木桌上,众人一惊便知老先生要准备说书了,便停止了闲言碎语。

    话说:&34;风云涌动,时局不安,九州各地,星象各显。唯独时家村,身处平平中。几百年来,时家村一直很少出现在世人的视野里。在远古的传说中,有一条腾云驾雾而来的巨龙,居住在现如今的时家村上,在长期的生活里,巨龙以吐息纳气之法滋养着这片天空,以自己的鲜血灌溉着这片土地。这些只是巨龙对这方居所的疗养之恩的报答。十年,巨龙在这里盘居十年,它把盘居的地方压出一个大大的深坑,在后世里,也就成了如今的望月湖。轰隆轰隆,只听天空一声巨响,巨龙穿过天穹,离开了这片土地,留下不舍的泪水,填满巨坑。如今,大世欲来,时家村也偶居已久,必将如巨龙般腾云驾雾而入。今日暂且讲到这里吧。&34;

    &34;啪啪啪&34;众人纷纷齐掌,开始了哄堂而闹,有的人第一次听着,那身体里流动的血液好像要迸发出来般。

    清风见时老先生正在收拾,便飞快跑上前,叫道:&34;时老先生,我来找您借书啦,就是那本你自己杜撰的《神话集》。&34;

    时老先生见又是这小子,便想着放下一切,撒腿就跑了,可奈何这清风小子年轻呀,我一个老年人也没有逃跑的必要了。

    几乎每一次的说书过后,清风都会死缠烂打的找时老先生借阅一本书,但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的。

    但这一次清风可没摆手了,清风一把将百花拉过来,对着时老先生一顿狂说:&34;时老先生,您看,我可把您孙子给带过来了,您要不把《神话集》借给我,我就把百花拉去我家喂狗了,让他天天和狗打交道。还有您要是再不借给小子我,我就一辈子和百花好了,让他找不着内人。&34;

    时老先生听了这些也实属无奈,只好答应了清风小子,叫他明日清晨来家里拿。百花在一旁听着这好似爷俩的人也紧紧的闭着双眼,不再理睬了。

    清风见终于从时老先生那拿到了书,笑嘻嘻的对着百花拍了拍肩背,还顺便帮着时老先生收拾收拾道具,三人便嘻嘻哈哈有说有笑的离开了秋思院。

    时老先生问起了清风:&34;时老头在家怎么样了,我也有一段时日没有找他聊天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念叨我呢。&34;

    清风笑着说道:&34;他呀,还是闲着呢,每天找我陪他聊聊天呀,下下棋呀,哪有时间念叨您老呢!&34;

    时老先生见这小子老是侃侃而谈,必须得揍他一顿,当即就把摇扇朝清风头上一砸,只听一声&34;唉呦&34;,便没了后续。

    才走到半路,等等,清风和百花才想着忘记带上冬娃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