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嫩玉米
其实不光她俩觉得浪费钱,连常云香和常玉梅刚开始知道时也劝过。不过顾安泽只说以后自己和顺子经常进山,心疼阿娘和舒文跑去挑水太累,而且打一口井是可以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儿,这点银子花的是很值的。
这话一出,她们也不好劝了。三小子心疼温萍和舒文,她们本来就不好多嘴。顾安泽又说打井可以惠及子孙后代,她们想想还真是,一口井用个几百年都没事,确实是划算的。
定下了井的位置,又谈了工钱。
打井也是有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直接定价十五两,若是选定的位置没水,工匠会在其它地方再打,直到打出一口有水的井为止。
另外一种是按井的深度算的,一丈是二两五钱银子,具体多少钱要看打井位置地下水的深度。
不过不管选哪一种,都是要管饭的。
领头的井匠道:“打井是力气活,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干的,价格是不能降了,不过既然你是我师弟的亲戚,我可以送一架辘轳给你。”
顾安泽笑着道了谢。
顾安泽正想问一下大伯要选哪一种,顾大庆就道:“按第二种吧,咱们这边靠河近,地下水很浅,选第二种划算。”
顾家大房打的那口井花了九两多,就是选的这种打井方式。
那工匠也道:“确实是这样,我也是看这里位置好,才定在这里的。”
“好,那就麻烦你们了。”
打井的事宜定下来后,工匠们立马忙活了起来。
打井的工匠一共是六个人,先是拿了铁锨挖,又拿出一种叫蝴蝶锥的工具凿,蝴蝶锥是一个下面尖尖的凿土工具,锥头上方有一个可以开合的漏斗,这个漏斗可以把凿下的土带出去,因为开的时候像是蝴蝶翅膀,所以叫蝴蝶锥。
顾家众人看了会儿热闹,汉子们就回去了,只剩下常云香几人在这边说话聊天。
今天大房因着这边要上梁,就没有磨豆腐,不过家里还有禽畜要喂,常玉梅也没多待,见这边已经没事儿,就回去喂猪喂鸡去了。
顾婷婷待了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拉了舒文去找霜哥儿玩了。
温萍和李氏洪氏商量着去田里掰玉米,中午煮玉米吃。
顾家大房种的全是大豆,吃玉米都是去二房那块旱地掰。
常云香和他们一起走到三棵柳下就不再去了,坐在那里和老姐妹们说话纳凉。
她本来想让顾廷轩跟着她玩儿呢,顾廷轩不愿意,也闹着去掰玉米。
洪氏抱着自家的小哥儿,也是帮不上忙的,就是跟着跑跑转转。
这哥儿已经八个多月了,来到田里后见满眼都是绿色,一直扭着头四处乱瞧。
“咔嚓~”
李氏抓住一根玉米往下一拉一拧,玉米就落到了她的手里。
她有身子,就没有背背篓,掰了几个拿不下了,就送到温萍那边。
“昨天阿娘说把枣打了呢,下午要是没事了我让安源他们兄弟几个打了给你们送一筐。”
温萍笑道:“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确实该打了。”
顾家老宅后院有棵老枣树,据常云香说她嫁过来时就有了,还是顾安泽爷爷小时候种下的呢。
顾安泽家后院有两棵石榴树、一棵柿子树和一棵小枣树,那棵枣树是今年春天才种上的,估计明年也难结果。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换钱,说是当年就能结果,其实还是不准的,反正今年那枣树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洪氏听了吃枣子,也笑道:“一说起来吃枣子,我想吃娘做的枣泥糕了。”
在田里乱蹿的顾廷轩听到枣泥糕,大喊道:“我也吃,我也吃。”
温萍几人听了全都笑了。
李氏笑道:“回去了你跟你阿奶说,让她给你做。”
顾廷轩一听来了精神,大叫道:“那咱们现在就回去。”
“别急,先掰完了玉米再回去,煮玉米也好吃,你不吃吗”
顾廷轩只要听到好吃的,那是连连点头。
温萍笑道:“枣泥糕要用干枣,鲜枣可做不了,家里可还有?”
洪氏点点头道:“有的,去年晒得还有小半包呢。”
温萍想了想道:“等下我让顺子送些赤豆过去,再让嫂子做个赤豆糕。”
“那感情好,赤豆糕的也好吃。”
顾家大房种的全是黄豆,没种赤豆,家里还真没有。
“这人一旦没了压力,那就只剩吃了。”温萍笑着道:“你们这一代就还好,以前咱们这也是家家户户都穷,天天想着法子怎么能吃饱,现在却是开始想着怎么吃好了。”
等到几人回家时,在青萍桥就分开走了。
因着李氏两人没拿筐子不好装玉米,温萍就说等下让顺子送赤豆的时候给一起送过去。
温萍到家后,把背篓里的玉米分了一半出来,又拿了一大包赤豆让顾安顺给老宅送去。
顾安顺跑的快,回来后说老宅下午打枣,明天再做枣泥糕和赤豆糕,赤豆和糯米要先泡上呢。
家里的工匠多了六个,对于王杏和黎家夫郎来说倒没什么,多煮一点米,多切一把菜的事儿。
中午时温萍和舒文一起在灶屋的锅里煮了一大锅的嫩玉米,吃完饭后让工匠们一人拿了一个吃。
因着有新鲜的玉米吃,舒文和温萍中午都没吃多少饭,就为了给玉米留位置。
刚煮好的玉米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那是一种独特而诱人的味道。轻轻咬上一口,首先感受到的是玉米粒的软糯,仿佛在口中化开了一般。随着咀嚼,玉米的清甜渐渐释放出来,充满了整个口腔。这种自然的甜味,不似糖果那般浓烈,却让人回味无穷。
每一颗玉米粒都饱满而有弹性,咀嚼时能听到细微的嘎吱声。这声音伴随着玉米的香甜,让人陶醉其中。
温萍和舒文一人吃了两根玉米才算满足,新鲜的玉米实在是太好吃了。
井匠是第一次在顾家吃饭,没想到顾家的伙食这么好。
吃完饭歇息时,常林和井匠们说顾家天天都是这种伙食,把一众井匠听的直嘀咕,直说这饭食可比在镇上干活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