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热舞青春
缅甸之行已经写了三篇了,距离写完还很遥远。怕大家审美疲劳了,今天换个主题, 回到我生活的城市,回到旅行之外的美好时光。
我在意大利科莫的家附近有个始建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大别墅villa olmo。 1924年,科莫市政府购买了这座原属于贵族家庭的华丽宫殿。 最近十多年来,科莫市政府每年都在这个别墅里举办画展。从前几年起,这个别墅的后花园成了科莫夏季音乐节的主要场所之一, 仲夏之夜,于湖畔清风之中、星空之下的花园里上演音乐会和芭蕾舞,那感觉,妙不可言。
从有音乐节开始,我每年都要到villa olmo看三两场演出的。今年六月因故匆忙回国,错过了订票时间,不免有些遗憾。七月的一个黄昏,夕阳正好,端着相机在湖边闲逛,没想到在那后花园里碰上了一场排练,非但不花一分钱看过瘾,更可以大大方方狠狠拍一通----在欧洲,正规演出场合如果不是特约记者擅自拍照,会被认为是非常粗鲁无礼的行为的,而且我一般看舞蹈的时候也不愿意拍照,因为会影响自己投入地欣赏。所以作为一个资深舞迷,我从来没拍过舞台演出的照片。 排练就不一样了,演员台上一遍一遍重复相同的动作,足够让俺看够本了,可以动手拍了:)
看看这位现场指导的不知道是艺术总监还是团长级别的老爷子t恤上印的字,就知道,那天排练的是鲁德拉贝嘉芭蕾舞学校(the rudra bejart&39;s school)。这所坐落在瑞士洛桑的芭蕾舞学校,是全世界唯一的免费教育的国际性芭蕾舞学校,由现代芭蕾大师莫里茨贝嘉亲手创建的。
莫里茨贝嘉(maurice bejart,法国人,生于1927,卒年2007),二十世纪全球最有名望芭蕾编导大师之一,现代芭蕾后期的代表人物,如果一个人自称芭蕾爱好者却从来没看过贝嘉的任何作品(不管现场还是录像),那可以列入水货范畴。贝嘉是当代最复杂的芭蕾编导之一,主张舞蹈的社会功能高于其审美功能,他的很多舞蹈真正的主题是人内心的精神宗教,所以有人把贝嘉的舞蹈视为一种“ 心灵弥撒”。1987年,贝嘉在洛桑创立“贝嘉洛桑芭蕾舞团”,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知名的现代芭蕾舞团之一,而1992年建立的鲁德拉贝嘉芭蕾舞学校则是按照贝嘉的理念培养未来舞蹈明星的基地。
音乐响起, 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在夕阳的金辉里翩然起舞,古老的贵族花园里立刻荡漾起青春的激情和活力。
这位老爷子挺严厉, 我看台上跳得好好的,却一再被他打断重来。或许因为芭蕾术语本来就是用法语的吧,听他现场指挥让我第一次觉得法语特别好听。
演员专心地听老爷子教诲。
重新开始,姑娘们的表情更为生动投入。
帅哥们
贝嘉的编舞跟一般古典芭蕾不同的地方之一,是经常要求演员开口唱的。 我几年前也是在同一个音乐节看过这个学校老几届的学生的一场演出,其中有一段合唱由舞蹈演员自己完成的,和声非常专业非常完美,堪称天籁。看来要想成为贝老爷子剧中的合格角色难度真够大的,光会跳还不行。
看这位帅哥,唱得多么投入!
此帅哥镜头感极好,自从他看到我的相机之后,起舞的时候吧表情姿态都有意无意地冲着我的镜头。
爱意缠绵的双人舞
舞蹈不是体操不是杂耍,它是要表达感情和思想的,所以不仅动作很重要,通过表情演绎角色的个性和情感也是非常关键的。看这俩充满喜悦含情脉脉的目光,看着就象真的是一对儿一样。如果我没记错,这一段好像是表现一对青年男女终于有了自己的蜗居之后的幸福感觉。
很酷的瞬间
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年轻人精力过剩,从台上有序的活力四射,转为台下无序的活力四射。
坐在台下看同伴跳,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枚帅哥
又一枚帅哥
忙里偷闲加强感情
是不是咱们亚洲人都特别勤奋,即使是在台下休息的时候,也自己加班排练。不过看上去这女孩更积极一些,男孩似乎只是为了拍马屁应付一下
学校的演出官方录像是由这两个女人拍的。看看这设备,付出的体力也不比台上的演员少了:)
========================================================================================
我的其他博文: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浪漫不过威尼斯》 《一个人的周末奇遇》
乘着夜车“出国”去 把一生过程一段旅行 找个桃园,独自私奔
《阿尔卑斯的一串眼泪》 《翡冷翠夜雨》 《亚得里亚海另一边的风》
《如果我留在托斯卡纳》 《尼罗河上黄昏放歌》 《重归天堂走风景》
《攀上梦的边缘开放》 《美丽,超越生死绽放》 《溯溪”杀人寨,杯具也happy》
《在文艺复兴的清泉里乘凉》 《美味生活,光阴故事》 《巴勒莫,在华丽与混乱中持续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