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处理的文件
在这充满挑战的过程中,他们的爱情愈发深沉而坚固。他们渐渐明白,只有在生活的波澜起伏中相互依偎、携手同行,才能共同开创出美好的未来。就在这天,胡宇伦需要处理一些重要的文件,他轻轻翻开文件夹,文件中的内容犹如一幅画卷,缓缓展现在眼前……
文件内容大致如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去了11位大将,单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昔日卧龙一曲论,高瞻远瞩献奇谋。恳请出山辅汉室,忠心耿耿助皇纲。智慧如海展才华,辅佐皇业铸辉煌。历史长河留佳话,卧龙英名永传扬。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刻画得淋漓尽致的角色,无疑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不论是谁,在阅读这部作品时,都难免被他的智谋与忠诚所吸引。
历史长河中,蜀汉由昔日的辉煌逐渐迈向国力衰减,此乃自然法则的必然轨迹,亦是人间万象之常情。无人能够超脱其外,即便是诸葛亮所统领的蜀汉集团,亦难以幸免。
建兴六年诸葛亮准备好了第一次北伐,殊不知这一次北伐他败得很惨。而这从失去的十一位将领名单就足以见得。
【浩浩荡荡的第一次北伐】
公元223年,刘备因东吴之败,病逝于白帝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载。一代英主,终究未能完成其雄心壮志,令人扼腕叹息,他的离世标志着三国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
刘备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有人说他大仁大义为兄弟倾尽举国之兵;有人说他虚情假意,在临终之前还不忘演诸葛亮一手,反其道而行之让他效忠自己的儿子。
但是无论你怎么看他这个男人都在临终前是失意的。他有自己宏伟的志向未能完成,只能将自己一生的基业托付给自己生前最信任的老伙计。
漂泊半生的刘备,在坚持打了大半辈子的败仗后终于有了点儿家底儿了,但又立刻因为自己的糊涂毁了,他怎么就不能将这满腔未能挥洒的热血托付给他人了。
这是我那孩子,有能力的话,恳请您伸出援手扶他一把;倘若他力不从心,先生,您不妨亲自上阵指导他。无论如何,您的帮助都至关重要。
此言非真心交付事业与家庭于兄弟者不能说。眼前的玄德,满腔诚挚,真心实意,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和钦佩,这样的承诺是深重的。
恐怕就是这样的真心换真心,让诸葛亮整个的后半生都在为汉室鞠躬尽瘁,也是再此刻,诸葛亮明白了,北伐不可拖下去了。
在刘备死后的五年里,诸葛亮励精图治,积极辅佐刘禅,先后平定了五路叛军,并且在蜀国济世安民。
诸葛亮再一次使蜀国有了欣欣向荣之状。但这份欣欣向荣之状态下还有这两个非常大的隐患。
第一,现在刘备已经逝世,失荆州,败陆逊,五虎上将去其三,蜀汉靠着第一批军事栋梁至少损失掉了一大半,而蜀二代有没有迅速成长成真正能够独挡一面的将才。
按照道理讲,除去关兴张苞二人以外,关羽张飞,更应该承担起对蜀二代培养的接替任务。
但是此时已经离世的二人,让这个任务变得没有人能做。
没有根正苗红的精锐蜀二代,是未来蜀汉人才青黄不接的重大原因之一。
第二就是刘禅刚刚登基,无论从各方面讲,他能够给予给诸葛亮的帮助都是远不及刘备的,而且在治国才能方面刘禅比起父亲更是差的远着呢。
蜀汉此时靠着“惟贤惟德”撑起来的理想主义,已经只剩下空壳。
在朝堂之上,“荆州派”与“益州派”对于权力的明争暗斗更是苦了诸葛亮。奈何白帝城托孤的场景历历在目,此时的诸葛亮必须撑下去。
但是他也没有想到,这份派系之争也成了他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小摩擦。在经过五年的政治图强,诸葛亮决定在公元228年发动第一次北伐。
一年前,诸葛亮向刘禅呈上《出师表》,传闻他为了此次北伐日夜操劳,力求预见战事中的每一细节,确保万无一失,为国家的繁荣安定贡献心力。
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统率蜀汉的全部精锐部队,刘禅目送他们离开,眼中满含热泪。在这关键时刻,蜀汉大军毅然向北魏进军,决心捍卫国家荣誉与尊严。
但其实诸葛亮明白浩浩荡荡的北伐背后是蜀汉人才凋落的辛酸。
【子午谷奇谋不用,马谡贪功挥泪诀别】
诸葛亮在太平盛世中突然发动对魏的征伐,其出色的保密工作使得战事初期屡获佳绩。出其不意的战术让敌人措手不及,战局一片大好。
在北伐一开始,诸葛亮就给东吴修书一封,请求在东南面牵制住曹军,事实也正是如此,曹军的大部分主力被牵扯在了东吴战场,诸葛亮在前几仗都打赢了。
不得已为了防止蜀国长驱直入,曹真像曹睿请求领长安剩余精兵良将抵挡蜀国大军。等到三军形成相互对峙之时那么谁也没有办法一鼓作气攻下对方。
曹真来得还算及时,很快就与蜀军正面对峙,让蜀军北伐的步伐放缓了下来。
再一次蜀军账内议事的时候,蜀国大将魏延对诸葛亮提出:“目前曹魏精锐尽在蜀吴阵前,大后方是十分空虚的,请丞相让我领一路精兵,朝子午谷走,绕道长安,直取曹魏,这样不仅解了两面战场之急,还一举完成北伐大业。”
如果从后世的角度来推论,其实魏延的这个计谋在当时也不是不能实现的,一旦魏延走子午谷奇谋,那么不仅对当时的时局产生影响,甚至更不会有后面一个多世纪的事情了。
街亭之地,对于当时战局至关重要,犹如蜀国坚实之后盾。一旦失守,此次北伐必以失败告终,无疑义矣。故街亭守将之人选,必须慎重,责任重大。
诸葛亮环视了账下一圈后,一位将领站了出来,主动立下军令状,申请去镇守街亭。这个人正是导致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的马谡。
马谡是诸葛亮的亲传弟子,深得诸葛亮的喜爱,在川地之时,诸葛亮就经常与马谡探讨天下大事与时局,并且将自身并发悉数传与,这些表现足以证明二人之间的感情有多么的深厚。
诸葛亮也放心让马谡去守卫街亭。立完了军令状,诸葛亮当中告诫马谡,领了兵马,一定要当道扎寨,切不敢上山扎寨,一定要切记。并且派遣了王平辅助马谡。
本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哪想到马谡其人骄傲自大,来到街亭观察地形后就立刻下命令山上扎寨,哪怕是王平拼命的劝阻也不行。
王平深感无奈,只得绘制营寨图,并遣人递与诸葛亮。随后,他向马谡借调数百精兵,于险要之处设营扎寨,用以抵御曹军的进犯。
天真的马谡还在以为王平只是愚钝,在分兵之前还在痴心妄想,他告诉王平,日后论功行赏可不要抢我马谡的功劳。
果然,曹魏名将张郃率中央军支援曹真,途经街亭时,发现山腰与要道已有敌营。他果断抓住战机,立即放火围攻,使马谡溃败。街亭失守,局势瞬间逆转。
当诸葛亮看到王平的军事绘图变心知不妙,想起了几年以前,先帝临终前给自己对于马谡的诫告便悔不当初。
当诸葛亮料理好一切,带着部队撤回后便将马谡按照军令状斩首示众了。
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阵前,以蜀军的北伐失败而告终。
其实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原因,除了自身恃才自傲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太想争功了,太想为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争一个大工了。
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头号铁粉儿,他必须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如果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朝堂中以李严为首的益州派抓住马脚,到时候还会给诸葛亮的北伐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马谡必须要给自己整个大功。
哪成想马谡弄巧成拙,没能帮助诸葛亮赢得党争,反而是促成大败。
【生平惨败,战将廖几】
诸葛亮前半生未尝败绩,然而首次北伐的失利,却令人痛心疾首。那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不仅败得惨重,更让人对诸葛亮的智谋产生了一丝质疑。
在战后他一共损失了十一员大将,这十一人无论哪一个人在人才凋零的蜀汉后期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藏。
邓铜乃苏州平话中的川中无敌将,手持长柄铜锤,勇猛无双。于首次北伐时,他多次身先士卒,充任诸葛亮伏军之先锋,为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阎芝则是巴西太守,镇守巴西多年,城边流寇一时不敢近巴蜀之城就因有他的威慑在,其在刘备的夷陵之战中也建有战功,是先帝遗留的可用将才。
蜀汉后期,青黄不接之际,除了两位名垂青史的猛将外,更有众多老将英勇献身,于阵前壮烈捐躯,为蜀汉的辉煌历史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马玉、丁立、阳群、白寿、刘郃等人都是久经战场的老将,这些人都可以说是诸葛亮战前运筹帷幄的关键。
他们几个的战死直接让蜀汉老将几乎损失殆尽,更是在一夜之间好似风中秋雨,让诸葛亮的两鬓更加斑白。
巴蜀等地有传闻说,当诸葛亮战后查看阵亡名单,在看到这几位老将军的名字后,病中的身体更加苍老鸠形鹄面。
因为诸葛亮知道,自己的可用之将越来越少,并且略显娇嫩的蜀汉小将们也损失了一批最好的老师。
五虎上将最后的荣光,赵云在床榻之上伴随着一声声衰老的怒吼离开了人世,病体掺杂的不甘之音是:“北伐!北伐!”
班师回朝之后的诸葛亮向后主呈递了《后出师表》,表中记载了这次北伐损失了赵云、马玉、邓铜、张休、马谡等名将以及不知名的屯将精骑千余人……
在这份奏表当中,能够看出诸葛亮对蜀汉人才凋零现状的担忧,同时也向后主展现了自己依然要北伐的决心。
即便是几年以后我们会逐渐损失三分之二的国之精锐也应该坚持完成先帝的遗志。有人说诸葛亮不断地北伐是穷兵黩武,是自取灭亡,帮助蜀国休养生息不好嘛?
殊不知,时间越长蜀汉就会在魏国的阴影笼罩之下越危险。如果不北伐,留给蜀国的只能是被强大的魏国消灭。
在接下的几年里,诸葛亮依然按照这一套军事战略方针,出兵岐山,通过夺取天水,陇西等地以图北境之地。
后来的几次北伐中对于诸葛亮的战略成果后世也是众说纷纭,总的来说应该也是胜少败多。
历经数场激战,诸葛亮麾下堪当重任的英才,寥寥可数,仅姜维、魏延、马岱、廖化等数人而已。这些将领各展所长,共同为蜀汉江山浴血奋战。
不知道在几次班师回朝的路途中,诸葛亮能不能够想到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能不能够想到自己与先帝的恢弘之约,北伐的功过就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随着多年的操劳与战争的失利,最后诸葛亮在秋风萧瑟中病逝五丈原。等到了姜维北伐时期,人才凋零的蜀汉只能应了那句“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重温昔日,汉昭烈帝率领五虎上将,荣光熠熠,收复两川,北拒曹操,英勇无畏。如今回首,此情此景与今朝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万千,心中满是唏嘘。
但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我们更应勤耕苦读,修身养性,为了自身的梦想鞠躬尽瘁。”