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能当皇帝,便不当皇后 > 第49章 别让我费力去找

第49章 别让我费力去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谒者先说了萧国大军压境的消息,但萧寒入宫行刺被拘,此时奄奄一息,女帝神色如常,群臣慌乱一阵,不一会儿便都平静下来了。

    商议眼下该如何应对。

    新提拔的鸿胪寺正卿齐逊上前禀奏,“当命人立刻将萧王入宫行刺被擒的消息送往雎阳,交换俘虏,谋求和谈,萧王大军回撤,十二月入冬,大雪冰封,危机可解,休养三月,来年萧家军便是再来犯,我大成将近四十万大军,也并不憷他。”

    刘儒上前禀奏,“启禀陛下,萧寒入宫刺杀,罪无可赦,处死萧寒,萧国大乱,可趁机一举拿下萧国。”

    他话一出,朝中便有不少呼声,“那盛老将军怎么办,六名六百秩以上武将被俘,还有五千麒麟军,就不管了么”

    刘儒道,“国事为重,此等良机,不可错过。”

    于节是急脾气,立刻跨步出列,“启禀陛下,万万不可,一则大成军将征战数月,已极为疲乏,归家心切,此时与萧家军交战,胜算不高;二来来萧国大军突袭晋阳,已占先机,萧家军对萧寒忠心耿耿,此时再杀萧寒,只怕适得其反,非但不会乱了军心,还要叫他们同仇敌忾,为萧寒报仇。”

    萧寒之于萧家军,便如陛下之于麒麟军,如果没有把握摧毁萧家军,不宜妄动萧寒。

    且先不说陛下待麒麟军如何,便当真是无情无义之人,盛老将军战功赫赫,五千麒麟军出生入死,若叫他们死于萧家军军帐前,天下岂不是寒心。

    于节知晓陛下定会救这五千人,刘儒明面为大成,实则包藏祸心,他更要争辩了。

    他说的话再情再理,群臣皆是点头,出列附议,“入冬后天气凉寒,冬衣紧缺,听说北边的冬日大雪能有三尺厚,每年冻死的人都不少,实在不宜兵战啊,能和谈最好是和谈。”

    “这马上就是岁正年节,只怕将士们也无心打仗。”

    宴归怀亦不认为现在是和萧国动兵的时机,萧寒选在此时发难,本也是看中了大成疲乏之军,背后又有江淮之地尚未维稳,此番入宫行刺失手被擒,大成虽然没有那么被动,但想趁机杀了萧寒,弊大于利。

    萧寒若死了,萧家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涨。

    萧寒活着,萧家军受牵制,裹足不前,对边关百姓和将士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宴归怀与杨明轩几人权衡利弊,对看一眼,便都出列附议,主和谈。

    崔漾点头,“那便先发告示,萧寒行刺被擒,齐逊你选出和谈的官员,随朕一道前往雎阳。”

    她话一出,正殿里皆是哗然声,宴和光带头叩请圣安,“战事危险,请陛下三思”

    宴归怀往殿上深看一眼,陛下此时去边疆,别的不说,麒麟军军中肯定都是欢呼声,他们不能回家过年,但无妨,因为陛下天子之尊亲往边关,和他们一起在雎阳过年。

    前方是战是和,都有麒麟将军在这里,大成皇帝在这里,军心自然振奋。

    杨明轩、于节等人都想到了这一点,只天子坐不垂堂,御驾亲征,万一出了什么闪失

    群臣再三劝诫,但君王态度坚定,只得领旨。

    崔漾朝宴和光道,“你留驻京城,总领三台,各州郡政务该往雎阳送便往雎阳送,尤其是课税,既然已在洛阳,江陵两地改税成功,成效颇丰,便逐一推往州郡,来年春耕前,大成境内的百姓都要知道,课税改了,并且也执行了。”

    洛阳、江陵是与京畿区关系最密切的州郡,皇权掌控力强,改起来自然容易一些,但离上京城越远,便越难,只几月来宴和光已是十分了解新帝的铁血手腕,陛下要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做不成的,想来是已经有另外的安排了。

    萧寒暂且押入大牢,调派三百禁军守卫,三台商议完随驾官员,上报女帝,略有增减,领旨各自去准备。

    崔漾在正殿调息了一会儿,去偏殿看父兄,不见人,侍女禀报说安定侯与两位将军出去了,还没回来。

    “陛下圣安。”

    禁卫们叩首问礼,崔漾还没下地牢,便听父亲似乎是正教训沈恪,“成亲以后你会对漾漾好么”

    沈恪似乎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这一停顿,迎面便是一掌,“你竟敢犹豫老子打到你服为止”

    崔冕、崔灈立在一旁,也不插手,毕竟妹妹把人关在这里,对方肯定是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死不能死,揍一顿还是可以的。

    原以为沈恪供奉小九牌位,为小九终身不娶,待小九是很好的,没想到问他会不会对小九好,竟敢犹豫。

    听到禁卫行礼,崔冕崔灈叩请圣安,崔冕眸光落在妹妹面容上,见她面色好了一些,一直挂着的心稍安,起身道,“沈恪怎么回事,他不听话么”

    崔漾便不打算把沈恪当真射杀了她的事再说一遍了,便如同她自责十二三岁时浑浑噩噩,无法保护家人一般,父兄也是一样的自责,如果知晓沈恪因家事误杀她,尤其是千挑万选为她定下亲事的父亲,定会更难受。

    到父亲好一些再提此事也罢。

    崔漾便只道,“不必理会,萧寒发兵突袭晋阳,我打算亲征,禁卫、羽林卫留给兄长们,还有一列斥候,有什么事叫他们随时传讯,照顾好父亲。”

    崔冕崔灈都想说他们替她去征战,但身份放在这儿,实不该提,沿途来又听闻了许多麒麟将军的事迹,知晓兵战一时上,妹妹比他们更擅长,如此再多担心便也只能压在心里,“哥哥知道你不比男儿差,但你得好好保重自己,你死了,我,你七哥,父亲,一起死,我们一家人地底下团聚。”

    崔漾心中微暖,郑重应下了,看向还在肃着神色教育沈恪的父亲,唤了声父亲和爹爹,但头发花白的老人似乎以为自己是幻觉,并不敢相信,呆怔怔的,一双虎目里流出泪,直直往前栽倒。

    沈恪扶住人,“安定侯”

    崔漾把完脉,朝两个哥哥道,“只是受了刺激,爹爹好像很想念我,但又很害怕见到我的模样,听到我的声音。”

    崔冕知晓,便是他们,一开始听闻小九还活着的消息,也是不敢相信的,常常以为是做梦,只有听人提起女帝或是麒麟将军的事迹时,才略安心。

    越是在意,便越难受自责,不敢相信。

    崔漾将父亲交给兄长,“哥哥帮父亲梳洗一下,我带他出宫,去见一个老神医,看有无办法。”她也会医术,但更侧重医毒术和内伤,真正的疑难杂症治病救人,陈林更在行。

    崔冕应了一声,兄弟两人一左一右架住父亲,把人带出囚牢。

    守狱人与禁卫也悉数退了出去。

    沈恪面容宁和,“萧寒发兵,陛下御驾亲征,可带平弟一道去,他会帮你。”

    崔漾未答,只是踱步到榻前,看了一会儿榻上半死不活的人。

    沈恪见她似乎极为疲乏,垂在袖中握着药瓶的手指微微收紧,开口道,“陛下放心,宫中开蒙的幼童我会负责教好,学宫、以及女学的事也会理出章程,沈家有专门传送消息的邑传点,遍布十三州,陛下可以着令他们盯着各州郡的情况,随时报往军中。”

    崔漾看了他一眼,见他唇角带了些血丝,吩咐道,“除此之外,照顾好我父亲,他很喜欢你,我不在的时候,你哄着他开心,叫他高高兴兴的,病情恢复得能快些。”

    不喜欢,不会选他做女婿,不喜欢,也不会一眼就能认出他,只是霸道惯了,当初看中沈恪,也不与沈家人商量,直接派人去说要定亲,现在又一心一意要教他怎么做个好夫君。

    原本是想着他一出现,必定要将父亲气出个好歹,想提前解决了,消化沈家和沈平虽需要费不少力气,但也不是完全处理不了,多费些功夫罢了,现在父亲见了他就高兴,留一留便也无妨。

    崔漾多叮嘱了一遍,“如果你能让我父亲的病好起来,你弟弟劫持三百万石军粮的事,朕可以一笔勾销,不再计较。”

    沈恪眸中涟漪微动,应下了,“陛下放心。”

    见她看着榻上昏迷的人,黛眉微蹙,将手中的药瓶递过去,“平弟准备的伤药,对内伤很有效,罪臣可以给安平王用一些么”

    崔漾反问,“你没给他用过么”

    沈恪摇头,“无论如何,他不该派人暗杀安定侯,安定侯与两位崔将军,并无过错。”

    崔漾笑了笑,司马庚做事,素来不讲对错,若是对大成有害,便是错,对大成有利,便是对。

    她神情淡淡,不带喜怒,沈恪又道,“但他曾救下了安定侯,当初那般情形,实则他身侧并没有多少可用之人,能在王行手里救下父子三人,并不容易。”

    他说着些微低咳,把自己知道的事都告诉她了,“江淮之地四州虽无诸侯盘踞,实权却是掌在世族豪贵手中,想要收归人心并不容易,但陛下有一人可用,据罪臣所知,废帝暗地里曾和江淮谢家有过联系,江淮以南一直到交跖,都有谢家的势力,现在想来,该是与谢家有嘱托,暗中照拂安定侯三人。”

    “谢蕴自始至终都是站在陛下这边的,当年崔家灭门,他为崔家奔走,与罪臣争辩,与废帝争辩,最后忿而带着谢家南下渡江,自此再未踏入过上京城。”

    谢蕴身为谢家嫡子,性情颇为乖戾,与幼时的陛下多有冲突,遇上他二人,必定对陛下冷嘲热讽。

    谢蕴嘲讽安定侯多行不义,将来必自食其果,陛下用鞭子抽了谢蕴,当场便叫谢蕴手背冒出血痕,两人闹得凶时,崔、谢两家年节宴客皆不来往。

    此时再回想,心下不免涩然,谢蕴与陛下不和,华庭之变以后,却只有这一人,上书与王行抗衡,冲进沈家与他说,崔九虽然恣行无忌,狂妄好色,但绝不会做伤天害理之事。

    “萧寒曾以陛下未亡人自居,谢蕴去信,斥责萧寒无礼无度,萧家子弟南下求学,也被北麓书院拒之门外。”

    崔漾听得些微怔忪,她回上京城后很少打听与朝政无关的,但当初遇到杜冰莹时,杨明轩确实说过,上京城唯有两人曾为她与人争辩,一个是杜冰莹,一个便是谢蕴。

    当时她并未放在心上,因为幼时若说什么人是她无忧无虑的生活里的一点不高兴,便是谢蕴了。

    比她大一岁,成日说父兄的坏话,她不理会后,谢蕴竟爬上崔府的院墙,对父亲大喊,说他崔呈若是再执迷不悟,要做那挟天子令诸侯的太上皇,有一日必定要害得这崔家的花瓶砸在地上,裂成碎片。

    黄口小儿满口胡言,被六兄打了一顿赶回谢府,如今再回想,也许那时的谢蕴,已经看到了崔家鼎盛风华下涌动的暗流和隐患。

    如今时过境迁,只记得一张戾气深重的俊面,阴云密布,似乎永远都是阴沉的。

    崔漾让沈恪给司马庚喂药,到司马庚转醒,便问道,“除了父亲、四兄、七兄、八兄、你还救下其他人么三兄和五兄也是衣冠冢,这么多年,我并没有寻到尸体。”

    司马庚缓缓摇头,眸光落在她苍白的面容上,微微一滞,“你受伤了么是谁伤的你。”

    崔漾十分失望,自洛阳回上京城这一路,还留着他性命,一是父兄还活着这件事实在梦幻,忙着政务还好,一有空隙,便坐立不安,希望,却又担心是更大的失望,二来未尝没有抱着其他崔府的人也还活着的奢望。

    但如今有父兄三人,已是万幸,崔漾探手碰了碰他的脸。

    司马庚意识到了什么,已看见了她袖中带着寒光的匕首,胸膛些微起伏,开口道,“便是杀了崔呈,我也救了他三人一命,让他们多活了十二年,这一笔恩情,陛下尚未还给我,难道崔家父子三人的性命,还不足够换来我的性命么”

    崔漾怒极反笑,掌中匕首折转,往他面容上扎去,刀尖却被他抬手握住。

    她内劲悉数灌到匕首上,往下一滑血流如注,崔漾眸光似寒潭,“如果不是你,父兄迟早一日会来寻我,我可以用更好的办法,叫他们免于纷争,不必在金銮殿上毁了容貌,男子汉大丈夫,这两刀,你必不会还要逃赖罢。”

    那一双凤眸看着他,不带丝毫温度,司马庚牢牢握住匕首,不管鲜血汇聚成股,声音暗哑,“你,你杀了我罢,我不求活了。”

    那眸中带上了痛楚,似乎一时心如死灰,崔漾笑了笑,眸中却没有丝毫笑意,匕首倾注了内劲,扎去他右肩,鲜血喷溅。

    差一点,如果不是暗卫赶得及时,差一点,本可以活着的父兄便死了。

    差了那么一点,她就会再度失去仅有的亲人。

    崔漾拔出匕首,往他胸口扎,鲜血喷溅。

    “漾漾”

    崔冕疾步过来,他本身便有武艺,情急之下两枚石子磕飞匕首,快步上前,将妹妹从地上扶起来,见她满脸血污,用袖子给她擦,十分心痛,这个妹妹性情虽倨傲,不爱理人,实则是投之以桃,报之以琼浆的性子,漫说是杀人,便是伤人,也只伤过谢蕴一回。

    崔漾陡然被兄长看到这一幕,略有些不自在,自己站稳,问道,“兄长怎么来了。”

    崔灈快步上前,给躺在地上的人止血,见胸口的伤下去半寸,并未伤及肺腑,略松了口气,朝兄长点点头。

    崔冕眉心纠结,看向半死不活的人,毕竟是救了他父子三人。

    且在他们出现以前,妹妹没有杀他,心里对他定然是有一点喜欢的,至少喜欢那张脸,司马庚的样貌比所有司马氏子弟都俊美,又有一个冠绝天下的皇贵妃母亲,妹妹幼时便常常望着他发呆,有时一看就是一下午,说宫里的小傻子是梅仙变的,可漂亮了。

    崔冕呵了一声,“你还不说你错了,陛下马上就要御驾亲征,你现在不说,也不知陛下回来,你还活着不活着了。”

    司马庚眸光只落在那一人身上,意识昏沉,听闻御驾亲征几字,猜到定是边疆出了事,非萧寒莫属,便勉力撑着身体坐起来,“边关动荡,陛下御驾亲征,税改的事想推行下去,实则很难,罪臣熟悉州务,罪臣来改。”

    崔漾并不意外他能猜到军务形势,只是些许诧异,又不是很意外,改课税,得罪的是勋贵,而勋贵这块难啃的骨头,恰恰是最支持司马庚的,现在他自己提出要该课税,等于是自己出手将勋贵推到了他的对立面。

    但却是一件于百姓有利于大成有利的事,司马庚愿意做,并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司马庚并不觉得可惜,改课税,得罪的是士族勋贵,但这是利于天下百姓的良策,他对各州郡繁杂的势力,错综复杂的官员关系了如指掌,如果他来改,他会改得彻底,叫地主豪强无所遁形,百姓们有田可种,有粮可食。

    司马庚声音裹着些许暗哑潮意,“课税更改成功后,介时陛下再杀了罪臣,平息勋贵们的怨愤,收拢人心便是。”

    崔冕崔灈都通政务,听了便轻推了妹妹一把,“不要再乱来了,虽是已君临天下,但弑杀不好,你好好听他认错,兄长们回去歇息了。”

    崔漾是不打算用司马庚的,税改的事她另有安排。

    沈恪一直避在远处,到这时才递过来一方巾帕。

    崔漾接过来,擦了手上的血迹,看向司马庚,眸光平静,“不是要认错么”

    沈恪便欲避让,崔漾吩咐道,“你就在这儿。”

    沈恪生来便是天之骄子,不是限于泥澡中的白痴傻子能比拟的,沈恪精通什么,他便暗中学什么,虽不显于外露,一手棋艺却丝毫不亚于沈恪,可见暗中较劲,藏得深。

    司马庚面色僵硬,浑身血水里捞出来一般,却不肯弯下膝盖,也不肯求饶,摇摇晃晃站着,脊背挺得笔直,直到因失血过多,直直往前栽倒,被沈恪扶去了榻上。

    崔漾气笑了,给他探脉,一时无法确认他是真昏迷还是假昏迷,听外头侍卫禀告,王铮宫外求见,些微诧异,吩咐禁卫看好人,回了中正楼,看那如岩崖青松的身影握着一管玉箫,立于阶前,温声问,“怎么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